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比较研究

课改论文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6-03-0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此外,这部大纲在前两部大纲重视词汇教学的基础上,提出“要重视句子的教学”。理解词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达到运用词句,是低年级讲读教学的重点,也是整个小学阶段讲读教学都必须重视的重要内容。因为理解词句是理解段篇的基础;学习遣词造句是学写片断乃至学写整篇文章的基础。大纲的有关提示,对教师在讲读教学中重视词和句的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进一步指出:“阅读教学要着眼于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习独立思考,学习怎样读书。”这里抓住了自学能力、独立阅读能力的核心——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为阅读教学的改革指明了方向。这部大纲对阅读教学的另一个贡献是具体阐述了“讲读课文要处理好部分和整体的关系”。大纲吸收了讲读教学的成功经验,指出:“一般地说,可以按照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顺序进行教学。要从整体着眼,进行词、句、段的教学。要注意各个部分的内在联系,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整篇课文有比较完整、深刻的理解。”这段话讲了四个意思:1.讲读课文的一般顺序。即先带领学生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一部分一部分地或有重点地理解课文;最后统观全篇,对整篇课文有个比较完整、深刻的认识。这也是阅读一篇文章的大体步骤。2.要从整篇课文着眼。一般不要一上来就逐段讲读,更不要一上来孤零零地抓词和句的理解,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要从整体出发理解词、句、段,理解词、句、段要为理解整篇课文服务。3.要加强部分和整体的联系。一个是要注意部分与部分之间的联系,避免割裂;一个是要注意每个部分和整篇课文的联系,把部分放到整体中去理解。这样,对每一部分的意义、作用会看得更清楚,对整篇课文会理解得更深刻。4.两个“整体”有质的不同。前一个“整体”,只要求粗知课文大意,要求不宜高,后一个“整体”,应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掌握课文中心,从思想内容到语言表达对全篇课文都应有较深的理解。两个“整体”,体现了理解和认识的不同层次、不同要求——由粗浅的理解到比较深刻的理解,由感性的表面的认识到理性的本质的认识。需要指出的是,整体-部分-整体的讲读教学的顺序,只适用于一般情况,教师应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体裁的课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还应当指出的是,义务教育大纲在重视词和句的教学的前提下,提出段的教学的概念,阐述了段的教学的内容和方法。这将有助于“段”这一阅读教学重点的加强,有助于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段的教学,承前——理解词句,启后——理解篇章,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以前,只讲字、词、句、篇,实际上由句到篇,超越了一个重要阶段——对段的理解。学生分段、归纳段意有困难,抓不住主要内容;写不出有内容、有条理的片断和短文,同教学中忽视段的训练不无关系。段的教学主要包括:认识自然段,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知道这个主要意思是按怎样的顺序叙述的;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懂得有时候几段话合起来讲一个大的意思,成为一个大段。从广义上说,分段、归纳段意也可属段的教学的范畴,实际上已进入篇的教学的阶段。自然段是组成一篇文章的结构单位。如果学生学会理解自然段:由读懂每句话到读懂一段话,并抓住主要意思;能够了解自然段的层次结构,并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那么就为理解整篇课文打下了基础。因此,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就要注意理解自然段的教学。中年级把段的教学作为重点,切实培养学生理解“段”的能力,就为篇的教学创造了条件。

  (三)关于汉语教学
  在建国以来的五部教学大纲中,把汉语教学单列,作为和识字、听话、说话、阅读、作文并列的一项教学内容,只有1956年大纲。这部大纲提出,发展儿童语言的工作是从两方面来进行的:一是教儿童从语言的丰富的表现方面学习(主要指读写);一是教儿童从语言的规律方面学习(主要指汉语)。大纲强调按照汉语本身的系统进行汉语教学,并就汉语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作了具体提示。总的思路是,汉语教学凭借足够的语言材料,从语言材料中概括出一些基本的语言规律,让学生认识这些语言规律,并且用这些规律指导自己的语言实践。小学汉语教学的主要方式是练习,通过练习来认识和运用语言规律。在指导练习时,经常用到的是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综合的方法。比如,分辨汉字结构的异同要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分析单句、复句的成分要用分析的方法,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要用综合的方法等等。1956年大纲对加强汉语教学,努力探索语言教学科学化是有积极意义的。问题在于,脱离了小学教学实际,忽视了儿童年龄特征,教学要求高,教学内容深、难、重,过于追求知识的系统性,结果在教学中行不通。
  1963年大纲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强调加强“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主张靠多读多练,加强课后作业和单元练习的办法来提高读写能力。练习侧重在拼音、识字、写字和词句训练上,抄写、默写、写段落大意上,以及朗读、默读、背诵、复述上。大纲特别指出:“小学阶段不要系统地教语法知识,要让学生从实际运用中领会必要的用词造句的规则。”这一原则逐渐被广大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接受,成为编写教材、进行教学共同遵循的原则。
  1978年大纲增设了基础训练。它是有相对独立性、有自己训练系统的语文综合训练,训练内容以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为主,适当安排了有关语法、修辞的练习,还有意识地安排了一点逻辑训练(如词语逻辑归类、排列句序、段序等)。它一方面认为进行一些语、修、逻的实践练习是必要的,一方面不主张系统地、面面俱到地练习,更反对系统地教汉语知识,也不主张出现名词术语,认为系统地教汉语知识是中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对汉语教学的这些想法、做法,特别是加强语文的综合训练,适当进行语、修、逻的实际练习的精神,被九年义务教育小语大纲继承下来。

  (四)关于作文教学
  阅读是理解、吸收,作文是表达、倾吐。作文和阅读一样,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是要下大力气培养的一种语文能力。建国以来的五部大纲都十分重视作文教学。
  1956年大纲提出作文要口头和书面并重,作文教学“要按从说到写、从述到作的顺序来进行”。这些关于作文教学形式、方法的提示都是十分正确的。不足的是,从1956年大纲的作文教学方法的提示看,没有充分发挥学生作文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处于“老师出题我作文”的被动地位。另外,提倡教师精批细改,要从逻辑方面、语言方面、书写方面找出优缺点,“重要错误必须把它的原因分析清楚,改正的方法考虑好”。这种一成不变的“学生作文老师改”的做法,不仅加重了教师的负担,而且养成了学生的依赖性。长此下去,非但作文能力提不高,而且容易养成不负责任的不良习惯。
  1978年大纲对作文教学的提示有不小的变化。第一,基于作文是学生思想认识水平和文字表达能力综合体现的认识。大纲提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培养后一种能力,要求学生要“多看”——多读书报,多观察事物,多留心周围的事情,进而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前一种能力,要求学生要“多练”——要增加作文练习的次数,要“调动学生的自觉性,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多动笔,逐步养成爱动笔的习惯”,还要提高作文练习的质量。第二,提出命题作文的“题目要有启发性,使学生能展开思路;要切合学生的生活实践,使他们有话可说”。尽管大纲在作文形式上仍囿于命题作文一种形式,但开始为学生着想,想到要把题目出到学生的心里,出在学生熟悉的生活范围之中,使他们有内容可写。第三,教师批改作文要鼓励学生的进步。这三个方面的变化,体现了教学思想在开始转变,使学生从被动作文向主动作文的方面转变。
  1987年大纲,特别是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在调动学生作文积极性上更加重视,“使学生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这两部大纲都提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对于丰富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认识,扩展作文的内容,解决普遍存在的“作文难”的问题,使学生喜欢作文,主动练习作文有很大的意义。此外,这两部大纲都提出要逐步指导学生学习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把修改作文的权力还给学生,将有助于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否定了命题作文作文训练的唯一方式的认识,指出“命题作文作文训练的一种方式”,主张作文训练的方式应当灵活多样。这不仅是作文方式的改革,而且是教学思想的重大变化。鼓励学生选择自己熟悉的生活,自己拟题作文,使学生禁锢的思想得到解放,可以放开手脚去写,必然会产生说真话、吐真情的好文章,作文能力在这种宽松的训练氛围中必然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和较快的提高。

  (五)关于教学思想
  “文化大革命”前的两部大纲,没有系统地提出教学思想,但贯穿了一个传统的、基本的教学思想——多读多练。这个原则是对的,但失之笼统。多读,怎么读;多练,怎么练,没有讲得很清楚。尤其可惜的是,由于“教师的讲解为主导”的传统的、落后的认识和做法长期统治着语文教学,多读多练的美好愿望在课堂教学中一直没有实现。多练,只体现在大量的课后作业里,体现在无休止的机械地抄写字词之中,违背了初衷。
  1978年大纲第一次响亮地提出“大力改进小学语文教学”,并指出着重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要处理好知识和技能的关系,要重视获得知识,更要重视把知识转化为技能;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凭借三类课文逐步培养自学能力,要养成一系列的自学习惯以保证能力的形成;要废止注入式的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核心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要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上述几个方面,核心的问题是知识、智力、能力的关系,是教和学的关系。尽管对这些问题认识得还不很深刻,但是在刚刚粉碎“四人帮”以后,能意识到并且提出这些问题已属难能可贵了。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