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修订稿)

教育法规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11-1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4、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第四学段(7-9 年级)
  一、识字与写字
  1、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 个,其中3000个左右会写。
  2、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高书写的速度。
  3、临摹名家书法,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
  二、阅读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2、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500 字。
  3、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4、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5、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进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6、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7、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
  8、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9、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10、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1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2、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 篇。
  13、了解基本的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了解常用的修辞方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14、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
  15、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 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三、写作
  1、写作时考虑不同的目的和对象。
  2、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3、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
  4、根据表达的中心,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合理安排内容的先后和详略,条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
  5、写记叙文,做到内容具体;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写简单的议论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据;根据生活需要,写日常应用文。
  6、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缩写;能根据文章的内在联系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扩写、续写;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改写。
  7、有独立完成写作的意识,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8、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
  9、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10、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14 次,其他练笔不少于1万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
  1、能注意对象和场合,学习文明得体地进行交流。
  2、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的话语、表情、手势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3、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4、注意表情和语气,使说话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5、在交流过程中,注意根据需要调整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方式,不断提高应对能力。
  6、讲述见闻,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复述转述,完整准确、突出要点。
  7、能就适当的话题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8、课堂内外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中心、有条理、有根据。能听出讨论的焦点,并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
  五、综合性学习
  1、能自主组织文学活动,在办刊、演出、讨论等活动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成功的喜悦。
  2、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选出研究主题,制订简单的研究计划,从报刊、书籍或其他媒体中获取有关资料,讨论分析问题独立或合作写出简单的研究报告。
  3、关心学校、本地区和国内外大事,就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相互讨论,能用文字、图表、图画、照片等展示学习成果。
  4、掌握查找资料、引用资料的基本方法,分清原始资料与间接资料的主要差别;学会注明所援引资料的出处。

                      第三部分 实施建议

  一、19(教材) 教科书编写建议
  1.教材编写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2.教材应体现时代特点和现代意识,关注人类,关注自然,理解和尊重多样文化,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教材要注重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感情。
  4.教材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
  5.教材选文要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
  6.教材应注意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的方法。语文知识、课文注释和练习等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7.教材内容的安排应避免繁琐化,简化头绪,突出重点,加强整合,注重情感态度、知识能力之间的联系,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8.教材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9.教材要有开放性和弹性。在合理安排基本课程内容的基础上,给地方、学校和教师留有开发、选择的空间,也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以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
  20 10、教科书编写应符合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努力追求设计的创新和编写的特色。编写的语言应准确、规范。
  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2、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3、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努力为语文教学配置相应的设备;还应当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
  4、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21 学校要认真分析本地和本校的特点,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积极开发潜在的资源,特别是人的资源因素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生成性的资源因素。
  三、教学建议
  (一)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22 应当积极倡导并认真探索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和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应该是相辅相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