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浙江乌镇故居
茅盾位于乌镇观前街与新华路交接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当代文学巨匠茅盾(沈雁冰)出生和生活过的地方。故居是茅盾曾祖父沈焕于清光绪十一年(1885)前后在汉口经商时寄钱回家购置的,自沈焕至茅盾,四代同堂居住于此。整个故居面街南向,是砖木结构的一般江南民居。其主体是四开间两进深的二层楼房,共16间,面积414.25平方米。另外楼房后有小园,有平房三间近100平方米。因当初这所楼房东西两个单元购进时间有先后,因此东单元称“老屋”,西单元称“新屋”。两单元外貌一样,前后两进,楼上楼下都门、路相通,浑成一体。前楼四间临街。底层自东至西第一间为大门和通道,第二间为家塾,是当年沈氏子弟就学之处。第三、四间联成一大间,为当年全家的饭堂。楼上自东第一间是茅盾祖父的卧室,第二间是其父母的卧室,茅盾及其弟沈泽民即诞生在这间房内。第三间、第四间当年曾是茅盾两位叔祖的卧室。自前楼底层通过天井或自楼上经过通道即至后进楼房。后楼底层四间自东起依次客堂、厨房、通前后的过道及全家的起居室。楼上四间自东起依次为茅盾姑母的卧室、女仆丫头的卧室及茅盾曾祖父母的卧室。以上这些房舍至今仍保持百年前的规制未变。在两进楼房后面是一个约半亩地的园子,茅盾曾祖父曾在这里盖平房三间,多年来堆积杂物。民国22年(1933)夏,茅盾亲自主持翻建为三大间,东为储藏室,中为卧室及小客堂,西为书房及会客室。此后几年中茅盾曾数度住在这里写作、读书,并作为起居会客之所。自抗战爆发后,茅盾即未回故乡。1983年中共中央批准修复茅盾故居。1985年7月4日在茅盾诞辰八十九周年之际,乌镇茅盾故居隆重开放。至1990年,前来参观瞻仰的已有12万多人次。重修后的茅盾故居仍以前楼下最东一间为大门,高悬陈云亲笔题写的“茅盾故居”匾。大门内的通道改作陈列室序厅,安放茅盾铜像。前后楼上下各室器物按照当年格局布置,家具也有不少是当年旧物。前楼上茅盾父母的卧室,房内陈设简易,有一张宁式雕花大床,边上放一张小床,一座衣橱,几叠衣箱,临窗有书桌放着文房四宝。茅盾在这里诞生、养育,接受母亲的启蒙教育,度过少年时代。楼下西边原为家塾的房内放着几张桌椅,茅盾幼年时期和几个堂兄弟在这里读书,由祖父沈思培教授。后园中的三间平房,南向有走廊,墙壁上挂着叶圣陶写的“茅盾故居”匾额。这所平房30年代经翻修后上筑天花板,下铺地板,南北两壁均装设西式玻璃长窗,窗明几净,环境幽静。东边一大间朝南开门,前半间为通向中室过道,后半间是储藏室。中室前半间客堂与后半间卧室之间隔以中式长窗,卧室中有一张铜床和桌椅等用具。西边一间中以茅盾亲自设计的大书橱隔成两间,外面起居室,放着茅盾当年从上海运来的一套沙发。内室是书房,北窗下放着一张茅盾当年定做的大写字台。民国24年(1935)秋,茅盾在这里完成了中篇小说《多角关系》的写作。平屋外面空地上植有不少花木。民国23年秋,茅盾在这里亲手种植了一棵棕搁和一丛天竹,现今棕榈的枝干已超过七米多高的院墙,天竹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茅盾故居建立后曾设7间陈列室,陈列茅盾的150幅照片和反映他的生平及业绩的实物。故居共有珍藏品276件,茅盾照片400余件,当代名家的书画200余件。近年已移至立志书院展出。
位于茅盾故居东邻,清同治四年(1865)创办。清光绪三十年(1904)改名立志小学,是乌镇第一所初级小学,茅盾为第一批学生之一。他在这里受到近代的新式教育,特别是国文教师沈听蕉的作文教学,为他日后的文学创作打下了厚实的基础。1990年6月,修复原书院建筑五进中的三进。1991年7月4日正式作为茅盾故居的一部分对外开放。书院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0平方米。临街两间成一单元,西边一间是“青藜阁”,出售茅盾著作和有关纪念品。东边一间门口悬周志高书写的“茅盾童年读书处”匾额。进入过道,门两旁刻有:“先立乎其大,有志者竞成”对联。跨进天井,迎面是4米多高的封火墙,门上方砖雕“立志书院”四字。过墙门为又一天井,迎面是两间平屋,原为书院的讲堂,内悬挂复制的“有志竞成”匾额。两柱为抱柱对:“分水换规模,但愿闻风皆立志,殳山钟秀杰,足知异日有成材。”正中竖立茅盾青年时代造型的汉白玉全身像,系根据茅盾18岁时的照片雕塑。出平房跨进第三进天井是二层楼房。楼上展厅安放着茅盾半身铜像(原安放在“故居”大门内“序厅”)。展厅从左至右依次陈列着以“茅盾走过的道路”为题的展览,分“家庭童年、学校生活、五四北伐、左联前后、抗战烽火、建国以后、永垂不朽、革命家庭、光照千秋”9个部分。后4个部分从右至左陈列在楼上的第二展厅;陈列内容有茅盾一生各个时期的著作、照片、手稿、信件、题词等,较系统地反映了茅盾一生的革命活动、文学业绩和走过的道路。陈列内容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茅盾13岁时就读于植材高等小学时两本荆川纸的作文本,内容大多是史论,共37篇文章,16000多字,字迹清秀道劲,行文流畅,教师在批语中称赞他“好笔力,好见地,读史有限,立论有识。”显示了少年茅盾的才华学识。院西侧走廊有墙门通茅盾故居后院。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