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波:70岁的童年
金波在北京靠近西三环的南沙沟寓所里,年逾古稀的作家金波喜欢临窗静坐。初夏的斜阳,将橙色的光芒涂抹在文竹的叶片上,老人的思绪又沉浸在他仿佛刚刚开始的童年里。正像太阳在地平线上升起和降落时,都呈现给世界同样鲜嫩的颜色一样,人生的童年和暮年也有着相似的心理感觉。
在长达50年的儿童文学创作生涯中,金波出版了70多部诗歌、歌词、童话、散文、评论作品集,许多名篇佳作被收入中小学语文和音乐课本,并因其成就辉煌而获得国际安徒生奖提名,成为中国文学界“最接近安徒生的人”。而他的每一首儿童诗、每一篇童话和散文的诞生,都是他不朽的金色童年的一次再生。
生生不息,文字有灵。有童心的生命没有老朽,有诗意的人生没有冬天。正像他自己对自己的评价:“睁开眼睛看自己,已进入了老年;闭上眼睛看自己,还是那个孩子。从孩子变老人,从老人回到童年……为孩子们写作是非常快乐的事情,不会有黄昏的伤感和灰色的心态。”(诗《老人和孩子》)金波的客厅被各种各样精美的儿童读物所占满,其中他自己的作品就可以装上一箩筐。这位“把心交给孩子的人”,把书当作寄寓他一生追求的圣物。他递给我几本新近出版的书——《推开窗子看见你》、《幼儿的启蒙文学》、《能歌善舞的文字》,这些作品里有一个快乐的童心未泯的老头儿,在向我们讲述他那漫长的70岁童年的一个个新发现……
1
母亲用一首首儿歌为我哺乳
金波赞同别林斯基的看法:“诗人是生就的,不是造就的。”
但是,生就的诗人也需要造就的工夫,诗人的天性就像种子,得遇肥沃的土壤、温暖的阳光、适当的水分才好发芽、成长。
古老的北京是充满韵律的城市,它不仅哺育了戏剧家关汉卿、梅兰芳,也培养了学者王国维、作家老舍,更有意思地是许多文人墨客一到这里,便萌生了诗情,朱自清有散文《荷塘月色》,冰心有诗歌《春水》、《繁星》。同样,文化古都养育了诗人金波,他出生在丰台区长辛店,自幼在妈妈的怀抱里受到儿歌的熏陶:
“有钱的腊八腊八嘴,没钱的腊八腊八腿。”
——这种“孺子歌”、“小儿语”,用异常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生活百态,表达爱恨情仇,一咏而镌刻心底,没齿不忘。
“小孩儿,小孩儿,上井台儿,摔了个跟头捡了个钱儿。又打醋,又买盐儿,又娶媳妇,又过年儿。”
——他解释说:“你看,这首《小孩儿小孩儿》的童谣,只有区区35个字,可是它说出了多么丰富的生活内容,又通过幻想和夸张,说出了一枚铜钱的多少种用途?一派童趣,宛若天成。”
“秋风起,天气变,一根针,一根线,
急得俺娘一头汗。
‘娘哎娘,
这么忙?’
‘我给我儿缝衣裳。
娘受累,
不要紧,
等儿长大多孝顺。’”
——金波的怀里,好像揣个童谣的万花筒,随时随地都可以变换出新奇的花朵给你看。他认为,儿歌是我们民族具有乐感的启蒙文学读物,大有传承的必要。
“我的母亲用一首首美妙的儿歌为我哺乳,为我做了印象最深的文学启蒙。有些一辈子都要恪守的大道理,也许就是儿童时代从一首儿歌中第一次感知的。”去年,作家出版社与新浪少儿频道举办小学生“我最喜欢的儿歌和儿歌作家”评选活动,网友投票评选出20名作家及作品。其中,金波先生的《读书乐》颇得好评:
“一本书,两扇门,里头藏着小小人。
小小人,故事多,讲了一个又一个。
又好看,又好听,多读好书变聪明。
爸爸妈妈也来看,还请我当小先生。”
大作家不回避“小儿语”,是因为他具有强烈的责任感。金波主张“将儿歌当诗写”,在承认儿歌的实用性的同时,也强调其文学性。力求把儿歌提升到诗的品位上,将儿歌所具有的文学特质发挥到极致,是为了让广大幼儿能够吮吸到最纯正的文学营养。
2
相声演员为歌词《在老师身边》“平反”
一首好诗未必是好歌词,一篇好歌词却堪比好诗。金波在中国儿童文学界是惟一既写诗又填词的名作家。他早在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时,就创作了当时尽人皆知的歌词《勤俭是咱们的传家宝》(1958年)。此外,还有一代又一代人所熟悉的词作《在老师身边》(1963年创作,黄准作曲,被编入音乐教材)、《啊,樱花》(1978年)、《海鸥》(1980年)、《小鸟小鸟》(1983年)等。一本《金波诗词歌曲集》收录了他数百篇作品。许多读者都是通过一首首歌,认识了一个叫作“金波”的作家。
擅长写抒情诗的作家金波,写起歌词来自然是笔酣墨浓,情感的分量大到让某些人所不能接受。一个专为孩子们写诗作词的人,怎么会得罪大人呢?因为那是一个非常的时期、特殊的年代。“文革”中,他的歌词代表作之一《在老师身边》遭到了批判,被禁止演唱。报纸发表文章指责它毒害青少年,罪名是用软绵绵的资产阶级情调来腐蚀学生。由于这首歌深受校园师生们的喜爱,被一些学校当作“毕业歌”来演唱,这就更加招致那些思想封闭、观念刻板的“极左派”的诋毁。“你们看,这首歌不谈学习,不谈工作,不谈阶级斗争。三段歌词中,竟然出现了七个‘老师’这样的词,却没有出现过一个‘党’字。这显然是没有把共产党放在眼里。这不是反动是什么?”
《在老师身边》是这样写的:
自从踏进学校的门槛,
我们就生活在老师的身边,
从一个爱哭的孩子,
变成了一个有知识的少年。
虽然离开了妈妈的怀抱,
红领巾却抱着我们的双肩
这一点一滴的进步,
花费了老师多少的心血。
记得有多少晴朗的白天,
我们和老师漫步在校园,
我们谈生活、谈理想,
也谈那美好的明天。
还有多少寂静的夜晚,
老师的身影还印在窗前,
她为我们一点点进步,
竟会兴奋得忘记了睡眠。
将来会有那么一天,
我们要走得很远很远,
告别了亲爱的老师,
告别了我们熟悉的校园。
带着老师深切的期望,
去把少年时代的理想实现,
到那时候我们的思念,
还会飞到老师的身边。
——金波自己也好纳闷,这些专门利用政治来整人,专门搞人身攻击、搞大批判的人,是怎么想到要拿《在老师身边》开刀的,难道他们自己都没有老师,也没当过学生吗?“亏他们想得出,居然在整首歌中,一个一个地寻找‘老师’这两个字。看到这两个字他们就那么不高兴。这真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自从踏进学校的门槛,我们就生活在老师的身边……”——歌声留下的童年记忆,让许多已经迈入大学校园的青年备感亲切。一次,一位从云南初来北京拜访金波的朋友,拿着写有地址的纸条却找不到他的住处,就询问两位大学生,他们问“谁是金波?”“就是写《在老师身边》的词作者金波呀!”于是,两位大学生自愿带路,帮助问路人找到金波的家。
有趣的是,在“文革”过后,是谁最先站出来说歌曲《在老师身边》是一首好歌,并为它平反、恢复名誉的呢?——是相声演员。“粉碎‘四人帮’后,两位相声演员在舞台上说相声时,说到了歌曲《在老师身边》,还引用了其中的一些词,好像还唱了几句……这是第一次公开宣告了歌曲的解禁。”从此,这首表达师生情谊如母子般深厚的校园歌曲,在过了将近20年后又开始传唱。一首歌和一个人一样,也有它的成长期和成熟期,也要经历欢乐和悲伤。1980年,歌曲《在老师身边》被文化部评为全国少儿文艺一等奖。
3
雨天,我和一只白色鸟相遇
在文学界,人们总愿意说“诗人金波”。金波创作的主体是诗歌,其诗有金属的成色和光泽以及耐久性。他和他的作品长久以来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被评论家束沛德称为:“我国儿童诗坛的一位富有独创性的诗人”;被翻译家屠岸(代表译作《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评为:“为儿童而写,所以单纯,但绝不单薄”;被词作家乔羽赞为:“泉水一般清亮、鸟语一般婉转”(指其诗词);被编辑家崔道怡誉为:“纸上的彩虹”。
读其诗,宜在夜深人静之时,一盏青灯之下,如同与作者同在林间散步,但见泉水清冽,花树婆娑,云影徘徊,鸟鸣幽幽,不知不觉便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就其总体艺术风格来说,他堪称现代儿童诗坛的王维,深谙“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意境之妙,颇具“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的闲适之趣,不仅是“诗中有画”,而且“诗中有乐”(具有歌唱性和音乐美)。总觉得他的诗集就是一幢辋川别墅(陕西蓝田县境,王维住所),极尽大自然的端庄、恬静、幽雅、深沉之美。
作为百年百部中国儿童文学经典书系中的一部——《推开窗子看见你》(2006年),编辑得很有特色,它按照年代顺序,将作者金波从1955年至2004年长达半个世纪的诗作一一呈现给读者。读之,仿佛在浏览诗人用一支灵动的诗笔写下的人生日记,亲切而真挚,委婉而缠绵,是对逝去流年的追忆,也是对未来世界的期盼。其中的《浪花》可人,《白帆》明丽,《回声》悠远,《鸟巢》温馨,怀想《我的雪人》,思念《挂钥匙的孩子》,揣摩《在校外,我遇见了老师》,细品《像鱼那样沉默》,你绝不会因厚厚的400多页诗卷而感到沉重,反倒会觉得它轻盈而又空灵。谁会不被感动呢,当你看到这样的诗句:“为铭记无言的爱,鱼在水中沉默。”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