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届奥委会主席

奥运会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第一任奥委会主席:维凯拉斯(任期:1894-1896)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首任主席,希腊诗人和翻译家。生于希腊。少时随父作谷物生意,后弃商从文。他博学多闻,有不少译品和创作。他积极支持并参加筹备建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和雅典举行现代奥运会。1894年,他代表希腊 体育协会(泛希腊体育俱乐部)参加在巴黎召开的国际体育会议。他由顾拜旦提名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一任主席。由于他在希腊的游说和努力,首届现代奥运会(见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得以在雅典举行。他对制定奥林匹克章程也作出重要贡献。1896年雅典奥运会后,他辞去国际奥委会主席职务,专注于文学活动。曾翻译过法国诗人拉辛的剧作和德国诗人歌德的《浮士德》。他的文学创作有《洛基·拉拉斯》和《爱琴海的故事》等多种。他热心希腊教育,曾创建教育图书普及协会。1908年逝世于雅典。

  第二任奥委会主席:顾拜旦(任期:1896-1925 )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始人,国际奥委会第2任主席,法国教育家。1863年1月1日生于巴黎的一个贵族家庭。幼时被送入军校,但他的志趣不在从军和从政,而志在历史和教育。青年时代喜爱古希腊史,关心法国的教育。早在1883年就提出定期举行世界性体育竞赛,恢复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主张。他曾多次去英国考察,对英国推行拉格比学校校长T.阿诺德的体育教育原则深为赞赏,决心推动法国教育改革,把体育竞赛引入学校教育。他在1887年发表 “法国与英国中等教育制度对比”的报告,呼吁改革法国的教育制度。1888年任法国学校体育训练筹备委员会秘书长,但他的倡议却受到许多学校守旧派教师的冷淡。他并不气馁,仍奔走呼号,发表文章,宣扬奥林匹克精神。1892年,法国体育协会在巴黎索邦神学院(巴黎大学前身)的阶梯剧场召开大会,庆祝该协会成立50周年。顾拜旦在会上发表了"复兴奥林匹克运动"的著名演说,提出创办现代奥运会的建议。在他的坚持和说服下,并经他多方筹措,以复兴奥林匹克运动会为目的的巴黎国际体育会议得以1894年6月16日召开,并于6月23日正式成立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顾拜旦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的秘书长。他亲自起草,制定出国际奥委会的第一部宪章。这个宪章体现了古代奥林匹克运动的传统精神和现代奥林匹克的创新精神,提高体育在教育事业中和在现代文明的崇高地位。顾拜旦还为举办现代奥运会作了大量细致的组织工作。1896年,在雅典举行第1届奥运会之后,顾拜旦继D.维凯拉斯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他曾直接参与筹备1896-1924年期间举行的历届奥运会。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第5届奥运会时,他针对当时体育竞赛中的一些弊端,发表了著名的诗作《体育颂》,获这次奥运会的文艺比赛金质奖章。他的其他著作还有《运动心理学试论》(1913)、《竞技运动教育学》(1919)等。他于1925年辞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职务,并被推戴为终身名誉主席。1937年9月2日病逝于日内瓦。根据他本人的愿望,他的遗体葬于国际奥委会总部所在地洛桑,而心脏则葬在奥林匹克运动的发源地奥林匹亚的科罗努斯山下。在那里,人们为他树立了一座大理石的纪念碑。

  第三任奥委会主席:巴耶-拉图尔(任期:1925-1942)

  国际奥委会第3任主席,比利时体育活动家。1876年3月1日生于比利时贵族家庭。毕业于比利时卢万公教大学。20年代初任比利时驻荷兰外交官,后受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委派,负责指导比利时的体育活动。1903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04年组建比利时国家奥委会,并筹备1905年在布鲁塞尔召开第3届奥林匹克代表大会。1908年和1912年两次率比利时体育代表团参加在伦敦和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4、5届奥运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担任比利时卫生部 所属最高体育委员会委员,积极争取在安特卫普举行第7届奥运会,并在一年时间里完成了筹备工作。由于他热心奥林匹克运动和非凡的组织才能,自1925年继顾拜旦之后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他在任期间主张奥林匹克运动商业化和超脱政治,这对后来奥林匹克运动产生了一定影响。还担任过比利时国家体育委员会主席,把比利时的各种体育组织联合起来。

  第四任奥委会主席:埃德斯特隆(任期:1942-1952)

  国际奥委会第4任主席,瑞典体育活动家。1870年11月21日生于瑞典的哥德堡。先后就学于哥德堡的查尔默工科大学和瑞士苏黎世综合工艺学院。毕业后曾任瑞典电力公司经理,1934年成为该公司董事长。他在大学时就以16秒4创150米短跑的瑞典纪录。1901-1903年任瑞典业余田径协会主席。1903年建立瑞典全国体操和体育协会并任主席,直至1940年。他曾多次率瑞典田径代表队参加1906-1936年间的国际比赛。他是191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 运会和1932年在洛杉矶举行的第10届奥运会的组织者。1912年第5届奥运会时,经他倡议成立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并被选为主席,一直到1946年。1920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21年当选为执委,曾担任1921年在洛桑和1925年在布拉格举行的两次奥林匹克代表大会的主席。1931年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1942年在巴耶-拉图尔逝世后任临时主席,1946年当选为正式主席。1952年离任后成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

  第五任奥委会主席:布伦戴奇(任期:1952-1972)

  国际奥委会第5任主席,美国田径全能运动员。1887年9月28日生于美国的底特律。1909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工程系。1915年开设布伦戴奇建筑公司,承建芝加哥的多座摩天楼和其他大型建筑,并因此致富。他早年即热衷田径运动。在大学时(1908)就已是大学校际全能冠军。1912年参加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第5届奥运会,获五项全能第5名。1914、1915和1918年3次夺得美国全能冠军。他曾7次连任美国业余田径联盟主席,担任美国奥委会主席25 年(1929-1953)。他还曾担任泛美运动组织主席12年。1936年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37-1972年为执委,1946-1952年任副主席。1952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直到1972年离任。他在主持国际奥委会期间,坚持奥运会的业余性质,主张奥林匹克运动与政治分离。布伦戴奇还是一位艺术品收藏家,收藏了大量亚洲艺术品,后捐赠给旧金山市,在那里专门修建了一座艺术馆加以收藏。布伦戴奇于1972年离任后享有名誉主席的荣誉,并于1975年获第一枚奥林匹克金质勋章(见奥林匹克勋章)。同年,病逝于德国的加米施-帕滕基兴。

  第六任奥委会主席:基拉宁(任期:1972-1980)

  国际奥委会第6任主席,爱尔兰剧作家和电影导演。1914年7月30日生于伦敦贵族家庭。先后在伊顿公学、剑桥马格莱纳学院(获文学士学位)和巴黎索邦学院学习。1975年国立爱尔兰大学还授他以法学博士荣誉学位。他大学毕业后入伦敦《每日快报》和《每日邮报》任记者。1937-1938年以战地记者身份到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采访抗日战争。1938年志愿加入英国皇家陆军,曾任第30装甲旅副旅长。因参加诺曼底登陆作战有功,获英帝国勋章。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基拉宁以主要精力从事电影艺术,同时积极参加体育界活动。1952年他与好莱坞名导演J.福特合作拍摄《沉默的人》一片,获最佳导演奖。后又导演《月上东山》、《基甸日》、《阿尔弗烈德大帝》等多部影片。他同时还是英国多家企业公司的董事或经理,是爱尔兰赛马俱乐部成员。1950年当选为爱尔兰奥委会主席,1952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同年还被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1967年起为国际奥委会执委,1968年当选为副主席,1972-1980年继布伦戴奇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在任期间,他力排万难,竭力使奥运会摆脱政治和国际局势的影响。他对业余体育运动的解释,较之布伦戴奇更为温和,因而受到国际体育界更为广泛的拥戴。他于1980年退休后成为国际奥委会的终身名誉主席,同时是国际公平裁判委员会名誉主席。基拉宁在文学、电影和奥林匹克运动方面写过不少作品。主要的著作有:记述慕尼黑危机的《四天》(1938)、描述18世纪初著名肖像画家的《内勒男爵》。他与J.罗达合编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于1976年出版。80年代出版的著作有:《奥运会:莫斯科-普莱西德湖》、《1984年奥运会》、《1972-1980年基拉宁演讲集》(1985)。基拉宁曾获英、意、日、法、德、芬等许多国家勋章和多种荣誉奖和荣誉称号。
上一篇:奥运的魅力     下一篇:奥林匹克会旗——五环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