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柳诗集锦

柳树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柳,又名杨柳,可种可插,极易成活。“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从这句俗语中我们可以看出柳的生命力多么旺盛。柳树姿态优美、秀色可餐,深得文人墨客的喜爱。宋代大文豪苏轼任杭州知府时在西湖修了一道堤,堤上遍植柳树,如今已成为西湖十大景点之一。田园诗人陶渊明喜爱柳树,室旁有柳五棵,所以自名五柳先生。清代蒲松龄也喜欢柳,并自号柳泉居士。清代左宗棠戍守边疆时,为了保持水土、抵御风沙,在河西走廊“新栽杨柳三千里”,后人为纪念他称这些柳树为“左公柳”。在古代文学中,杨柳是一个特殊意象,优美动人,情意缠绵,为诗人传诵吟咏。

柳是春的使者,她带着春色,携着春风,把喜悦和清新带到了人间。翠亮的柳苞高兴起来,咧嘴一笑,顿时“飞絮濛濛”。“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这里的“花”就是飘飞的柳絮。就连“闲坐小窗读周易”的诗人,也丢下枯燥的书本,“闲看儿童捉柳花”了。
柳絮带着种子,飞向了四面八方,柳枝上便萌出了两头尖尖的细长柳叶。唐人贺知章有一首《咏柳》名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春天的柳树如同碧玉一样翠绿,柳条纷垂,像千万条绿线织成的丝绦,是二月春风剪出了如此美妙的细叶。诗歌问得新奇,答得有趣,精妙传神,洋溢着春天的气息,充满了对春的喜爱之情。
宋代词人宋祁《木兰花》中有“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两句。这里的“绿杨”就是绿柳。前句写静景,后句写动景,绿柳映衬着红杏,这是多么美妙的一幅春景图。
清代高鼎的《村居》这样描绘春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诗歌前两句写草长莺飞、醉柳拂堤的景色,后两句写一群活泼儿童飞纸鸢的情景。短短四句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饶有趣味充满生活气息的乡村图景。

柳条藤蔓系离情

要说最早写柳的诗,可追溯到春秋时期的《诗经》。“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作者以轻柔优美的杨柳,反衬辞别家园的依恋伤感之情。从此,柳就与送别结下了不解之缘,加上“柳”与“留”谐音,所以就有了折柳相送的习俗。
隋代无名氏的《送别》:“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诗歌先写青青的杨柳,再写漫漫的飞絮,然后以折尽柳条来表达希望亲人早日归来的美好愿望。
唐代山水诗人王维有一首非常有名的送别诗《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场雨过,轻尘不起,房舍青青,沐雨后的杨柳清新翠绿。后两句笔锋一转,以美酒劝慰友人,方把“送”意表露。这是一幅十分感人的送别情景。
诗仙李白写了很多送别诗,其中有一首《劳劳亭》这样写道:“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首诗后两句最为精妙。一个“知”,一个“遣”道尽人间离别的痛苦。
宋代词人朱敦儒的《柳枝》:“江南岸柳枝,江北岸柳枝,折送行人无尽时,恨分离柳枝。酒一杯柳枝,泪双垂柳枝,君到长安百事违,几时归柳枝?”词中六次重复“柳枝”,把离别之情写得淋漓尽致。宋代柳永《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更是把离情别绪推到极致。

撩乱春愁如柳絮

送别时要折柳相赠,所以柳便成了分别时的见证。离人看到柳,睹物思人,自然会勾起无穷无尽的思念。
唐代“七绝圣手”王昌龄的《闺怨》中有这么两句:“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候。”独守空房的少妇,忽见陌头青青杨柳,自然想起求取功名未归的夫君,一个“悔”字,而愁思尽出。唐代边塞诗人岑参的“可怜汾上柳,相见也依依”,则是用“汾上柳”的“也依依”,直写重返旧地时恋恋不舍的情怀。李白的“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写诗人夜晚听到折柳之曲,勾起了对遥远故乡的思念。
唐代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是传诵一时的名作。据说,王之涣、王昌龄、高适一同饮酒,邀十几名歌女唱歌。三人约定,谁的诗被最好的歌女唱出,说明谁的诗最受欢迎。最好的歌女到最后才出场,唱的就是这首诗。这首诗以壮阔的荒漠为背景,加上哀怨的曲调,抒发了久戍之人的思乡之情。
杨柳青青,春光融融。“双双瓦雀行书案,点点柳花入砚池”,让我们在悠闲而富有情趣的图画中结束这次旅行吧!
  
上一篇:柳树简介     下一篇:柳文化集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