扬起学生主动作文之帆

网友投稿文章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5-0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四川巴中巴州区四小 孙启洋 刘 筱 636000  
  语文作文教学要课内课外并举,厚积薄发,这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生动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因此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既努力学好课本里的文章,掌握写作方法,又要引导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观察、练笔、品评,生成主动的作文意识,真正做到“得法于内,得益乃至成长于外”。

  一、“为有源头活水来”——多读
  叶圣陶曾指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是否合法与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因而,小学生作文应以阅读为基础,充分发挥课本选文和课外书籍的借鉴作用,走读写结合的道路。
  “千古文章一大套,看你套得妙不妙。”“文章一大套”是说文章的写作有一整套规律,必须遵循这种规律性;“套得妙不妙”,是说语言文字的表达是否运用自如,熟能生巧,在于有没有艺术性。因此,作文教学应从“模仿”入手,在阅读中学习、积累。
  阅读给写作带来丰富的表象素材和理性的能力。要唤起学生主动阅读的意识,模仿词句,锻炼遣词造句的能力;模仿结构,提高谋篇布局的能力;模仿内容,培养组织材料的能力;模仿情感,挖掘情感抒发的能力。在阅读中,教师做好引导,注意发挥“三类课文”和课外书籍的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注意改革教学方法,给学生多读多写的机会,让学生在读写的实践活动中“自悟其法”。在读中学,在读中悟,在读中积累,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只缘身在此山中”——细看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学生常常为无话可说而苦恼,问题在于他们不会观察,对周围事物的印象模糊,认识肤浅。因此,为了解决学生无话可说无事可叙无情可抒的问题,让学生会观察、多观察,确实是丰富作文内容的关键。
  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周围的事物,让学生有话可说。教师要做有心人,从学生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首先激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引导观察;其次,吸引学生参与活动,亲身实践;再次,在参与实践活动时看、听、做、想等相结合,充分运用各种感官,激发思维,从观察实践中学会观察,发现事物的特点,抓住事物的特征。
  创设观察的情境,让学生观有所感,有情可抒。在观察时,要充分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从而使学生的思想更加活跃,意境更加开阔,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观察的印象也会更加鲜明、深刻。创造各种条件,组织学生参加有益的活动,从实践中体验,在参与中观察,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养成良好的观察、思维习惯,勤于分析,善于联想。丰富他们的生活,鼓励他们到生活实践中去观察、去思索、去体验、去交流,这样,作文就有了永不枯竭的源泉。

  三、“书山有路勤为径”——多练
  俗话说“三天不念口生,三天不做手生。”因此,小学生作文的落脚点在于进行表达训练,即多说、多写,在练中掌握,在练中提高。
  作文是综合性很强的训练,它包括审题、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基本功,又分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类别,在训练写作的同时,教师要做好学生作文的“作前指导”、“作中指导”和“作后指导”,让学生的每一步训练落到实处,使基本功掌握更扎实。我们不能把作文训练仅仅限制在课堂里,搞封闭式的训练。光靠在课堂里,按照教材编排的七、八次作文训练,那是远远不够的,无法有效地对学生进行作文教学。因此,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在课外作文的兴趣,使学生把作文作为一件乐事,勤写勤练。如在班里办班报,在校里办校报、队报,教师要大力鼓励学生为其撰写稿件;开展读书报、评书报、剪书报活动,自觉地写日记、写读书心得、写观后感;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的征文比赛,为社会上少儿读物写稿,当小记者;开展社会调查,收集信息等。总之,要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多练多写,才能熟能生巧,那样“巧妇才能为有米之炊”,写出通顺的文章来。

  四、“春风又绿江南岸”——勤改
  作文教学总摆脱不了“老师给题目,学生写作文,老师改作文,学生看分数”的教学怪圈,“累”了教师,“惯”了学生,结果常常是“事倍功半”,这样既不利于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唤起学生的生活回忆,又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修改文章,在改中学习,在改中提高。
  “文不厌改”、“文成于改”,不会修改是写不出好文章来的。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教师要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自改的兴趣;其次是教给修改方法。按照“三步四字”,进行由“扶”到“放”的修改训练。“三步”即第一步默读,修改文章的内容,第二步轻声读,修改文章的形式,第三步朗读定稿,从内容到形式全面检查。“四字”即增(增添内容)、删(删减文字)、调(调整顺序)、改(改换词句)。通过过程示范、集体讨论、交换互改、自我修改等方式,让学生对每次作文进行修改,提高作文水平。

  五、“远近高低各不同”——细评
  “精批细改”,是教师对待学生作文的正确态度。然而很多时候,一些教师常常敷衍了事,用简单、公式化的语言去下评语,或干脆用分数、等级去评定文章的好坏,这样对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是一个严重的打击。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采取对话式、研讨式的方法,摒弃等级式、分数式,以人性化的态度去品评,用生态的观点去发现其文章中的闪光点。对话式的作文评语,首先是人的对话,是师生之间凭借学生作品而进行的敞开心扉的心灵交流、情感畅谈和生命对话,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段宝贵而富有的精神历程。作为教师,要与学生的作品融为一体,成为一个和蔼可亲的学生作品的真心拜读者、欣赏者、分享者,而不是一个严肃无情的指点“江山”的作文“判官”,与学生“同情”、同喜、同忧、同想,与学生交心,提出真诚看法和修改意见。客观地指出学生文章中的优缺点,指点打点,引导学生进行修改。
  小学生写作文,要积累丰富的素材,掌握写作方法,勤写多练,不断自改,在教师由“扶”到“放”的指导下主动地发展。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