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文教育的“开放性”

综合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6-03-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当前,以下几种现象亟待改变:①以传授写作知识和技巧为目的所谓“作文辅导”;②脱离学生实践活动的命题作文和课堂作文以及过重的作文等级压力。小学生作文应重视“炼情”,要把写作和学习活动结合起来,使它成为实践活动当中的一个环节。③从范文里过度提炼和概括写作知识;④频繁而随意的读写(说)结合。读中带写,要找好读写结合点,要么是以此深化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和理解,要么是通过模仿课文中基本的、典型的表达形式进行表达训练;若要训练,则要加强意识性,语文教学旨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不是单纯从内容上去评判说写的质量。

  三、感受学习过程,改变以学生被动参与为特征的语文教学形态。
  转变学习方式是本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新的学习方式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独立性为特征。为什么教授了很多学习方法,但学生仍不会学习?一是这些方法不足以支撑学生完成整个学习过程;二是学生尚未形成理解监控策略——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这种策略是不可教的,只能在自身的学习实践中悟得,在尝试学习方法的过程中知道如何使用方法。因此:
  (1)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学习需要技术,譬如:感知文字要具有查阅工具书的技能;理解文字含义,需要学会释词、撷取重点等技能。但,这些技术都用于解决具体环节中的具体问题。学会学习,更需要了解基本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使用这一方法的具体环境。有的课,老师利用课文的某一段进行范例指导,然后要学生回顾学的过程,以便学生依样画葫芦小组学习其它段落。这种方法,是一节之法,甚至连“方法”都谈不上,怎么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
  在当前,我们需要纠正:①方法的泛化。以为方法万能,但凡要让学生操作的,都要归纳出套路来,不管这种方法是否具有普遍意义,也不管它是否能被学生理解并运用。②方法的细化。从微观上挖掘,致使方法过于细碎,进而替代了学生个体的体验。③方法的纯化。热衷于归纳步骤和过程,而忽视学生在情景中摸索和尝试的经历,延缓了监控策略的形成。
  (2)给予学生控制自己学习的机会。
  应该说,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已经不少。但是,不难发现,多数的活动,老师都做了细致的规定,学生只是依令而行。学习方式不是具体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而是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基本行为和认知取向,就是说,应当知道在什么环境下做什么、为什么做。而这是不可教的,所以,要给予学生实践的时间,还要给予他们自主掌握学习的权力,这才是形成理解监控策略的唯一途径。
  当前,以下几种现象亟待改变:①预设过多。教师课前多而细的教学环节和问题设计,以教的思路替代学生学的思路,框死学生也框住自己;②过滤学情。教师不愿意或不善于“倾听”,教学中或选择优良学生、或抽取学生发言中“有用”的部分,人为地将“学情”导向预定方案,由此主宰了学。③追求表面效果。其一,目前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少,但普遍存在着:活动游离于语言学习,与文本内涵的学习呈“两张皮”;活动形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呈“两张皮”(譬如,“小组形式”能被看成是“合作学习”的代名词。据调查,小组学习的80%的时间是无效的;小组学习是课堂学习的缩影,中差生自信心还是得不到增强。)这样的活动,学生纵然拥有主动,也是乱动,之后还是不会动;其二,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频繁切换,一问一答、有问必答、频繁对话。热闹之下效果姑且不论,学生疲于奔命,被动中哪容得他去留意“怎么学”。
  (3)调整作业思路,强化实践少做题。
  据统计,“抄写”、“书面练习”、“写作”占当前小学生语文作业量的80%左右,主要特征为:以教材为中心,辅以大量的课外补充练习,琐碎且大多以理解文本为目的。这种习题式的练习,将学生带入万劫不复的境地,吞噬着学生的青春,也耗费着家长和老师的年华,但收效颇微。作业的本质是什么?是引领学生开展语文学习活动的手段,也是培养他们语文素养、提高语文能力的途径。作业应当服从于学生发展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理解文本。当前,重视积累成为共认识,摘录“好词好句”是比较通行的做法。从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看,摘录能起到什么作用?积累是否就是“摘录词句”、“背诵段篇”?给学生留下大量作业的,应该算是负责的老师,但是“好心”不等于“科学”。当前,剥夺了学生兴趣甚至影响到学生身心健康的作业中,有几成作业能经得起推敲?有几成作业,老师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
  所以,必须突破当前以理解和巩固文本学习为目的的狭隘作业观,改变以文本内容和书面形式为主的作业模式,依据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不要仅从作业后的结果看成效,还要从作业的过程看学生的其他方面的获得。可以指导学生走出课本、走出文本,去阅读,去参观、访问、查阅资料……达到课本资源与社会、自然等生成资源的整合,让学生在体验生活和观察社会时发现并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重视观察笔记(实验笔记)、读书笔记(包括读后感)、日记(包括随笔)、调查报告、编制学习小报、广播记录等多种作业形式的指导。

  总之,此轮语文课程改革,学科定位和基本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语文教育的开放,应当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开放性的教材和网络化的学习环境为平台,以学生自主的意义建构为基本的操作模式。只要我们站在这个高度去认识语文教育的开放性,潜心钻研、勇于创造、主动实践,定会迎来我区小语教育的质的飞跃。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