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概念重建和教师的实施策略

课改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6-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学科课程中的内容的整合进行学科课程中的内容整合,要树立“用教材”的思想,注重课程内容与学生经验的整合以及与自然、社会的整合。教学《死海不死》,先让学生在家做鸡蛋怎样才能在水中浮起来的实验,使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理解死海不“死”的原因。
  学习方式的整合学习方式的整合是课程整合的基本内容,是实现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新课程的学习过程,应当是多种学习方式的有机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环境,运用多种学习方式完成学习任务,切实改变单一的接受性学习方式。
  2.选择的策略
  与传统课程环境相比,新课程给予教师更多的是“不确定性”,为教师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学会运用的策略选择的内容有三类。
  教学内容的选择选择教学内容要尊重、关注学生的兴趣,以学论教。
  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适应学生建构意义的方式,克服机械学习,死记硬背。
  评价方式的选择评价方式的选择要重视激励性,采用多元评价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
  3.加工的策略
  面对新课程实施中丰富的教学理论和多样的学习方式,教师是不可能全盘照搬的,必须要经过教师的个性化、本土化加工后,才会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学生的实际。
  加工的过程首先是研究发现的过程,其次是创造、再生成的过程。比如,教师面临的问题首先是对教材(或文本)的加工,包括对教学材料的重新组合;对教学材料的扩展或压缩;对教学材料的制作和修改。
  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对学生关于文本解读的丰富意义,也有个“加工”的过程。文本的意义有不确定性。这不确定意义,也许是编者赋予的,也许是读者赋予的。学生怎样理解教材,教材也就有了怎样的意义。如对“萤火虫”之死的理解就可以是多元的。教师的“加工”策略就要在引导、参与过程中体现。
  4.合作的策略
  学会合作是新课程实施中教师应当具备的一种十分重要的心理素质和实践能力。学会合作的意义在于:①教师之间的交流、互补有利于获得心理支持,共同分享成功,分担问题,沟通信息;②有利于改善学校教学教研的环境,减少个体工作压力,激励个体大胆创新;③多次的讨论交流、沟通合作,可以增强教师抗干扰的能力,树立课程改革的信心和耐力。
  教师进行合作的形式有:①同行之间,包括各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如互相听课、研讨等;②和学生的合作,从课内互动到课外综合活动等;③和教研人员、专家的合作,如课程整合、课题研究等;④和学校领导、家长及社区人员的合作,研究性学习往往要同社区的许多部门联系,如环保、图书、工商、医院等。
  5.反思的策略
  反思是为了更新、提高自己进行的深入思考、重视审视的过程。
  如面对新课程的实施,你可以这样思考:“我是否愿意宽容学生的错误;我的教学是否真正关注了学生的需求和感受;我的评价是否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我的教学是否做到了有效互动。”
  反思是一种自己分析、研究,深入认识自我、更新自我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提升个人素质和专业化水平的过程。反思也是一种借鉴、学习的过程,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知识进行重组,上升到理性高度,实现专业发展的途径。可借鉴的反思方式有以下一些。
  (1)自我反思:写教学后记、教学随笔、教学案例;也可听取学生对自己教学的评价、反映,不断加以改进。
  (2)和同行、专家之间的研讨、交流、沟通,虚心吸纳他们的成果、经验或建议,提升个人的教学素养。
  (3)学习教育理论,做文献研究,参加教科研课题研究。在此过程中,你常会有豁然开朗之感,这就是反思、提高的过程。

  新课程的实施任重而道远,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懈地探索,为新课程的顺利实施创造条件。

  (中国特级教师文库《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第二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