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民俗
夏天北京的桑葚儿、樱桃,清代时曾被奉为皇家贡品。桑葚产于地处永定河畔的大兴县,因土质等种植的优越条件,旧时黑白红各色桑葚产量很高。樱桃产地则在门头沟的樱桃沟村,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至今仍有占地一千亩种植樱桃。桑葚味道甘甜,樱桃色艳酸甜,曾是皇宫中及平民百姓喜食的营养水果。
入夏后北京之热与日俱增,也正是柳绿花红百花绽放之时。元明清时皇族们要到西山的皇家园林避暑,文人墨客也爱到古寺中乘凉,如纪晓岚、曹雪芹,就都去过什刹海寺卧佛寺中当寓公避暑。一些名人学子百姓,也登妙峰山去娘娘庙或大觉寺、潭柘寺等地拜佛上香,观景赏牡丹芍药花品茗游乐,还有一些百姓爱到城郊的菱角坑、葡萄园、二闸、高梁河旁以及什刹海积水潭等地纳凉休闲,赏荷观戏游乐以消夏御热,旧时成为老北京一道别样民俗风景。
在五月初五端午节后,即是夏至节。夏至跟冬至一样自古流传有夏“数九歌谣”,数九歌中也有很多盛夏时的民俗。
最早的夏九九歌见于宋代陆泳撰著的《吴下田家志》,而后清人杜文澜撰著的《古谣谤》里也选有夏九九歌。即从夏至后起“一九至二九,扇子不离手;三九二十七,冰水如甜蜜;四九三十六,争向街头宿;五九四十五,树梢轻风舞;六九五十四,乘凉不入寺;七九六十三,夜眠寻被单;八九七十二,子夜寻夹被;九九八十一,家家找棉衣。”
“夏至尝黍,端午食粽”是盛夏时的食俗。古时当黍等农作物登场时,自周代起夏至日,天子要在夏至举行尝黍仪式,古人有尝黍吃鸡和祭祖的活动,人们将黍包成形如牛角的“角黍”祭祖后尝食。另外,老北京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民谚,夏至这天北京四合院大杂院里的食俗,多是吃手擀面或揪面片儿,用凉开水淘过后用芝麻酱或肉炸酱、黄瓜丝、小萝卜丝、青蒜拌食。唐代杜甫喜食槐叶冷水淘面,并有“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人鼐资过热,加餐然欲无”的诗句。可见,制作简捷又营养的面条,自古至今都是百姓们爱食的夏日食品。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