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子趣话
十二生肖鼠
佚名
旧历鼠年将至,关于老鼠的话题骤然升温。这一年,鼠是主角儿,自然要风光一番。
鼠的踪迹遍及全球,家族庞大,人丁兴旺。据说全世界鼠科有500多种,在哺乳动物中是第二大科。中国的十二生肖中,鼠居首位。生肖中的鼠,其实专指家鼠,也叫小耗子。由于它坐了生肖中的头一把交椅,名气甚大!有意思的是鼠在人类文化史中扮演的往往是正反两面角色,关于它的神话传说、成语典故饶有兴味,让人听了心往神驰。
古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有关鼠的神话传说,由于鼠是夜间活跃的动物,故多怪异,但读来却引人入胜:
《抱朴子》云:“《玉策记》称:鼠寿三百岁,满一百岁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生吉凶及千里外事也。”
又《京房易飞侯》云:“鼠舞国门,厥咎亡;鼠舞于庭,厥咎诛死。”以老鼠预知吉凶,是中国古代谶纬之术中很不多见的例子,这功能无疑使老鼠的身价倍增。
神话传说中的鼠类常有与人为友、行善积德的一面。鼠能知凶吉,因而时有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义举。
《广异记》云:“崔怀嶷,其宅有鼠数百头于庭中,两足行,口中作呱呱声,家人无少长尽出观。其屋轰然而塌坏。”
《稽神录》亦云:“龙武统军柴再用常在厅事凭几独坐,忽有一鼠走至庭下,向再用拱手而立,如欲拜揖之状。再用怒呼左右,左右皆不至,即起逐之,鼠乃去。而厅屋梁折,所坐床几尽压麋碎。”这类传说,是老鼠故事中很值得称道的篇章。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过一篇有名的寓言《永州之鼠》,写了当地两个人,由于对鼠一爱一憎,前后同居一个房子,而屋里的老鼠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境遇。
苏东坡也写过一篇《黠鼠赋》,说他一天夜半读书,忽闻有咬东西的吱吱声,忙叫书童取烛火照看,发现叫声来自一只袋子中,翻开一看却是一只死鼠,正惊讶间,老鼠落地飞快地逃走了。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一个黠字,画龙点睛般地刻画了老鼠狡猾的特性。
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一般认为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如从那时算起,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但王充没有讲这十二种动物排列顺序的因由。人们感觉不解的是为什么小小的老鼠却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呢?
民间流传着种种有趣的传说。
有一种传说是:牛生就憨厚老实,整天只知干活,从不会偷懒耍奸,也从无怨言。一天,轩辕黄帝通知了十二种动物,分配执管人间的生肖。可是这十二种动物谁先谁后一时未定,只好规定以赛跑决先后。牛天天劳作,脚下功夫好,又有耐力,跑起来一路领先。其他动物争先恐后,各不相让。老鼠腿虽短小,但身轻灵活,紧紧跟在牛的屁股后面,紧追不舍。眼看快到终点了,老鼠生来狡猾,急中生智,窜上牛角,爬在牛角尖上,鼠头探在前边,争得了赛跑第一。于是,鼠就排在了十二生肖之首。但是,鼠的这个第一来得不光彩,是靠投机取巧骗得的,很不体面。自此,鼠不好意思再见到牛,也怕人们笑话它,所以常在夜间出没。
还有一种“鼠咬天开”的传说:远古时代,天地间一片混沌之气。老鼠从子时开始,不停地咬并发出吱吱之声,直到天亮才停,如此日积月累,混沌之气终于被老鼠咬破,昏暗散去,人间一片光明。鼠立下了打开天体的功劳,天地生成于子时,所以子时就属鼠了。清代学者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讲了这个传说:“天开于子(子时),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这也是老鼠居子位的传说之一。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这个说法似乎有一些道理。
老鼠除耗子的俗称外,还有子神、夜磨子、家鹿、耗虫、李太夫等别称。有趣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虽然将鼠尊为十二生肖之首, 但国人对老鼠却没有什么好感,所谓“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们为什么恨鼠呢?不需要引经据典,用常识就可解释——鼠类干过不少有损于人类利益的事:偷吃粮食,咬坏衣物,破坏堤坝,传播疾病等等,不一而足。据统计,一只鼠一年可吃掉12公斤粮食,排粪2.5万粒,糟蹋粮食超过40公斤。此外,老鼠还是传染病的媒介,如斑疹伤寒、出血热、痢疾、鼠疫等,居然有三十多种。其中以鼠疫最为可怕,据有关文献统计,历史上人类死于鼠疫的人数已超过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无怪乎人们称鼠疫为“黑色妖魔”了。
粮食是引来人与鼠对立情绪的关键因素,但又是人们敬鼠、畏鼠的原因,流露出人们面对这一生殖力极强的动物的几许无奈。广西部分彝族同胞以农历腊月初一为“耗子节”,贵州毛南族于是日则为“送鼠节”,反映了古代靠天吃饭的艰辛。至于有历史传统的“照虚耗”(见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浙南地区的“打老鼠眼”,青海地区的“蒸瞎老鼠”以及某些地区的“撒灰囤儿”的习俗,又是人们恨鼠的证明。
在中国古代,还曾奉鼠为子神。因鼠是繁殖力极强的动物,对于存有多子多福生育观的古人来说,也是种寄托,因此把子(鼠)视为子孙繁盛的象征,而把鼠尊奉为子神。
鼠还以虚日鼠之名被列入传统的28星宿君行列,现今山西晋城市玉皇庙里还收藏有一尊元代虚日鼠塑像:长发披肩,眉清目秀,姿态雍容,俨然是一位贵妇人的容貌,在其右手上捧持的一圆雕呈蹲伏状的老鼠,标明神像的身份。它是我国元代艺术大师刘銮塑造的。刘銮,又名刘蓝、刘元,是宋末元初人。元初,忽必烈令尼泊尔大雕塑家阿尼哥监修元大都护国寺,刘銮参与了这一修建工程,在艺术创造实践中,他借鉴了古希腊雕塑艺术,并和我国的传统艺术结合起来,成为当时有名的艺术大师,使我国的雕塑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上了一个台阶。
鼠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既可恨又可爱。在民间,常常是家具、建筑的装饰纹样,还多在雕刻艺术品、剪纸窗花等工艺作品中可以看到鼠的形象。
历代民俗钱币中,鼠的形象也经常跃然其上,以宋元时期的居多。如镂空钱中,有老鼠偷油的作品,老鼠偷油是京津一带颇为流行的传说,童谣有: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枚镂空钱就是刻画了老鼠偷油的这个瞬间,极为生动传神。
民俗钱中还有以老鼠为主角的生肖钱,星官品种稍多,其它品种数量较少。
宋元时期的带挂花钱中,有一种是子鼠生肖星官的,铸造精美,老鼠形象写实。
在各地博物馆艺术藏品中,与鼠相关的文物不算少,表现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雕塑鼠俑、雕刻鼠图、剪纸鼠图及圆雕鼠等,描绘的内容大多是塑造、描绘鼠生肖及鼠偷吃粮食和瓜果等农作物的形象。民间还有大量的有关老鼠题材的剪纸、窗花、年画等,
不过最为旧时儿童神往的莫过于“老鼠娶亲”的民间传说,几乎流行于全国,日期不一,都在春节前后。有关年画、剪纸,不仅是成年人点缀年节气氛的物品,更是儿童进入童话世界的向导。清代梁玉绳《清白音集·嫁鼠词自注》:“俗传除夕鼠嫁女,窃履为轿。”在浙江绍兴一带,人们常称年画为花纸,鲁迅《狗·猫·鼠》一文忆及童趣有云:“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傧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旧时还流行用手帕折叠为鼠的游戏,也有用布缝制而成者,都曾是幼时儿童的宠物。
老鼠嫁女在民俗文化中的表现形式更呈多采:民间文学方面,有关鼠婚故事、歌谣遍布全国。民间艺术方面,以老鼠送嫁为题材的年画、剪纸、刺绣、泥塑、蜡染、窗花等是吉祥图案的保留项目。“老鼠嫁女”的民间传说,虽然在我国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时日有所不同。
全国许多地方有老鼠成亲日,如苏南在夏历正月初一,陕西在正月初九,河南在正月十六,湖南在二月初四,四川在岁末除夕等,届时人们炒芝麻糖、爆秫米花,以此作为老鼠成亲的喜糖,或敲响锅盖、簸箕之类,为老鼠催妆;又忌做针线,怕扎烂鼠窝,晚上忌点灯,怕惊动鼠女的花轿;置食物(糖果、糕饼、米花、年馍等)于暗处或鼠道上,供其食用。此外,有些地方还用老鼠嫁女日的风俗行事作为祝子巫术。如陕西千阳民间以正月十五为老鼠嫁女日,是日家家都做老鼠馍。俗信当年过门的新媳妇吃了老鼠馍的鼠尾巴,便可怀孕;隔窗把老鼠馍扔进新媳妇房中,“老鼠”仰面朝天为生男之兆,反之为生女之兆。河南民间传说,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是老鼠嫁女之日,俗语有“初七娶,十七嫁,二十七添娃娃”,故上述三天要吃饺子。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旧历鼠年将至,关于老鼠的话题骤然升温。这一年,鼠是主角儿,自然要风光一番。
鼠的踪迹遍及全球,家族庞大,人丁兴旺。据说全世界鼠科有500多种,在哺乳动物中是第二大科。中国的十二生肖中,鼠居首位。生肖中的鼠,其实专指家鼠,也叫小耗子。由于它坐了生肖中的头一把交椅,名气甚大!有意思的是鼠在人类文化史中扮演的往往是正反两面角色,关于它的神话传说、成语典故饶有兴味,让人听了心往神驰。
古书中有许多有趣的有关鼠的神话传说,由于鼠是夜间活跃的动物,故多怪异,但读来却引人入胜:
《抱朴子》云:“《玉策记》称:鼠寿三百岁,满一百岁则色白,善凭人而卜,名曰仲。能知一生吉凶及千里外事也。”
又《京房易飞侯》云:“鼠舞国门,厥咎亡;鼠舞于庭,厥咎诛死。”以老鼠预知吉凶,是中国古代谶纬之术中很不多见的例子,这功能无疑使老鼠的身价倍增。
神话传说中的鼠类常有与人为友、行善积德的一面。鼠能知凶吉,因而时有救人于危难之中的义举。
《广异记》云:“崔怀嶷,其宅有鼠数百头于庭中,两足行,口中作呱呱声,家人无少长尽出观。其屋轰然而塌坏。”
《稽神录》亦云:“龙武统军柴再用常在厅事凭几独坐,忽有一鼠走至庭下,向再用拱手而立,如欲拜揖之状。再用怒呼左右,左右皆不至,即起逐之,鼠乃去。而厅屋梁折,所坐床几尽压麋碎。”这类传说,是老鼠故事中很值得称道的篇章。
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过一篇有名的寓言《永州之鼠》,写了当地两个人,由于对鼠一爱一憎,前后同居一个房子,而屋里的老鼠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境遇。
苏东坡也写过一篇《黠鼠赋》,说他一天夜半读书,忽闻有咬东西的吱吱声,忙叫书童取烛火照看,发现叫声来自一只袋子中,翻开一看却是一只死鼠,正惊讶间,老鼠落地飞快地逃走了。苏子叹曰:异哉!是鼠之黠也。一个黠字,画龙点睛般地刻画了老鼠狡猾的特性。
最早记载十二生肖的文献,一般认为是东汉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充的名著《论衡》。如从那时算起,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了。但王充没有讲这十二种动物排列顺序的因由。人们感觉不解的是为什么小小的老鼠却坐上了第一把交椅呢?
民间流传着种种有趣的传说。
有一种传说是:牛生就憨厚老实,整天只知干活,从不会偷懒耍奸,也从无怨言。一天,轩辕黄帝通知了十二种动物,分配执管人间的生肖。可是这十二种动物谁先谁后一时未定,只好规定以赛跑决先后。牛天天劳作,脚下功夫好,又有耐力,跑起来一路领先。其他动物争先恐后,各不相让。老鼠腿虽短小,但身轻灵活,紧紧跟在牛的屁股后面,紧追不舍。眼看快到终点了,老鼠生来狡猾,急中生智,窜上牛角,爬在牛角尖上,鼠头探在前边,争得了赛跑第一。于是,鼠就排在了十二生肖之首。但是,鼠的这个第一来得不光彩,是靠投机取巧骗得的,很不体面。自此,鼠不好意思再见到牛,也怕人们笑话它,所以常在夜间出没。
还有一种“鼠咬天开”的传说:远古时代,天地间一片混沌之气。老鼠从子时开始,不停地咬并发出吱吱之声,直到天亮才停,如此日积月累,混沌之气终于被老鼠咬破,昏暗散去,人间一片光明。鼠立下了打开天体的功劳,天地生成于子时,所以子时就属鼠了。清代学者刘献廷在《广阳杂记》中讲了这个传说:“天开于子(子时),不耗则其气不开,鼠,耗虫也,于是夜尚未央,正鼠得令之候,故子属鼠。”这也是老鼠居子位的传说之一。
另一种说法,十二生肖的选用与排列,是根据动物每天的活动时间确定的。我国至迟从汉代开始,便采用十二地支记录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两个小时,夜晚十一时到凌晨一时是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凌晨一时到三时,是丑时,牛正在反刍。三时到五时,是寅时,此时老虎到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五时到七时,为卯时,这时太阳尚未升起,月亮还挂在天上,此时玉兔捣药正忙。上午七时到九时,为辰时,这正是神龙行雨的好时光。九时到十一时,为巳时,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十一时到下午一时,阳气正盛,为午时,正是天马行空的时候。下午一时到三时,是未时,羊在这时吃草,会长得更壮。下午三时到五时,为申时,这时猴子活跃起来。五时到七时,为酉时,夜幕降临,鸡开始归窝。晚上七时到九时,为戌时,狗开始守夜。晚上九时到十一时,为亥时,此时万籁俱寂,猪正在鼾睡。这个说法似乎有一些道理。
老鼠除耗子的俗称外,还有子神、夜磨子、家鹿、耗虫、李太夫等别称。有趣的文化现象是:中国人虽然将鼠尊为十二生肖之首, 但国人对老鼠却没有什么好感,所谓“老鼠过街,人人喊打”。人们为什么恨鼠呢?不需要引经据典,用常识就可解释——鼠类干过不少有损于人类利益的事:偷吃粮食,咬坏衣物,破坏堤坝,传播疾病等等,不一而足。据统计,一只鼠一年可吃掉12公斤粮食,排粪2.5万粒,糟蹋粮食超过40公斤。此外,老鼠还是传染病的媒介,如斑疹伤寒、出血热、痢疾、鼠疫等,居然有三十多种。其中以鼠疫最为可怕,据有关文献统计,历史上人类死于鼠疫的人数已超过所有战争死亡人数的总和,无怪乎人们称鼠疫为“黑色妖魔”了。
粮食是引来人与鼠对立情绪的关键因素,但又是人们敬鼠、畏鼠的原因,流露出人们面对这一生殖力极强的动物的几许无奈。广西部分彝族同胞以农历腊月初一为“耗子节”,贵州毛南族于是日则为“送鼠节”,反映了古代靠天吃饭的艰辛。至于有历史传统的“照虚耗”(见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十),浙南地区的“打老鼠眼”,青海地区的“蒸瞎老鼠”以及某些地区的“撒灰囤儿”的习俗,又是人们恨鼠的证明。
在中国古代,还曾奉鼠为子神。因鼠是繁殖力极强的动物,对于存有多子多福生育观的古人来说,也是种寄托,因此把子(鼠)视为子孙繁盛的象征,而把鼠尊奉为子神。
鼠还以虚日鼠之名被列入传统的28星宿君行列,现今山西晋城市玉皇庙里还收藏有一尊元代虚日鼠塑像:长发披肩,眉清目秀,姿态雍容,俨然是一位贵妇人的容貌,在其右手上捧持的一圆雕呈蹲伏状的老鼠,标明神像的身份。它是我国元代艺术大师刘銮塑造的。刘銮,又名刘蓝、刘元,是宋末元初人。元初,忽必烈令尼泊尔大雕塑家阿尼哥监修元大都护国寺,刘銮参与了这一修建工程,在艺术创造实践中,他借鉴了古希腊雕塑艺术,并和我国的传统艺术结合起来,成为当时有名的艺术大师,使我国的雕塑艺术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上了一个台阶。
鼠在中国人的心目中,既可恨又可爱。在民间,常常是家具、建筑的装饰纹样,还多在雕刻艺术品、剪纸窗花等工艺作品中可以看到鼠的形象。
历代民俗钱币中,鼠的形象也经常跃然其上,以宋元时期的居多。如镂空钱中,有老鼠偷油的作品,老鼠偷油是京津一带颇为流行的传说,童谣有:小老鼠,上灯台,偷油吃,下不来。这枚镂空钱就是刻画了老鼠偷油的这个瞬间,极为生动传神。
民俗钱中还有以老鼠为主角的生肖钱,星官品种稍多,其它品种数量较少。
宋元时期的带挂花钱中,有一种是子鼠生肖星官的,铸造精美,老鼠形象写实。
在各地博物馆艺术藏品中,与鼠相关的文物不算少,表现的艺术手法主要有雕塑鼠俑、雕刻鼠图、剪纸鼠图及圆雕鼠等,描绘的内容大多是塑造、描绘鼠生肖及鼠偷吃粮食和瓜果等农作物的形象。民间还有大量的有关老鼠题材的剪纸、窗花、年画等,
不过最为旧时儿童神往的莫过于“老鼠娶亲”的民间传说,几乎流行于全国,日期不一,都在春节前后。有关年画、剪纸,不仅是成年人点缀年节气氛的物品,更是儿童进入童话世界的向导。清代梁玉绳《清白音集·嫁鼠词自注》:“俗传除夕鼠嫁女,窃履为轿。”在浙江绍兴一带,人们常称年画为花纸,鲁迅《狗·猫·鼠》一文忆及童趣有云:“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傧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像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旧时还流行用手帕折叠为鼠的游戏,也有用布缝制而成者,都曾是幼时儿童的宠物。
老鼠嫁女在民俗文化中的表现形式更呈多采:民间文学方面,有关鼠婚故事、歌谣遍布全国。民间艺术方面,以老鼠送嫁为题材的年画、剪纸、刺绣、泥塑、蜡染、窗花等是吉祥图案的保留项目。“老鼠嫁女”的民间传说,虽然在我国很流行。但是,各地“老鼠嫁女”的时日有所不同。
全国许多地方有老鼠成亲日,如苏南在夏历正月初一,陕西在正月初九,河南在正月十六,湖南在二月初四,四川在岁末除夕等,届时人们炒芝麻糖、爆秫米花,以此作为老鼠成亲的喜糖,或敲响锅盖、簸箕之类,为老鼠催妆;又忌做针线,怕扎烂鼠窝,晚上忌点灯,怕惊动鼠女的花轿;置食物(糖果、糕饼、米花、年馍等)于暗处或鼠道上,供其食用。此外,有些地方还用老鼠嫁女日的风俗行事作为祝子巫术。如陕西千阳民间以正月十五为老鼠嫁女日,是日家家都做老鼠馍。俗信当年过门的新媳妇吃了老鼠馍的鼠尾巴,便可怀孕;隔窗把老鼠馍扔进新媳妇房中,“老鼠”仰面朝天为生男之兆,反之为生女之兆。河南民间传说,正月初七、十七、二十七是老鼠嫁女之日,俗语有“初七娶,十七嫁,二十七添娃娃”,故上述三天要吃饺子。
在江南一带的民间传说中,说老鼠是害人的,不吉利,所以旧历年三十夜要把它嫁出去,以确保来年平安吉祥。上海郊区有些地方说老鼠嫁女是在正月十六,这天晚上,家家户户炒芝麻糖,就是为老鼠成亲准备的喜糖。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