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地说话,好好地做事”

叶圣陶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曾经这样评价叶圣陶一家:“圣陶兄是我的老朋友。我佩服他和夫人能够让至善兄弟三人长成在爱的氛围里,却不沉滋在爱的氛围里。他们不但看见自己一家,还看见别的种种人;所以虽然年轻,已经多少认识了社会的大处和人生的深处。而又没有那玩世不恭,满不在乎的习气。”很明显,朱自清对叶圣陶先生的子女教育是十分推崇的。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江苏苏州人,是我国现代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出版总署副署长、教育部副部长、全国人大常委、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主促进会主席、中央文史馆馆长等职。
  叶圣陶膝下2子1女,在他的教育下,都成为国家建设的栋梁之材。长子叶至善是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第一任社长兼总编辑,现任中国青年出版社副社长;女儿叶至美,以美的心灵和才华,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工作,次子叶至诚现任大型文学刊物《雨花》的主编。
  “至诚至善至美”
  “至诚至善至美”,这是叶圣陶一生的孜孜追求,也是对儿女的谆谆教诲,因此,他以此使命名自己的3个儿女。
  叶圣陶对子女要求严格,要他们自小清清白白做人,认认真真做事。他说,人在世上,要“好好地说话,好好地做事”。幼子叶至诚聪明机灵,但调皮好动,他便有心培养他钓鱼的兴趣。他对至诚说:“你听着,你得学着钓鱼,改改你那毛躁性子。你坐在河边上静静地等。等个一整天,不一定有半条鱼来上钩……”为此,他叫儿子找一根不要太长的斑竹,亲自为他做了一根钓鱼竿。这是叶圣陶采用的“静”制“动”的教育方法。
  当年,叶圣陶积极投身文化运动,与茅盾、郑振铎等人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提出“文学为人生”的主张,这种文学创作的态度以后也贯穿在他的作品中。对子女的写作也要求他们“写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叶先生这种诚善美的精神,在儿辈身上得到发扬光大。前几年,人民大会堂举行大型救灾义演,晚会的主题是“情系灾民,共献爱心”。叶至诚不顾年老体弱,执意陪同妻子——锡剧表演艺术家姚澄前往义演,用实际行动向灾区人民献上自己的爱心。
  父子围桌改稿
  40年代,至善兄妹三人对写作都非常热心。当时叶家出现的“父子围桌改稿”情景,至今令人羡慕不已:吃罢晚饭,碗筷收拾过了,植物油灯移到桌子中央,父亲戴起老花眼镜,坐下来改孩子们的文章。三个孩子各据桌子的一边,眼睛盯住父亲手里的笔尖儿,你一句,我一句,互相挑错。有时候,父亲指出了作文中可笑的谬误,孩子们就尽情地笑起来。每改罢一段,父亲朗读一遍,看语气是否顺达。孩子们的原稿好像从乡间采回来的野花,插在瓶子里篷篷松松的一大把,经过父亲的梳理修剪,像个样子了。
  30多年过去后,叶至善补充当时的情况说:说是看父亲改,实际是商量着共同改。父亲一边看我们的习作一边问:这儿多了些什么?这儿少了些什么?能不能换一个比较恰当的词儿?把词儿调动一下,把句式改变一下,是不是好些?遇到他看不明白的地方,还要问我们原本是怎么想的?究竟想清楚了没有?为什么表达不出来?怎样才能把要说的意思说明白?……父子围桌而坐,秉烛修改文章,这确是一个动人的教子情景。难怪著名学者宋云杉对此情此景的体验亦感慨系之:“我们试闭目想想,这是一个何等美满的家庭。在这种家庭环境里面,学习写作,进步一定是很快的,除非是天生钝质。所以我常常对我的子女说:‘小墨(叶至善小名)他们是幸福的。’”
  孩子们的文章发表多了,有人建议叶家兄弟不妨合起来出个集子。叶圣陶把要出版的文稿审读了一遍,剔去若干篇后题名《花萼集》。书名蕴含着叶先生的良苦用心:花萼,也作华萼。棠棣树之花,萼蒂两相依,有保护花瓣的作用,古人常用“花萼”比喻兄弟友爱。叶先生的书名,亦采此意。
  “未厌居”家风
  永不自满是叶圣陶的家风,为此他为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未厌居”。
  1928年,叶圣陶出版了一部短篇小说集《未厌集》,他在小说集“自序”中说:“厌,厌足也。作小说虽不定是甚胜甚盛的事,也总得作像一个样儿。自家一篇一篇地作,作罢重复看过,往往不像个样儿。因此未能厌足。愿以后多多磨练,万一有教自家尝味到厌足的喜悦的时候吧……”以后,他在文坛屡创几个第一:与朱自清、俞平伯创办了我国第一个诗刊《诗》,出版了我国第一个童话集《稻草人》,创作了我国现代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小说《倪焕之》等等,但他仍将自己的散文集,题名为《未厌居习作》,定自己的书斋名为“未厌居”。
  叶圣陶经常以自己的“未厌”精神教育子女,教子女们不要满足现状,要永远攀登高峰。当至善他们出版了《花萼集》后,原打算一年出一本合集,但是他们的文章“愈写愈少,写成的又很难教自己满意”。叶圣陶没有批评他们写得少了,而是对他们说:“想写得好些,正是你们进步的动力,时常不满意自己所写的,也证明你们确实有些儿进步了。”鼓励他们在写作上要“未能厌足”,继续前进。由于他不懈地努力,事隔两年后,至善他们又推出了《三叶集》。
  如今,叶至诚已是著名作家,但他写散文从不马虎了事,而是认真得近乎对自己苛刻。文章写好后,她总要用心改上几遍,稿纸上稍有涂改痕迹,便重新换纸抄写。如此作风,自然得益于叶老先生的“未厌”家风。
  
上一篇:叶圣陶小时侯的故事     下一篇:叶圣陶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