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健全学生的人格

教育叙事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8-08-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有教师称赞一个学生为出类拔萃之辈,有例为证:某次数学考试之前,该生亲戚找到学校,告诉她,她的父亲在半小时前因脑溢血突然去世了。该生痛哭起来。这时候,老师来了,先埋怨该生亲戚不该在考试之前把这件事告诉孩子,“因为这样她会考不好”;然后鼓励学生“放下思想包袱”。结果这位同学便没有立刻去医院,而是继续参加考试。“结果她取得了85分。

  如果不告诉她这件事,她肯定考100分!”教师惋惜地说。

  我到现在也不明白,校园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佳话”。教这位学生的教师可以把一次考试看得比与亲人的告别更重要,这是多么可悲可叹的事!这岂不也该写入《儒林外史》了吗?

  《懦林外史》第二十五回中,那个做了三十七年秀才而未及第的倪霜峰,竟先后卖掉了自己的四个儿子;实龄五十四岁,考了二十多次秀才的“童生”范进,在科场上百折不回,考完回家,老娘说:“我已是两眼饿得看不见了。”读书读得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读书读得家破人亡,_这是旧时代读书人的可怜可叹之处。但读书读到六亲不认,教师和学生都把考试分数看得高于一切,就更是可悲了。旧时代,做官的人还有“丁忧”、“丁艰”那一套,读书人还得讲一个“孝道”,现在为了考试,可以一切都不要了?

  也常常听到教师的先进事迹,他们为了学生的高考,如何把自己没满月的宝宝丢给别人带,毅然地上班;为了不少上一节课,如何没赶上为老人送终……这些教师,自以为这样做是牺牲个人利益,顾全大局。殊不知,他们这样做也是一种忘恩负义,也是缺乏人性的表现。宣传这样的人和事,就是对青少年进行反人道、反人性的教育

  教师应当培养学生懂得爱,懂得善良,教师自己必须有爱和善良的情感。培养这样的情感,未必需要很高的物质基础。我们在自诩为礼仪之邦时,不能以为那只是“君君臣臣”一类的政治纲常,更应当注意到的是人与人的关系,“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怎么就不是礼仪呢?教育培养的应该是一个健全的人,一个人格不健全的人,即使他有一个极高的“分数”,对社会对家庭而言,也完全可能是一个废物。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尊重应该无条件     下一篇:教书是一种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