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中的几位人物介绍

长征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刘志丹
  刘志丹(1903—1936年)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陕甘革命根据地和陕北红军的创始人之一。陕西省保安县人,原名刘景贵,字子丹,后改为志丹。1903年生于小知识分子家庭,1922年考入榆林中学,当年即被选为学生自治会主席。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榆林中学党团支部委员。同年作为陕北代表,参加了陕西省学联大会。这年秋,奉党的指派去黄埔军校学习,毕业后任冯玉祥的国民军第二集团军第六路军政治部主任兼参谋长。1928年与谢子长等组织渭华暴动,同时任中共陕北军委书记。“九·一八”事变后,任西北反帝同盟军副总指挥、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支队总指挥。1932年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建立陕甘边根据地。1935年建立陕甘革命根据地,任红十五军团副军团长兼参谋长,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任、北路军总指挥。在此期间,他曾被“左”倾分子关押,但一直坚持正确路线。他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实力,使陕北成为红军长征的会合处,为革命的发展和胜利建立功绩。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党中央把他从牢狱中释放出来,建立以他为军长,宋任穷为政委的红二十八军。1936年4月率部在佳县以北的沙峁头渡口渡过黄河东征,在攻打山西中阳县三交镇时,被敌人机枪打中胸部,不幸牺牲,终年33岁。

  王明
  王明(1904—1974年)原名陈绍禹,安徽六安人。早年参加过学生运动,在“五卅”运动中加入国民党。1925年去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回国。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又随米夫去苏联,在莫斯科中山大学任教。在这期间,他在米夫支持下,搞宗派斗争,打击异己,逐渐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其思想“左”倾,教条主义严重。1929年10月回国后,任《红旗》编辑,发表“左”倾思想的文章。1930年底借批立三路线,提出一个比立三路线更“左”的政治纲领。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会上,在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选入中央政治局,很快又补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取得了中央领导权。1931年6月,总书记向忠发被捕叛变,米夫以国际名义指定由王明为代理书记。党内开始了第三次“左”倾错误的统治。同年9月,党中央机关遇到破坏,王明随米夫去苏联,任中共驻国际代表。王明去苏联前指定中央由博古负责,博古执行的仍是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给革命带来很大的危害。抗日战争开始后,王明又回到国内,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他主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一切经过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放弃党对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抗战初期在武汉任长江局书记时给党带来很大损失。1942年党整风时,王明态度恶劣,拒绝参加整风。“七大”时为了团结他,仍选他为中央委员。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明任政务院政法委员会副主任。1956年去苏联定居,以后化名“马马维奇”、“波波维奇”撰文歪曲我党历史,攻击毛泽东思想。1974年3月病逝于莫斯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