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二年级校本课程)

专题系列语文实践活动
首页 > 教师 > 教学一线/2009-08-1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教学目标:1.发挥传统蒙学的作用,让小学生们了解中国灿烂的古文明,沐浴在传统文化中。
      2.培养学生诵读能力,锻炼学生的记忆力。
      3.从孔子思想中汲取精髓,了解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
  教学用具:多媒体CD片幻灯片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激趣,融洽师生关系。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想问问大家,现在你们的身份是什么?(学生)那么,我的身份呢?(老师)恩,以前咱们的爸爸妈妈学习都是老师教什么他们学什么,可现在不同了,你们变得更聪明了,所以,今天的老师只是同学们学习过程中的指路人和合作伙伴,希望我们今天能彼此学得愉快,共同进步,好不好?
  二、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1.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光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达三千多年,在这辉煌灿烂的历史长河中,不知诞生过多少光耀千古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在这数不胜数的历史名人和文化典籍中,有这样一个人和这么一本书,就像一颗最耀眼的明珠,照耀着一代又一代人,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大家想知道这个人和这本书的名字吗?
    2. 引入录象《文化巨人------孔子》
      这里提到的名人就是孔子,这本书的名字就叫《论语》
      板书:孔子---------《论语》
    3. 出示孔子图像。
     这就是孔子,他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是鲁国人(今山东人),他长期从事私人讲学,不问出身贵贱和家境贫富,都可以成为他的学生,先后培养的学生有三千人,其中有七十二人是他的得意弟子。
     孔子的思想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而且在亚洲很多国家都有孔庙,有很多人尊崇孔子,拜孔子为先师,他还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看插图,我们看到的孔子不仅高大、庄严,而且还是一位博大精深而又循循善诱的好老师形象。
     孔子对弟子们的教育是通过他与弟子之间的问答式对话进行的。记录孔子和弟子们言行的《论语》,也一直是我国思想文化史上影响最大的典籍,它既是我国历史上做课本时间最长的一本书,(它在封建时代是人人必读的书)同时它也是历史上贡献成语最多的一本书。如:不耻下问、不亦乐乎、见义勇为、巧言令色、家喻户晓、成人之美、乐在其中、言而有信……
     大家有兴趣来了解它吗?
  三、 初读《论语》,了解作品。
   1. 出示《论语》,听录音。
     大家听后,一定会发现,好几则都有一个“子曰”。“子曰”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孔子说)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子曰”呢?(因为《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们言行的书,用“子”是对老师的尊敬,今天,我们也来当一回孔子的学生如何?
   2.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就让我们走近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随他一起探讨有关学习方法,求知态度,以及如何做人。)
   3.请对照拼音自己大声朗读。
  四、 再读〈论语〉,解析作品。
   1.常言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请大家再读几遍,读准节奏,读出文言文的韵味,读书时看谁摇头晃脑摇得好。
    检查读文效果。
   2.检查读文效果,给以鼓励。
   3.理解意思。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理解:学习了知识要经常温习它,不也是让人愉快的事吗?
      拓展:你在上课或学习的时候,怎样才能记得又快又好?
      (指名回答。)
    (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理解: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让人快乐的事吗?
      拓展:家里有客人或者小朋友来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呢?
      (指名回答)
    (3)“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理解:别人不了解我,但我并不怨恨、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
      拓展:当别人不理解或误会你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
   4.将这则论语连起来读一读,背一背。
   5.小结:
    俗话说:“熟能生巧”,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了复习对学习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同学们在学习上一定要经常复习,要以学习为乐事,还要做到“人不知而不愠”。
  五、 讲故事〈反复练习,终成书圣〉,拓展〈论语〉意思。
  六、 结束语: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孔子的真诚坦荡,仍然是我们现代人最需要的品质。古诗文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走近它,熟读它,背诵它,让它植根于我们的心灵,伴我们成长。
  七、送一份礼物给同学们。
    每日三问-------今天,我的学习进步了吗?
               我的身体进步了吗?
               我的品德进步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