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的魅力—茅盾的小说世界及其审美心理特征
茅盾无论怎么说,茅盾作为现代文化的先驱和著名小学家,他和他的作品都已经成为新文学传统中不可分割的部分。然而,当我们面对茅盾留下的文化遗产时,除了崇敬之外,难免还有几分困惑。因为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面对一连串难解的矛盾。真正走近大师之所以困难,除了时代的原因,还有我们太习惯于仰视的心态。这种心态致使我们常常为维护他们的光彩而自愿替他们掩饰矛盾。其实每个人都是一团矛盾,伟大的心灵必然有大矛盾。使大师成为大师的,除了光彩,还应该包括他们的内心深刻而不可排解的矛盾。这些矛盾必定沉淀在他们的作品中,使其发出与众不同的光彩。
矛盾正是茅盾的勉力所在,也是他的艺术世界和审美心理结构中无法剥离的部分。然而真正读透、读懂却并非易事。带着自己重读茅盾小说过程中的一点感悟和思考,本文试图换个角度走近茅盾,即从其小说文本及创作过程中展示的与其审美心理特性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矛盾点出发,重新审视其文本的独特魅力及对现代文学的贡献。
男性特征与女性化倾向
在传统观念里,论述一位男性作家的男性特征似乎是多余的,而说他具有女性化倾向又带有某些贬义。其实,男性特征与女性化倾向是性别差异与审美心理结构互相作用的结果。由此形成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是两种不同特色的美,它们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能够兼备这两种美的作家是了不起的。《红楼梦》就是一部兼有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伟大作品。就总体风格而言,茅盾的小说有鲜明的男性特性,同时又有明显的女性化倾向。这两种特征如此对立又如此和谐,正好印证了一句名言:好的脑袋都是两性的,伟大的头脑都是半阴半阳的。
茅盾小说从整体风格上看,其主导特征是理性的,广阔的,这可以看作男性特征。他的小说的女性化倾向则主要表现为细腻的感觉和文笔,以及细致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对女性心理的细致体察。其男性特征是外在的,显性的;而女性化倾向则是内在的,隐性的。男性特征与女性化倾向这两种因素奇异地混合,便产生了令人惊奇的艺术效果。人们说他的小说具有宏大而细腻的艺术风格,就是隐隐约约地感悟到了这种内在矛盾性所构成的魅力。
茅盾小说的视野的确比同时代作家更加广阔。他在30年代的小说常被人们称为社会全景小说。涉猎的生活面是相当广的:从大城市到小城镇,到农村;从豪华的公馆酒店到小店铺;从经济人、政治人、文化人到农民;从资本家到知识女性。你可能不喜欢他的小说,但你不得不佩服他的笔力和魄力。掩卷之后,他描写的那个动荡的时代里形形色色的社会生活场景便活动在你的脑海里。他的小说善于大气磅礴地再现时代氛围。读他的小说,会得到从其他作家的作品里很难得到的冲击力和时代感。把握时代描写时代需要大气魄大手笔,更需要理性的思考。茅盾被公认为是个理性的作家。他在审视时代和生活时似乎总是惯用理性的研究的眼光分析社会,试图把握住社会的本质和时代的走向,并用手中的笔表现出来。
茅盾小说在对世界的目的性、整体性和理性的把握上,基本倾向是男性的,但在语感和辞藻上,在总体叙述语气中却分明弥散着女性化的心理和感触。让人不可思议但也在情理之中的是:一个理性的人同时也是个纤弱的敏感的细腻的人。读他的小说会时时被细腻缠绵稍显艳丽的辞藻浸染,忘记了大时代和时代的风口浪尖。在他创造的小说世界里,一些浓艳浪漫的故事偏偏发生在那个血雨腥风的时代。死亡和艳遇共存,浪漫与残酷同在。这种貌似不和谐的画面构成的时代画卷那么醒目、那么真实又那么发人深省。是他特意为读者的阅读掺一点“花粉”?还是为了商业促销的目的?在茅盾为读者解释自己作品的大量文章里,我们找不到答案,但作品本身却能够将作者潜意识里的东西暴露出来。
我们在肯定茅盾小说的大气磅薄的男性特征的时候,不该忽略和贬低其小说中的女性化倾向,这是性格气质的自然流露,也是作家敏锐的艺术感觉的外化。茅盾小说的女性化倾向淡化和柔化了过分理性所造成的僵硬和呆板。能够把男性特征与女性倾向完美结合起来,更使作品兼备阳刚与阴柔两种美。对于这两种美,不应该扬此抑彼,这两种倾向构成的矛盾或许是一种互补的独特的美感。
社会矛盾与两性冲突
茅盾被称为社会剖析派的代表作家,是从严家炎先生开始的。他认为“《子夜》的出现还带来了社会剖析派小说的崛起。”[1](P175)社会部析派的独特性在于:“它们力图对社会生活作出总体的再现,全貌式的再现。”[1](P184)“自觉地从经济入手来剖析社会,发现社会现象背后的经济动因,从而深刻地揭示出某些规律,以完成自己的社会使命和艺术使命。”[1](P187)“其根本意图和侧重点在于向读者剖示中国社会的性质。”[1](P188)为了剖析社会的性质,它们必然用社会科学的方法观察分析社会。正如叶圣陶在40年代说的:“茅盾写《子夜》是兼具文艺家写创作与科学家写论文的精神。”[2](P184)
要再现社会的全貌,分析社会的性质,必然要重视社会的全貌特别是重大的现实矛盾,敢于写他人所不敢写的重大现实题材是茅盾的长处和勇气所在。可以说他的大多数作品都是反映社会矛盾的产物。茅盾小说过去受到普遍的赞誉也在于此。但是当我们作为一个读者阅读茅盾的小说时,可以很容易地发现,他的相当多的笔墨是用在描写两性冲突上。坦率地说,读其小说有时会感到:他写社会矛盾时文字枯燥板滞,但写两性冲突时特别生动鲜活。
这的确是事实,是个令人困惑的事实。社会矛盾和两性冲突究竟哪一个是中心或主体?过去为了从政治上抬高茅盾,重视前者,忽略后者。其实,两性冲突才是小说的主角和作家关注的中心。一位严肃的力图反映社会本质的作家为什么对两性冲突这么感兴趣?这是否有损一位伟大作家?恰恰相反的是:作家正是从这里超越了社会性题材容易产生的平面化和概念化的局限,开始了对人性的开掘。
社会矛盾和两性冲突在茅盾小说中是对比也是互补,是反差也是和谐。没有人像他那样关注社会矛盾特别是重大矛盾,但他擅长把社会矛盾通过心理冲突来表现,特别是男女两性的心理冲突。社会矛盾是作为两性冲突的舞台和背景,并与人物的性格发展纠结在一起,从而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性的人物形象。就他的4部名作看,两性冲突是他的小说更普遍更深层的主题:《蚀》——写社会动荡变革中的两性冲突,尖锐紧张又富于浪漫色彩;《虹》——写时代变迁与个人成长中的两性冲突,其中成长变化着的女性心理特别细致动人;《子夜》——经济生活中的两性冲突,虽然是次基调,但主要经济人物四周环绕的仍是两性冲突的气息和氛围……;《腐蚀》——一个堕落中的女性心理与两性冲突在特殊时期特殊环境的展示。茅盾到底更感兴趣的是社会矛盾还是两性问题?我以为是后者,换言之,茅盾小说真正的中心是人,而不是社会。
从茅盾对现代小说人物画廊的贡献也可以看出他对两性冲突的重视。时代女性形象系列是与民族资本家形象系列并列的成功的形象群。但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前者都要胜过后者。茅盾自从开始文学创作,女性形象就是他关注的中心和主角,他的处女作《蚀》三部曲里活跃着许多生动的女性形象,《虹》和《腐蚀》则完全是女性为主角。在短篇小说里,女性形象的比例也不少,《野蔷薇》里全部5个短篇小说都是以女性为主角……他钟情女性形象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而且在他笔下女性远比男性更可爱、更优秀,也更有魅力。所以,自然容易让读者和作者一样对她们产生理解、同情,以至于欣赏和赞美。
茅盾关注两性冲突问题仍然带着他特有的理性色彩。与同时代作家相比,他的思考是独到的,也更为深刻。鲁迅的《伤逝》也思考了两性关系,首先提出了妇女的解放必须以社会解放为前提。与那些仅仅呼唤与包办婚姻决裂的幼稚作品比较,鲁迅是超前和深刻的。但在鲁迅那里,女性的出路并不乐观,他描述的“娜拉”出走以后的道路没有一点光明和希望,看来妇女只有耐心地等待社会的解放。郁达夫思考了两性关系中的情和欲的冲突,深了一层。但他停留于男性的忏悔,缺少对女性心理的深层开掘。茅盾则试图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在对女性心理进行深层开掘的同时,思考女性解放的道路。他首先关注那些已经走上社会的知识女性,她们是女性中最早的觉醒者,是女性中的精英人物。她们不依附于大家庭,也不依附于男性,面对困难重重的人生道路,苦闷彷徨孤独,但决不走回头路。在社会解放的过程中,茅盾小说中的女性没有等待,而是积极投身其中,自己争取自身的解放。这不仅是时代的进步,也说明了作家思想的深刻、超前和视野的开阔。
我认为应该把茅盾对两性冲突主题的贡献特别提出来。难能可贵的是,他对两性冲突的思考基本上是以女性为中心的。他对女性勇气的赞美是由衷的。他特别能够欣赏有独立性和现代感的女性,这在现代作家中是少有的。人们赞美郁达夫敢于暴露男性的弱点,但很少有人看到茅盾对男性丑陋的暴露更彻底。他笔下的男性人物常是软弱无能的或兽性的,这在男性作家中更是罕见的。他对两性冲突的思考和刻画直指人性的本质和隐秘之处。
肉感的二重视角
茅盾关注两性冲突的收获是塑造了一系列女性形象,尤其是被称作时代女性的系列形象十分引人注目。叶子铭先生早就指出:“他特别善于描写像章秋柳、慧、孙舞阳这类勇敢泼辣、充满憎恨和复仇色彩的女性。”[3](P62)还有《创造》里的娴娴和《诗与散文》里的桂奶奶等。茅盾认为她们是刚毅的女性,毫不掩饰自己对这些女性形象的钟爱。他在《从牯岭到东京》里甚至说:“如果读者并不觉得她们可爱可同情,那便是作者描写的失败。”但这些形象一直被批评为有消极、自暴自弃、个人主义等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缺点,很少有人关注她们作为女性的特点。对于茅盾的描写手法也多有微词,最常见的批评是肉感的自然主义描写。长期以来,人们以一个革命作家的模式来套茅盾小说,因此认为对女性的肉感的描写是他的败笔。其实正是这些形象使茅盾小说冲破了理性的硬壳,展示了柔软的质地和丰富的感性色彩。她们超越了时代的限定,至今仍然散发着活生生的艺术魅力。她们美丽的外表丰富的内心和鲜明的个性,对一般男性构成强烈的吸引力。这些女性形象的特殊魅力现在可以称之为性感。今天我们很容易发现她们是一群既有新思想,又十分性感的现代女性。也很容易欣赏和理解她们特异的性格。但如何塑造这些性感的时代女性,却是对作家性别视角的一次检验。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在这里110岁的茅盾仿佛还未离去
下一篇:茅盾母亲教子侧记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