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民族象征符号的意义上理解毛泽东

毛泽东[毛主席]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毛泽东诞辰110周年,这样的日子对中国民众来说,选择忽略无疑是不适当的,在这个时刻,稍停一下手中的工作,静静地怀想与感念,虔诚地向一位故去的老人表达敬意,是需要的。
  在自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历程中,再没有另外的一个人,能够对当代中国的进程和中国人的生活,产生历久弥深的影响。这位极其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巨人,在逝世近30年后,他的名字还如他在世时一样,频繁地为人们所提起,人们还经常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对他追思和怀念。他仍然活在无数人的内心里,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在毛泽东逝世后的日子里,对这位故去传人的批评与抗议,也逐渐成为一种声音和思潮,向久不能停息。有无数人仍然热爱他们的领导者和先人,也有很多人以受害者的身份和道义者的姿态,要求对毛泽东作出另外的评价。今天,在如何对待这位伟大革命者的问题上,我们这个社会依旧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理念和态度,它们的对立和争论仍随时可见。

  如何理解毛泽东和他的事业?在围绕毛泽东而产生的那些具体的恩恩怨怨,随着他的逝去已历经年而渐渐烟消云散的时候,再次肯定毛泽东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价值,也到了必要的时刻。
  只有在近现以来中国的国家民族建构这一框架下,我们才能相对合理地评价毛泽东和他的事业。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社会,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如何在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中,开拓出现代的平等、自由、民主、强大国度。这一“现代性的转换”吸引了无数志士仁人,一代代精英雄杰前仆后继,为这个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作出了艰苦探索。孙中山、蒋介石与毛泽东,这三个主要人物,他们处在同样的一个逻辑链条上,构成了现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的三部曲,他们是在为相同的目标,做了不同阶段的工作。毛泽东和他的事业,也正是近现以来中国历史中这股滔滔大流的一部,而且最为关键的一部。虽然并不完全,但在毛泽东和他的同志的手上,一个具有现代性内涵的国家和民族,从此出现于了东方世界。毛泽东不是这个现代中国的最早和唯一的开创者,但却是最有决定意义的。他所发展、坚持和捍卫的那些事物和价值,今天已是一个国家制度的主要构成,同时也是一个国家民族精神生活的主要来源。

  在承继着几代人的理想、建构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强大现代中国的过程中,毛泽东不可避免也犯过错误,有过失误。毛泽东要“为万世开太平”,他的事业命中注定,不能立即惠于他的同时代人甚至他所统治的时代的人。在毛泽东引领江山的年代里,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建立起了现代工业体系,在全民中普及了义务教育,兴修了完整的水利工程系统,和提高了工人农民等弱势群体的地位,但作为一个革命者的毛泽东,也制造了历历可数的人间悲剧,饥郛遍野、内斗不休、文化凋零,等等也都发生在他的任内。然而瑕不掩瑜,毛泽东致力于建设一个自由、平等、民主、强大社会的理想,具有着普遍价值,这也是今天的中国民众,仍不曾忘记他们的先驱者的重要原因。他的那些错误,更多可能是特定国家民族在其特定历史进程中的无奈,或者说是宿命。那些因他的政策失误而受害的人,的确有理由因此记恨于他;但他对后来的人,更多已是财富,他破除了旧时代的诸多羁绊,建构起了新社会的雏形,为一个国家和民族迈向更理想境界提供了可能性。
  毛泽东的意义,只有放到深远的历史中,才能更合理地体味。可以与他相比较的人物,就有如英国宪章运动时的革命者克伦威尔。这个以革命起家的一代英豪,取得权力后曾或几多作恶,按道德眼光他已经可以盖棺论定是个大恶人且应为英国人所唾弃,然而,在此公诞辰恰好300周年的1899年,英国议员却发起为他铸了一尊铜像,至今此像仍卓然而立面向英国议会广场。中国公众需要察识其中的奥妙。也正是克伦威尔,才将自此之后的英国君主制度改变了性质,而这又为后来的英国政治制度走向理性化,创造了可能,尽管在他当政期间,他也并没有解决当时的英国政治问题。

  还有如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英雄华盛顿,这位“战争时期的第一人,和平时期的第一人,同胞们心目中的第一人,一位举世无双的伟人”,据严谨的历史学家近年来的批露,其实在他那个时代,曾经是一位大奴隶主和种族主义者,他家中拥有大量奴隶为,而且视奴隶的存在为当然。但这并无损于他对美利坚民族的重要意义,他所开创的东西,为美利坚民族成为一个现代的民主、自由国家提供了条件。没有华盛顿、杰弗逊及其它美利坚民族的那些“开国元勋”,今天的美利坚国民就将不知从何讲述自己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不知从何处建立对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认同。
  毛泽东已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中国现代史的主要构成。他代表了中国现代史的基本诉求,这种诉求几乎是全民性的。如果今天的中国精英知识阶层,还将解构毛泽东与他的事业,作为一种“志业”,这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新悲剧。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来说,对毛泽东是肯定还是否定,直接关系到中国民众对未来前程的感受、对国家民族历史精神价值的认定。在评价毛泽东的问题上,不宜犯下毛泽东本人曾经犯过的类似错误。

  在建构新的“中国”的过程中,毛泽东信奉“不破不立”,他所发起的“文化大革命”,曾经严重破除过中国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传统中国人的精神象征符号,在他的手下分崩离析。中国民众需要理解他急切想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心情,但它的后果无疑显而易见,在当代中国民众的精神生活中,由于缺少了来自传统的深厚精神资源,精神世界的紊乱也在困扰着这个国家和民族。
  如今,毛泽东本身已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及其民众精神生活象征符号的一部分,而且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如果毫不留情,再消解和放弃这一象征符号,那么,这个国家和民族的迷失,还会进一步加剧,会更加彻底地丧失自我,忘记自己的身份。在经历百余年的损毁后,这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象征符号与精神资源,实际上已所剩无已,在步入新千年时,也早已显露出精神生命疲钝的征候。

  在困难、挫折来临的时候,一个国家和民族就特别需要精神上的安慰,而这种安慰,更多只会来源于自身的历史和文化传统,那些伟大和人物和伟大的时刻作为本民族的精神象征符号,是疗治心灵伤痛的最好药剂。美利坚民族在“9.11”事件后的总保守倾向:在宗教信仰上的回归,对“自由女神”的爱护,重温伟大历史时刻,就给人们提供了这样的例证。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永远地安享太平,也就没有一个国家和民族,为自己的未来而可以随意放弃自身的精神象征符号。
  所以,我们应该期望这个国家和民族多一些建构的力量和想象,对自身的历史、传统、文化留存和英雄形象,需要有更多的爱护和珍惜。解构、或者说“除魅”永远都是简易而迅捷的,但“除魅”、“重估一切价值”之后我们又该如何生活呢?没有了对过往时光与人物的相对确定理解与感受,没有了对自身精神传统的必要尊重与唱和,一个国家和民族注定就永远是浮躁的,将“无所适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