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身飞机的障眼法
百科小知识军事在高技术战争中,地面目标的克星是各种作战飞机,而作战飞机的克星则是防空导弹。与防空导弹配套的雷达,发射电磁波照射目标,通过接收回波,便可以判断来袭目标的特征和位置,到这种时候,该倒霉的就是飞机了。
为了躲过雷达的眼睛,军用飞机的设计师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不少点子,其中比较有效的招数,可以概括为16个字:“改头换面,乔装打扮,以攻为守,随机应变”。
所谓改头换面,就是改进飞机的外形设计,压缩雷达散射截面积。理论分析和试验表明,回波的大小与目标的几何形状密切相关。美国的B—1A轰炸机与B—52轰炸机尺寸相近,但由于B—1A的外形设计有所改进,其雷达有效反射截面积只有B—52的1/10,发现起来困难多了。
所谓乔装打扮,主要是指采用能吸收或透过雷达波的涂料或复合材料,使雷达波有来无回、多来少回。海湾战争以来大出风头的F—117A隐身轰炸机,表面涂有一层“超黑粉”,它能够把雷达波能量的99%以上吸过去变成热量,一边往前飞,一边往外散,结果,一个宠然大物的飞机,显示在雷达荧光屏上,竟然只有飞鸟那么大!
所谓以攻为守,是指主动采取电子对抗措施,发射和敌方防空雷达工作频率相同或相近的无线电脉冲,使其荧光屏上出现虚假信号,达到迷惑对方的目的,以假乱真,金蝉脱壳。
所谓随机应变,是指钻雷达波传播中的空子。比如,大气层的湿度、温度等的变化,能使雷达波束的作用距离发生畸变,这叫作“异常传播”,它可使雷达的覆盖范围产生“空隙”,突防飞机如果能巧妙利用这种“空隙”,就有可能躲过雷达的探测。其他像利用地形隐蔽飞行,设置角反射器以假乱真等,也都能收到一定的效果。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常常是各种手段结合并用,借以互相补充,收到更好的效果。
当然,随着隐身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反隐身技术也应运而生。无论是吃过隐身技术亏的,还是占过隐身技术便宜的,都在琢磨着同一个问题:怎么样让隐身技术为自己服务,又怎么样用反隐身技术识破敌人的伪装。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看起来,好戏还在后头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我国的军人保险:退役医保和伤亡保险
下一篇:隐形飞机又遇到新的“克星”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