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为什么跳不出历史上的周期率

百科小知识历史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06-01-14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太平天国领导人不从发展生产着眼,而一味在分配领域搞“劫富济贫”。正如太平军战士所说:“吾以天下富室为库,以天下积谷之家为仓,随处可以取给”,即“不贾而封殖,不耕而得饱食”(《太平天国》第三册,第269页),结果使得整个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曾国藩说:“粤匪初兴,粗有条理,颇能禁止奸淫,以安裹胁之众,听民耕种,以安占据之县。民间耕获,与贼各分其半。”但到了后期,太平军如“行无民之境,……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实处必穷之道,岂有能久之理”(《曾文正公全集》奏稿,卷18,第24页)。天京被湘军围困二年后失陷,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太平天国领导人没有解决军民粮食问题的结果。

  太平天国为什么跳不出历史上的周期率
  作为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发展高峰的太平天国,为什么仍然跳不出“其兴也浡也,其亡也忽焉”的怪圈呢?其中又有哪些历史经验教训呢?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是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关系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存在决定意识。太平天国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而是代表落后的小农的生产力,是一个既是劳动者又是小私有者的具有双重性的阶级。他们要建立的人间平等天国,仍然是以巩固小生产自然经济为总目标的旧的农业社会。个体的小农经济是中国二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得以存在的经济基础,也是使农民长期处于贫穷落后局面的经济根源。洪秀全与李自成的农民军一样,开始时“代表农民利益的运动迟早也会变质,而他必然会做到汉高祖、明太祖的藏弓烹狗的德政,可以说无例外的。然而对于李岩的诛戳却未免太早了”(《甲申三百年祭》)。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我们也可以说,洪秀全对杨秀清等的诛戮未免太早了。这就是太平天国没能跳出周期率的阶级根源。

  太平天国没能跳出周期率的政治原因,则是洪秀全搞家天下的封建专制主义统治。“历代都行秦政制”,从秦始皇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起,封建专制统治源远流长,连绵不断,根深蒂固。这是与农业社会相适应的政治统治形式。正如马克思指出:小农经济归根到底“政治影响表现为行政权力支配社会”,“他们的代表一定要同时是他们的主宰,是高高站在他们上面的权威,是不受限制的政府权力”(《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693页)。不改变小农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必然是高高在上的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统治。

  梁启超在谈到太平天国失败思想原因时说:“洪秀全之失败,原因虽多,最重大的是他那种‘四不象的天主教’做招牌,因为这是和国民心理最相反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第122页)。这就是曾国藩能取得平定太平天国的思想原因,也是太平天国没能跳出周期率怪圈的思想原因。

  1945年7月4日,黄炎培与毛泽东在延安进行了一次彻夜长谈。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年,耳闻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也,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亦渐渐放下了。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了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当时严肃认真地回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黄炎培听后欣慰地说:“这话是对的,只有把大政方针决之于公众,个人功业欲才不会发生;只有把每个地方的事,公之于每个地方的人,才能使得地地得人,人人得事。把民主来打破这周期率,怕是有效的。”由此可见,要跳出历史上的周期率,除了发展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还要靠民主和科学。这是太平天国没能跳出周期率留给我们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和教训。(光明日报方之光袁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