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

课改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6-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这部大纲还有一个比较大的变化,就是认为“课外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用一章的篇幅讲课外活动的意义作用、内容形式等,并着重阐述了课外阅读问题。这是根据新的课程计划有关活动课程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精神增写的。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外活动将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和课堂教学的关系将越来越密切,二者互相促进,互为补充,使语文教学成为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开放的系统,使语文教学的内容、形式、教法会有许多变化,使语文教学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这部大纲还有一点比较突出,即第一次在大纲中比较明确、具体地提出具有学科特点的思想教育内容。这是加强语文教学思想教育的一项措施,是学科性质在教学内容上的具体体现。大纲从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以及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社会主义道德品质教育、美育等方面规定了思想教育的主要内容。这将有助于发挥语文学科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的作用。
  为了适应义务教育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行多样化”的新情况,使大纲既能成为编写教材的依据,又不束缚编者的手脚,义务教育大纲删去了“教材编排原则和方法”一章,以鼓励编出不同体系、不同风格的小学语文教材。

  五、关于教学思想、教学方法的比较研究
  让我们透过建国以来几部大纲有关教学方法的提示,来了解一下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教学思想的进步。

  (一)关于识字、写字
  “文革”前的两部大纲着眼点在识字的数量和用反复练写的办法巩固识字上。1956年大纲规定,一二年级的阅读教学以识字为重点,在两年里要集中教会学生认识1500个常用汉字,以便使阅读教材“不致处处受生字的限制”。大纲还提出:“识字的巩固主要是靠多次的反复。”这种反复,一是力争在课文里多次复现,二是多次进行书写练习。至于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大纲不大重视,一个例证是查字典的训练到高年级才开始进行。大纲规定“从第四学年起要教儿童翻字典或词典,靠字典或词典来认识生字”。1963年大纲贯穿了一个传统的、朴素的教学思想——多读多练。提出包括识字在内的各种基本训练都要在多读多练的实践中反复进行。具体到识字、写字,大纲要求“每教一个字,都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写几遍,不仅眼到,而且手到。课内写,课外写,从多写达到熟练”。大纲把“多写”作为巩固识字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手段。这种认识影响深远,至今许多地方、许多班级仍然靠大量的、重复的、机械的抄写或默写,靠追求写字的数量来巩固识字。这样做的害处很多:由于每次写字数量太多,根本无法保证质量,写字质量差,没有好的写字姿势和写字习惯已成为比较普遍的问题;大量机械抄写的作业,挤占了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不利于发展智力;使学生由对作业的厌倦,进而丧失学习语文的兴趣等等。1963年大纲要求三年级才开始教学生查字典,说明对培养识字能力的问题仍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文革”后的三部大纲,不仅重视识字的数量,更重视识字的质量,把“教给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的问题摆到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上。1978年大纲明确提出“识字教学要改进方法,提高质量”。要根据三个规律(认识事物的规律、学习语文的规律和汉字本身的规律)“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要在识字教学中做到两个结合(音、形、义结合,学和用结合)。把识字教学逐步引向在规律的指导下教给方法、培养能力的轨道上来。要想使学生具有独立识字的能力,必须学会查字典并养成查字典的习惯。因此,该大纲指出:“教给学生查字典是培养语文自学能力的重要措施,必须认真对待。要使学生及早学会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法。”并作出规定:二年级开始练习查字典,上学期学习音序查字法,下学期学习部首查字法。查字典的训练,比1963年大纲提早了一年,比1956年大纲提早了两年。二年级开始学习查字典,是完全可能的。学生已有一年的识字训练,掌握了汉语拼音,能借助拼音读出生字的字音;学会了笔画名称、笔顺规则、常见的偏旁部首和一些构字率高的独体字,为利用偏旁部首和独体字等较大部件识记字形创造了条件,另外,学生阅读的要求越来越迫切,识字的积极性越来越高,这时开始训练查字典是非常及时的。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吸收前几部大纲的优点,特别是吸收了近年来识字教学的经验,提出了更加完整、更加符合教学实际的识字教学原则和方法,概括为“四个结合”:“要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图画和实物,联系生活实际识字,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学过的字力求在语言训练中反复运用,把识字和听说读写结合起来;在识字的过程中重视写字的指导,把识字和写字结合起来。”
  “在语言环境中教识字”是识字教学的重要原则和方法。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就是在识词中识字,在学句中识字,在阅读中识字,使识字结合一定的语言环境进行,而不是离开语言环境孤零零地识字。这个问题,在制订1978年大纲的时意识到了,但还没有明确地提出来。根据这个大纲编写的通用教材,采取多种形式编排识字,为在语文环境中识字提供了条件。近十多年来,识字教学创造了许多经验,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是比较成熟的经验之一。目前,全国的识字教学尽管有多种流派,但是“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已经被各家所接受,成为共同遵循的一条原则。汉字是音、形、义的统一体。在语言环境中识字,有助于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牢固联系,准确理解字(词)义,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在语言环境中通过学词、学句识字,多义字等难以确定意思的,字(词)义变得容易确定了;难懂的字词变得比较通俗易懂了;意思比较抽象的字词变得比较具体了。学生理解了字义,有助于记音、析形,从音、形、义的结合上,从整体上掌握字词,将学过的字词变成积极词汇,不断在口头和书面语言中运用。
  加强识字同客观事物的联系,有助于建立词的概念,牢固地掌握字词,还有助于丰富知识,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客观事物包括图画、实物,也包括已有的生活经验。识字时,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实物或联系生活经验,就在字词与意思之间架起了认识的桥梁,从而易于理解字词的意思,易于建立音、形、义之间的联系,提高识字效率。
  识字是手段,识字为了读写。因此,要尽早地把识得的字用于读写,这既能巩固识字,又能促进读写能力的提高。
  写字是识字训练的一部分,又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训练。义务教育大纲进一步强调写字训练的重要性,把写字上升到“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起着重要作用”的高度来认识。因此,在识字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写字的指导。要教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怎样执笔、运笔,使学生掌握汉字各种笔画、结构的书写方法,由学写铅笔字到学写钢笔字、毛笔字,把字写得正确、端正、整洁,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每次写字要控制数量,提高质量,要在每节识字课上都安排指导和练习写字的环节,使写字训练经常化。
  如果识字教学认真贯彻“四个结合”的原则,就一定能收到省时高效,即识了字又培养起识字能力的效果。

  (二)关于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对阅读教学方法的提示,是历次大纲必不可少的内容。
  1956年大纲提出:“阅读教学的进行采取讲读法。”讲读法一般包括下列教学步骤:1.准备谈话。目的在于引起学生对课文的兴趣,作好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心理准备。2.阅读与讲解。低年级依自然段的顺序,中高年级依结构段的顺序,通过逐段的分析讲解和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其间,要进行词汇教学,句的教学,要进行朗读和默读,中高年级还要分段、归纳段落大意等等。这是讲读法的核心部分。3.复习性阅读。是在理解基础上的多种形式的读的训练。4.背诵或复述。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提高语言能力。5.总结谈话。或概括课文的思想内容,或归纳语文知识,或总结课文的写法,起到系统和强化的作用。照理讲读法应包括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阅读、思考。但由于大纲规定“讲读的基本特点在于阅读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导”,加上传统教学方法根深蒂固的影响,致使阅读教学逐渐形成“先生讲,学生听”,教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局面。
  1963年大纲有了一些进步。尽管大纲仍然十分强调教师讲解的作用,提出“讲读教学必须把课文讲解清楚”,但是指出:“讲读教学包括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活动,一方面是教师的讲解和指导,一方面是学生的诵读和练习。”而且这部大纲在教学法方面贯穿了“多读多练”的基本思想。这些对于扭转讲读教学“满堂灌”——用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阅读、理解的局面,起一定的作用。
  粉碎“四人帮”以后,教学思想发生很大的变化,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问题突出出来。1978年大纲明确指出:“阅读教学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看书报的能力和认真阅读的习惯。”教师的讲解不再是理解课文唯一的或者是最重要的手段。教师的讲解要为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服务。大纲赋予讲解课文以新的含义:“讲解课文时,教师要指导学生自觉地通过语言文字,正确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并在理解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逐步学会怎样看书和作文。”这里教师的讲解,主要起指导作用,引路作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不是来自教师讲解的现成的结论,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觉获得的;学生通过阅读一篇篇课文,不仅理解了课文内容,而且逐步学会怎样阅读和作文
  1987年大纲更进了一步,在阅读教学一章明确指出“要善于指导学生读懂课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性体现得更为明显。大纲还对三种不同类型课文的教学方法分别作了提示。对讲读课文,要求是:从语言文字入手,理解内容,学习表达;提出了不同年级、不同课文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对阅读课文,提出“教师要着重指导学生运用从讲读课中学到的学习方法进行阅读”,自学的比重要大一些,教师的指导由理解内容向指导阅读方法倾斜。对独立阅读课文,“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阅读,读后适当检查阅读效果”,此类课文,相当于把课外阅读材料拿到课上来阅读,好处是整齐划一,便于指导,教师的作用只是提出阅读要求和检查阅读效果。三种不同类型的课文,提出三种不同的教学要求,三种不同的教学方法,体现了逐步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的过程。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