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对话”

网友投稿文章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4-05-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3、激发学习热情。小学生天真活泼,好动贪玩,自制力不是很强,但基本上都有较强的表演欲望,爱游戏,爱活动。因此,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他们自由组合,自行设计,把课文编成课本剧,这样既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对话,又调动了他们的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习的欲望。如教学完古诗《赠汪伦》一文后,为了使学生能进入诗的意境,我让学生根据这首诗的传说故事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小品表演,把课堂气氛推向了高潮。他们学着古人的样子,举手抱拳,捋着胡须,大声吟唱。学生在表演对话中加深了对诗的理解。

  四、教师与学生对话,把握平等性。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课堂上,老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不再存在老师居高临下的局面,老师一言堂这一传统教学模式已被改变。平等是课堂上和谐氛围产生的前提,是发挥学生自主性的保障,是老师观念转变的一个标志。教师在课堂中要创设一种和谐的氛围,一种宽松的教学方式。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去,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师生对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师生对话要做到以下三点:
  1、营造民主的课堂氛围。民主的课堂首先是要容忍学生出错,课堂教学中,教师起着引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实践地位要得到落实,那么就应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进行多角度思维,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见解,表扬“善讲,善问”是容易的,而真正蹲下来看学生那些奇谈怪论却是不容易的。作为小学生受知识能力的限制,在学习中有一些奇思怪想,是正常的。所以我们善待这些有怪想法的学生,努力营造一种言者无过,善言有功的民主课堂氛围。如在讲《凡卡》一文时,当我讲到凡卡的爷爷也过着很苦的生活时,有一位学生却说:“老师,你讲错了,凡卡的爷爷过的生活很好。”我没有马上指责他,而是让他说出理由。他说:“书中写到爷爷穿着宽大的羊皮袄,说明爷爷穿得很好;爷爷白天在大厨房地睡觉,而凡卡却睡在过道里,说明爷爷过得很好。”他的这一番言论,是令我始料不及的,我又对全班学生讲了当时的社会背景,认识到当时社会的黑暗,老百姓是不可能有好日子过的。
  2、设计开放的交流话题。师生对话决不是单纯的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它要求教师与学生融为一体,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和理念。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提供信息,引导学生进一步去发现,去探索,求得共识。如《飞夺泸定桥》一课,当学生了解了泸定桥的险以后,我相机提问:“既然桥险难夺,红军能不能用别的方法过大渡河呢?你能帮助想想办法吗?”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献计,有的说可以划船,有的说可以架桥,有的说可以用飞机。计谋一出,当场就有学生反驳:船不容易找到,即使找到,也载不下几万大军;架桥也不行,因为大渡河水流湍急;飞机更不可能,因为红军根本就没有飞机。我结合学生的反驳介绍了当时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背景,使学生很好地理解了夺桥的意义,也为以后理解红军奋勇夺桥表现出的英勇无畏、勇往直前的英勇气慨作好了铺垫。
  3、善用激励的评价话语。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需要善意的赞美。作为教师来说,赞美
  学生是一种感情的投入,是驱使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动力源泉。甚至,教师的一个笑脸,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或者一次诚恳的期望,都会触及学生的心灵,甚至震憾。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要善用激励性的语言。在各种报刊都争相刊载的《一堂阅读课》中,老师对学生的回答不停地赞赏,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学生思维活跃,课堂始终充满着激情。特别是结束时老师说:“天哪,你们太棒了!你们看,就是伟大的作家也有出错的时候,所以,出错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我担保,如果你们当中谁将来要当作家,一定比这个作家更棒!你们相信吗?”老师充满激情的鼓励话语,我想会让学生终生难忘!

   此文获仙居县教科所课程改革论文评比一等奖
    台州市教科所课程改革论文评比三等奖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实实在在才是真     下一篇:在质疑中引导主动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