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湖崩溃 湟鱼之痛 救救青海湖

青海湖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环湖崩溃
  前些年,有位青海作家写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环湖崩溃》。当时许多人认为这近似寓言,但这寓言如今已摆在了人们面前。生态危机是青海湖不能回避的现实。
  水位下降。有关专家根据历史资料分析,青海湖水位,在1908年至1957年间,平均每年下降17.2厘米,湖泊面积减少8.4平方公里。从1957年至1988年,湖水水位平均每年下降约10厘米,湖水含盐量也逐年上升。专家说,青海湖水咸化碱化是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将对青海湖地区生态环境的进一步恶化产生极大影响。
  土地沙化。青海湖西北角已被十多平方公里的沙丘包围,湖区的沙滩盐渍化严重,鸟岛周围满目黄沙。鸟岛在20多年前还是一个湖中孤岛,1978年成为三面临水的半岛,而现在已成为离湖岸几公里的陆岛了。青海湖南部黄河段,草场向荒漠化的发展趋势明显,退化面积迅速增加。
  草场退化。青海湖环湖地区的草地是青海最好的草地,以金银滩为代表的环湖草原也是青海最优良的牧场,畜牧环境极好。几十年来,湖区人口不断增加,目前区域内有10万人左右在从事农副业,开垦耕地34万多亩。每年夏天,一片连一片的油菜花美丽异常,人们对一望无际的金黄不由发出赞美之声。油菜地的大片出现,大量的草地被开垦为农业综合开发用地,也成了环湖生态恶化的原因之一。
  物种减少。青海湖是我国高原内陆湖区水禽候鸟栖息繁衍的主要活动区域,也是最大的内陆高原湿地水禽保护区,区域内共有鸟类202种,约12万只,其中以鱼鸥、鸬鹚、斑头雁、棕头鸥等水禽聚集较多。另外,区域内还分布有兽类、两栖类、爬行类、鱼类等物种。由于生态恶化,受威胁的生物物种约占总数的15%-20%,尤以湟鱼为最。藏野驴、野牦牛等珍稀动物数量也呈减少之势。
  面临人类和自然界双重侵害的青海湖还能撑多久?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陈桂和王景两位专家在一篇文章中断言:如果任由生态环境恶化下去,用不了40年,湖区的沙漠化面积将达1300平方公里,青海湖面积将进一步缩小,鸟岛将成为一个历史名词,这对整个青藏高原的生态系统将产生极大的危害。

  湟鱼之痛
  青海湖是湟鱼的主产区,过去民间曾有“马过布哈河都能踏死几条鱼”的说法,可见湟鱼之丰。近年来,由于人们无节制地捕捞和生存环境的变化,湟鱼种群陷入了结构变异和产卵场破坏的境遇。
  布哈河是注入青海湖最大的一条内流河,占青海湖年注入量的70%,也是湟鱼最主要的产卵场。由于降水量减少,布哈河水量逐年减少。几乎每年都有逐流产卵湟鱼,因搁浅无法洄游入湖而死亡的现象。最严重的1998年四五月间,布哈河平均水流量由平常的每秒60立方米下降为1.3立方米,致使大批产卵鱼死亡在干涸的河道上,形成了一尺多高的死鱼带。去年的7月初,青海湖另一条河流出现断流,在长达11公里的河道内,附近支流内逆流而上准备产卵的湟鱼大量死亡,形成了一条半米厚的死鱼道。看到此景的渔政人员形容当时的情景都说惨不忍睹。
  天灾固然可怕,但人类造成的结果一点都不亚于天灾。每年成鱼季节有大量的渔郎进入湖区非法捕捞,渔贩子也趁机进驻,现场收购。青海湖东北岸红沙山是非法捕捞集中地之一。每到捕捞时节,渔郎们就驾驶着手扶拖拉机及汽车,带着木制机船、鱼网,简易帐篷等捕捞工具,进驻红沙山腹地,进行疯狂捕捞,并将捕到的鱼现场售给鱼贩子。
  湟鱼的命运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从1986年开始,青海省政府先后3次决定对青海湖封湖育鱼,效果并不明显。从去年1月1日起,省政府决定第四次实施封湖育鱼计划。封湖期为期10年。在封湖期内,禁止任何单位、集体和个人到青海湖及湖区主要河流及支流湟鱼主要产卵场捕捞湟鱼。并在流通领域禁售湟鱼。封湖的同时,政府部门还对建造拦河闸坝、引水渠道等水利工程提出了具体要求。由于环湖区域较大,加上渔政部门落后的装备和较少的人员,能否全面禁止偷捕现象不得而知。

  守土有责
  人们称青海湖为雪域高原上的镜子。为使这面镜子永远洁净,不让它消失,青海在多年前就开始关注环湖生态和湖区资源。
  面对环湖生态急剧恶化的局面,环湖州县政府和保护区管理部门开展了防治沙化、草场恢复、减畜育草及河流治理等工程,取得了一些成效。作为生态大省,青海湖的治理也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内容。根据青海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制定的《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及综合治理规划》,全面恢复青海湖生态要用30年时间。
  根据规划中的办法,要实施沙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天然草地恢复等10项建设工程,治理范围涉及到海北、海南、海西3个州的4个县,共23个乡。整个工程需投资70亿,要用30年时间。笔者向省计委有关部门求证该规划的可行性时,得到答复:规划已经过专家论证,70亿元从何而来是个问题。按青海省的实力,拿70亿来治理青海湖是根本不现实,让国家立项国家投资可能性也不大。70亿元,一笔巨大资金,成了全面治理青海湖的门槛。如果资金没办法落实,青海将继续采用多年来的分步治理办法。
  作为青藏高原气候的重要“平衡器”,青海湖生态的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青藏高原气候的异常变化,从而直接危害到黄河、长江等源头地区的生态状况。面对高原神湖的现状,让人不能不着急,我们由衷祈愿:愿保护的力度更大一些,愿保护的速度更快一些!(祁永年)
  《市场报》2002年0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