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鉴赏(第十一集)
名言格言诗之有真情实感,犹如花之有幽香浮动,那是生命的象征。没有真情实感的诗,是纸做的花朵、蜡做的果实。虽然有色有形,却不能沁人心脾、荡人魂魄。(晓蕾)
诗中的无病呻吟,强颜欢笑,也可能动人一时,但绝不会久远。(晓蕾)
诗的美是多样的。霁月风光的绮丽,是美的;金戈铁马的壮烈,也是美的。但我希望它们都展示得质朴自然。(晓蕾)
我不想以曲高和寡而自鸣得意,却奢望从雅俗共赏中得到慰藉。(晓蕾)
灵感是火花,只在头脑中一闪,就把作家顿时照亮堂起来。(晓芸、小顾)
作品,是作家坦露的履历。(晓芸、小顾)
创作的简单释义,是动和静的统一。静是指积累,静静地,似水池蓄水;动是指走笔,剧烈地,似火山喷发。(晓芸、小顾)
笔,好似输出系统的导管,它将作家心中的情感流泻在纸上。(晓芸、小顾)
文学应当预见到未来的发展规律,创造未来的人物形象。(谢德林)
现在要写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不过有了素材不要急于写。我常常在恍恍惚惚中进入文学境界,寻找最直接的感受。一旦成熟了,希望自己的作品至少能经得住几年时间的考验。(许辉)
任何正确的理论只有不断随着社会生活和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常用常新,永葆其真理性的品格。(徐俊西)
空谈误国,这大概也正是邓小平同志这几年来一再主张要勇于实践不要争论的原因所在吧。(徐俊西)
有人认为掌握一些素材,就可不费力气地写成作品,随随便便,粗枝大叶,不肯在取舍剪裁方面下功夫,结果写成的东西拖泥带水,情节臃肿,头绪纷乱,繁简不分,像流水帐。即使有较好的主题,较好的生活内容和动人情节,也被大量的“糠皮”埋没了。必须抛弃生活中个别的、偶然的、琐碎的、与主题和人物形象无关的现象和细节,这就需要精心剪裁,通过簸扬吹风,把糠皮吹跑,拣出精米。(徐传武)
要有勇气删除多余的东西,哪怕只是一段多余的风景,一句多余的对话,一个多余的字词,甚或一个多余的标点。要忍疼割爱,不然所爱非所需,化作痈与瘤。(徐传武)
语言的准确性,是优良风格的基础。(亚里士多德)
寂寞是往事生长的黄天厚土。(阎连科)
未来仅仅属于拥有风格的人。(雨果)
一个母亲之所以崇高,就因为她有点象野兽。母性的本能是兽性的,也是崇高的。(雨果)
假如没有内在的美,任何外貌的美都是不完备。(雨果)
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雨果)
写作从来无捷径,勤学苦练能过关。(谚语)
常积材料富,多看眼力敏。(谚语)
注意观察人、事、景,作文材料用不尽。(谚语)
千金难买回头看,文章不厌百遍改。(谚语)
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全在收口。(谚语)
文章长而空,好比苦瓜吃嘴中;文章短而精,犹如密枣甜又香。(谚语)
我坚信,一个作家只有忠于自己的信念,才会受人尊敬。(叶甫图申)
散文要写真人真事,要有真情实感。遗憾的是,不少散文作者却连这点常识也抛到九霄云外了。有的吟风弄月,自作多情,令人生厌;有的无病呻吟,小题大作,令人作呕;有的引经据典,说古论今,令人敬而远之;有的故作高深,谈玄说道,令人莫名其妙。(友发)
貌有不足,敷粉施朱;才有不足,征典求书。(袁枚)
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战国策·燕策》)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