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小说与电影
茅盾茅盾的小说第一次搬上银幕是在1933年。那时,一批著名作家如夏衍、阿英、郑伯奇、田汉等,根据党的指示,进入上海电影界工作。夏衍化名蔡叔声,把茅盾短篇小说《春蚕》改编为电影剧本,由明星影片公司摄制成影片。
《春蚕》、《秋收》、《残冬》三篇小说是茅盾1932年到1933年创作的农村三部曲,内容既有关连又独立成篇。夏衍根据茅盾原著,忠实地反映了旧中国农村的凋萧情景,歌颂了勤劳质朴的农民。为了丰富人物性格和情节,夏衍从茅盾的其他小说中移植了一些材料。导演也尽量忠于原著,把影片摄制得朴实无华,不追求逗乐或用过分悲哀的东西去投合观众,这是很难得的。
茅盾的作品第二次被改编为电影,是长篇小说《腐蚀》。更引起人们注意的,在建国十周年的日子里,茅盾的另一部小说《林家铺子》被拍成电影。
《林家铺子》也是茅盾的短篇小说,写于20世纪30年代初。剧本也是夏衍改编的,他用简洁清新的笔调,给观众描绘了一幅江浙一带的市镇风光,塑造了一个个真实而鲜活的人物,尤其是林老板这个小商人形象,刻划得入木三分。
影片《林家铺子》的成功拍摄,使茅盾的这篇小说获得了千千万万的观众,茅盾笔下的现实主义力量,通过电影艺术手段,得到了新的展现和发挥。
在上世纪80年代的文艺春天里,著名电影导演桑弧又把茅盾的巨著《子夜》改编为剧本。桑弧带着剧本到北京,向84岁高龄的老作家茅盾汇报。此时的茅盾年事已高,身体有病,但仍然热情地接待桑弧,多次交谈,提出意见。茅盾说,要塑造好吴荪甫、赵伯韬这些资本家的形象,要在画面上描绘出30年代中国的都市风貌。茅盾的记忆力很好,他还告诉桑弧,他写的证券交易所,原址是在上海商务印书馆章郁庵后面。导演告诉茅盾,吴荪甫这一角色已确定由李仁堂扮演,茅盾听了,点头首肯,后来李仁堂去拜望了茅盾,亲聆老作家的教诲。
根据导演设计,电影《子夜》片头上要出现作者的镜头,1981年初春,桑弧、李仁堂和摄影师邱以仁特地来到茅盾住所,在那天摄下了茅盾同他们谈论、挥毫题字的情景。两个月以后,茅盾与世长辞。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