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导弹会“自杀”?

百科小知识军事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05-09-1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我们知道,弹道导弹发射后是沿预先设定好的曲线飞行,也就是说一旦发射,设定的飞行程序和飞行弹道会引导导弹飞向目标。因此,一旦导弹飞行状况出现意外,导弹需要具备自我判断飞行状况或在关键时刻受地面指挥干预的能力,其中,“自杀”就是这一能力的“终极手段”。

  导弹“自杀”是指弹载设备按照指令或设计程序让导弹自行炸毁。自毁装置一般由测量判断、控制及执行3部分组成。测量判断部分会对导弹故障进行测量和判断,并给出相应的信号;控制部分则用以接收故障信号,按给定程序发出自毁指令;最后,由执行部分执行指令,实施导弹自毁。当然,如果地面发现导弹飞行状态不正常或接到打击任务取消的命令时,也可以发出自毁指令遥控引爆导弹。有了自毁装置,导弹发射就少了不少“后顾之忧”。一是当其失灵或发生故障时,能防止它飞向本国或友邻国家,确保发射场和导弹飞行航区

  的安全。二是能保守技术秘密和防止武器丢失。一个国家的战略导弹携带的核弹头是国家的核心机密,如果因发生导弹事故而使核弹头丢失,将给世界和平与稳定造成巨大隐患。因此到了不得已时,炸毁导弹是最佳的选择。三是为了保证对导弹攻击任务的最终控制。在导弹发射后,指挥员如果接到攻击任务取消命令,能够使攻击行动立刻停止。这一点在交战双方都有大量导弹对峙时尤为重要。因为如果导弹预警系统发出错误警报而导致导弹错误发射,导弹自毁系统将是防止核战争爆发的最后一道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