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萧红

萧红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原先对于他们那一个年代的作家,我的心里多少有点不亲近,只怕又看到太多的国恨家仇、阶级斗争。或许是从小受那些所谓的作品简介的影响,无一不是“批判……”“揭露……”“赞扬……”这样的句式,多么的生硬刻板,简直令人心生厌恶。可真正翻开书页,才晓得其中的好,哪里是那种政治性话语可以概括的呢?比如说萧红的《呼兰河传》,我在考试的间隙花了两天的时间读完,无时无刻不为之动容,用一句茅盾在《<呼兰河传>序》中的话----“如果有使我愤怒也不是,悲痛也不是,沉甸甸地老压在心上,因而愿意忘却,但又不忍轻易忘却的,莫过于太早的死和寂寞的死。”

  她写故土卑琐庸俗甚至愚昧的生活,也用温和的文字来回忆童年和慈爱的祖父在大花园中无忧无虑的快乐。散文一样的语言把过往的生活慢慢铺展开来,只是告诉你呼兰河这小城里边平凡的人事。她就是一双眼睛啊,冷静地,不动声色地,看到生活和人性的本真。

  写老胡家的团圆媳妇的死,她都用冷冷的笔调。那一场场不可理喻的跳大神,一个个荒谬极端的偏方,硬是把这十二岁的孩子生生逼上了死路。有二伯和老厨子帮着把团圆媳妇埋了,回去却只是说“酒菜真不错……”,一个说“……鸡蛋汤也打得热乎”,“关于埋葬团圆媳妇的经过,却一字不提。好像他们两个是过年回来的,充满欢天喜地的气象。”是啊,人死了一个在那儿又算得了什么呢,倒是投了河跳了井的女人稀罕,捞出来还能展览两天,让大家围着观看。若像这样安安静静地死在床上,还不如一只鸡,一伸腿就算完事……对于生命的极端漠视在这个小城却成了一种齐整统一的态度,仿佛长久以来便理应如此。

  而至于最后冯歪嘴子的那一段我是含着眼泪看的----一个灰秃秃的磨倌好不容易讨上的老婆却死在破草棚子里,扔下两个孩子,一个四五岁,一个刚生下来。所有人都说他这回非完不可,可是他却依然活得那么坚强。“在这个世界上他不知道人们都用绝望的眼光看他,他不知道他已经处在了怎样的一种艰难的境地,他不知道他自己已经完了,他没有想过。”他照旧挑水,拉磨,自个儿拉扯孩子,或者,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镇定。他那新生的儿子一天天喂着,却一天天瘦,八个月才会拍一拍手掌,所有人都觉得非死不可,可他看见儿子一点点的进步就眉开眼笑,还是当宝贝一样地宠着。他就像一株野草,在绝望的野地里生长不息----那是扎根于黄土地的坚忍,顽强得让人心酸。

  这是一段离我何其遥远的生活,可真实得就像我亲眼所见。好的文学作品仿佛自己的又一双眼睛,一切人情世事皆入眼底,无论年代有多么久远,地域又相隔几千万里。文学当是最没有代沟的了,毕竟,人性总是相通。

  记得沈园从前写过一篇《默想萧红》,一并贴在这里----

  你只怕是一朵莲花罢,否则何以生于淤泥而又出落得如此清幽?恨红颜竟遭天妒,好花怎敌西风辱?“你将与蓝天碧水永处”,而那留得的半部红楼,红尘中谁人可续?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此语沉痛矣!想易安当年,尚有幼年欢笑,青年美满;而你,从幼时便堕入晚景凄凉,凄凉。

  最快乐的日子,只怕是你遇见先生的时候吧。你穿着红衣在这个绍兴老人面前快乐地旋舞,竟引得这个长着黑硬胡子的刚者说出了一大堆如何穿衣的宏论……可好景不长,那个死于肺病的老人即使想庇护你,可他在地下又怎能听见你无助的哭声?

  应该爱护你的,在毁灭你;应该救助你的,在掠夺你;这么多男人啊,他们竟然都在利用你!真的,“我一个都不宽恕”。你不甘心地死了,为了你的遗著,有人胜诉,有人败诉。

  你只怕是一朵美丽的莲吧,花开在西风里,根长在烂泥里,而你的香啊,飘在我眼前这本书里……
  
上一篇:谒萧红     下一篇:寻找萧红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