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浒传》的作者

水浒传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水浒传》的作者是谁,历来研究者说法不一。早在明代,就有三种说法:罗贯中编;施耐庵编;罗、施二人合编。例如郎瑛在《七修类稿》中说:“《三国》、《宋江》二书,乃杭人罗贯中所编。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宋江》又曰钱塘施耐庵的本。”高儒《百川志书》中说:“《忠义水浒传》一百卷,钱塘施耐庵的本,罗贯中编次。”李贽《忠义水浒传》中提到作者,说是“施罗二公”。现代人则大都认定是施耐庵所编。不管是施、是罗还是施罗二人合作,认为这部小说不是某一个人的独力创作,而是根据前人的零散单本稿件进行统一编纂,再加以发挥扩充,则是一致的。因为在最早的《水浒传》出版之前,就已经有宋江故事流传并有书籍出版了。
  因此,《水浒传》只有“编著者”,也就是郎瑛所说的“予意旧必有本,故曰编”编者的姓名,目前一般认定是施耐庵,少数人以为是施耐庵和罗贯中合编,并认为罗贯中是施耐庵的学生;更少数的人认为施耐庵不过是个假托的人名,例如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就说:“疑施为演为繁本者之托名。”他的根据,是最早出版的《水浒传》简本书上并没有编著者署名,过了几十年,出来繁本,不但内容有所增加,作者也署名了。因此这个作者,很可能就是万历年间繁本的修订者,造个元代人名字随意加上去的。
  用今天的读者眼光来看,一部文学作品,是有版权的,那么作者为什么不愿意署名呢?这中间,有一个对“小说”的认识演变过程。
  今天的读者,认为“小说”是文学作品,“作家”的头衔是光辉的。但是在中国古代,
  “小说家”却是下九流人物。最早的“说书人”,高级点儿的在茶馆里说,低级的只能在马路边说,跟要饭的也差不多。给说书人写“话本”也就是底稿的人,大都是穷愁潦倒的落魄文人,有的甚至是烟鬼、酒鬼、嫖客、败子。他们幼年读过书,懂点儿历史,长大了闯荡江湖,有许多社会知识和素材,落魄以后,无以谋生,就编一些历史故事出来,或者自己讲,或者把底稿卖给“说书人”,让人家去讲。因此小说家的社会地位极低。不但不敢争“版权”,有的还生怕别人知道,坏了名声。因为在读书人的眼光中,写诗词歌赋的是“文人雅士”,写小说的就是“无聊文人”。例如明代的庐陵(今江西吉安)人李昌祺,学问不浅,官儿做得也不小,就因为写了一部五卷二十二篇传奇小说《剪灯余话》,尽管思想陈腐一些,而且有些夸耀才华,不但生前受到嘲笑,死后还为此被取消进入乡贤祠的资格,就是明证。在“正人君子”们看来,小说家是“误人子弟”的罪孽,要受到责骂、受到天谴、遭到报应的。例如明代人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说:罗贯中因为编《水浒传》,“其子孙三代皆哑”,以此证明这是“天报应”。清代的铁珊在《增订太上感应篇图说》中说得更其邪虎:“施耐庵作《水浒传》,其子孙三代皆哑。袁于令①撰《西楼记》,患舌痒症,自嚼其舌,不食不言,舌尽而死。高兰墅②撰《红楼梦》,终生困厄。王实甫作《西厢》,至‘北雁南飞’句,忽扑地,嚼舌而死;金圣叹评而刻之,身陷大辟,且绝嗣。”铁珊恨透了小说家,已经到了不惜用造谣来污蔑小说家的地步了。
  在这样的社会风气下,中国古代的小说家,大都不署名或用别号署名。例如漱六山房、花也怜侬、兰陵笑笑生等等。《水浒传》是中国最早期的白话小说,写的人物又都是土匪强盗,作者不敢署名,有什么可奇怪的呢?
  这里咱们姑且按照一般的说法认定《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或者罗贯中。那么咱们先来看看这两个人的生平历史如何。
  遗憾的是:关于这两个人的历史资料,少得简直如凤毛麟角,许多专家考证,甚至连考古学家也参加进来发掘,所得到的资料,有的模棱两可,有的被批驳者所否定。目前一般的说法是:
  施耐庵,名子安,号耐庵,原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或苏州人,后来迁居江苏兴化或
  淮安,元代至顺年间(1330-1332)中的进士,曾在钱塘当官两年,后终生不仕,立志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