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与影剧“四大名旦”鲜为人知的交往
毛泽东[毛主席]早在上世纪40年代,在中国的电影、话剧界,曾升起过4颗耀眼的明星,被人们誉为重庆影剧界的“四大名旦”,这就是:张瑞芳、秦怡、白杨、舒绣文。她们那时都不过是20多岁的青年演员,却已显示了非凡的艺术才华,形成了各自的演艺风格。更有趣的是,她们4人都与毛泽东有过接触或交往。
张瑞芳:日理万机的毛主席竟还记得我患过肠结核
抗战胜利之初,张瑞芳正在重庆。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应蒋介石之邀,到重庆参加国共和谈。大约在20多天之后,在周恩来的安排下,毛泽东接见了在重庆的部分戏剧电影界人士。
当时,张瑞芳也接到了通知,当她兴冲冲地来到曾家岩50号八路军办事处时,毛泽东已在那里等候了。见了张瑞芳,毛泽东立刻和她亲切握手,并致问候。同时被接见的还有白杨、舒绣文、吴茵等人,都是话剧和电影界的知名人士。
由于张瑞芳、白杨、舒绣文等人当时都很年轻,又是女演员,所以一开始,交谈的气氛很活跃。然而,随着交谈的深入,又听了毛泽东委婉的谈话,张瑞芳等人才感觉到,时局的变化远比她们主观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不久,内战爆发,张瑞芳与不少文艺界的民主人士只好四处辗转,从东北、上海到香港。后来又在夏衍和以群的安排下,于1949年3月乘船来到北平,同行的还有于伶、阳翰笙、丁聪等人。
由于张瑞芳从1941年至1946年一直与周恩来单线联系,因此她同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很熟。她到北平以后,邓颖超就叫她与孙维世住在一起。孙维世是中共早期老党员孙炳文烈士的女儿,自小由周恩来夫妇作为养女带大,为人热情大方,既演戏,又编导,所以张端芳与她住在一起,彼此关系很融洽。
有一次,邓颖超对孙维世和张瑞芳说:“毛泽东主席看过刘少奇同志刚回来,江青同志也很愿意见你们。你们就一块儿去吧。”
张端芳一听要去毛泽东家,高兴得不得了。当她和孙维世来到毛泽东家里的时候,毛泽东正坐在沙发上,而沙发又正好背对着门,当他听到有人来时,便从沙发上站了起来,背对着张瑞芳。
呵!毛主席好高哇!张瑞芳心中暗暗吃惊。4年前她在重庆虽然见过毛泽东一面,但他是坐着,此次到他家,张瑞芳才第一次感觉到毛泽东身材如此魁梧。
江青以文艺界前辈自居,向张瑞芳、孙维世询问了一些文艺界老朋友的情况,因张瑞芳长期在重庆、上海等国统区工作和演剧,比较了解,所以也就尽自己所知,一一做了回答。江青又问:“现在你们时兴些什么,都在穿些什么衣服啊?西装裤,中国式的短袄?我看有些人的头发填得很高。”
谈了一会儿,毛泽东、江青就留张瑞芳和孙维世吃饭。大家又边吃边谈,谈着谈着,谈到了张瑞芳的身体。张瑞芳说:“我本来患肺结核病,后来在东北经过一年多的艰苦生活和冰天雪地的拍摄工作,肺结核转成了肠结核,是在上海开刀治疗的。”
江青没想到结核病会转移,而且还要开刀治疗,便问:“什么叫结核?”
毛泽东一边夹菜,一边很随意地说:“那就是在身体里长了蘑菇。”
江青似懂非懂,没有再问。
吃完饭,江青用手掰了块馒头,对李讷说:“叫爸爸去喂鱼。”
于是,毛泽东便带了李讷、张瑞芳一起去喂鱼,毛泽东一边用馒头喂鱼,一边看了看张瑞芳,说:“你过去没去过延安?”
其实,张瑞芳的母亲很早就同情共产党,彭真、蒋南翔等中共北平市委领导同志都曾在她家开过会。于是,张瑞芳便说:“我母亲过去在晋察冀边区,我的家里人也都在延安。”
“噢。”毛泽东一边听,一边点头。
因为毛泽东的工作相当繁忙,所以等他喂完鱼。张瑞芳和孙维世便告别了毛泽东和江青,回到自己的住处去了。
不久,张瑞芳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当毛泽东亲临会场时,全场欢声雷动。张瑞芳为了能见着毛泽东,特意站到了一只凳子上,只见一位新疆代表正给毛泽东穿新疆的民族服装,并给他戴了一顶新疆帽子。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举行。当时张瑞芳经徐冰介绍,在新闻处担任联络秘书工作,主要联络文艺界的政协委员。那时邓颖超在天安门城楼上站得时间较久,正在城楼上的一个地方休息,而张瑞芳则陪伴在她身边。这时,毛泽东正在天安门城楼的中心会场向全世界做庄严宣告,那“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等铿锵有力的话语,随着麦克风传遍了整个天安门广场。张瑞芳也听得清清楚楚。她是演话剧和电影的,对朗读的要求和规则比一般人要懂得多,但她觉得毛泽东的庄严宣告念得太好了,她也没想到毛泽东会念得这样好。几十年以后,当她回忆起这段往事,仍情不自禁地对笔者赞叹道:“唉呀,毛主席念这个文件的断句、停顿、语调,真是太好了!太棒了!”
大约过了一二年,是个夏天,毛泽东到上海视察工作。张瑞芳得到有关方面的通知,前来参加舞会,并陪毛泽东跳舞。具体是个什么地方,张瑞芳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那个地方的窗户很高。
当毛泽东与张瑞芳一起跳舞的时候,张瑞芳心里暗想,毛主席那么忙,接触的人那么多,又年近花甲,恐怕已不认识她了。没想到毛泽东忽然问她:“你的肠结核怎么样了?”
张瑞芳不由大吃一惊!毛泽东不仅没忘记她,还记得她的肠结核病。这记忆力真是惊人。于是,张瑞芳便告诉毛泽东:“还是打针吃药。”
以后,毛泽东来上海,张瑞芳仍有机会见到毛泽东,但真正互相交谈的机会却很少了。
“文化大革命”开始以后,张瑞芳也受到批斗,并与赵丹、郑君里等人一起受到隔离审查,过了两年多的监禁生活。直到“四人帮”粉碎以后,她才重新登上艺术舞台。
秦怡:毛泽东竟接受了我提的意见
50年代末的一天下午,秦怡与沈浮、金焰、上官云珠、黄宗英等电影界人士,在上海受到毛泽东的接见。由于被接见的人较多,所以她与毛泽东没怎么交谈。给她印象较深的,倒是她陪毛泽东跳舞的那一次。
那是在1959年的一天晚上,秦怡与其他一些演员接到邀请,到上海文化俱乐部陪毛泽东等领导人跳舞。毛泽东无论与哪一位女同志跳舞,如果在跳舞中拍了一下对方的背,那就是示意她必须停下来,如果他不拍,那就可以继续跳下去。
当时,周恩来也在场,他与秦怡很熟,一见到她,便马上把她介绍给毛泽东:“这位是上海电影界的著名演员秦怡同志,曾演过《铁道游击队》等许多电影。”
毛泽东一听,立刻与秦怡亲切握手,随后,就邀请她跳舞。跳舞时两人开头都未说话,秦怡觉得过于沉闷不太好,便抬起头来问道:“主席,不知您看过我们的电影没有﹖有些什么意见,请指导指导。”
毛泽东坦率地回答:“我看电影不多,看戏曲多,对电影提不出什么意见。”
秦怡没想到毛泽东这么爽快,简直是不假思索,拘束的心情一下放松了许多,于是她接着又说:“今后您就多看一些电影,这样好多给我们一些指导。”
“你说得对,我接受你的意见。”毛泽东说,“我在这方面太偏,你提醒了我,今后要多看电影。以后看了,再来找你。”
秦怡没想到毛泽东会立刻做自我检查,有点不好意思,便又补充解释道:“我只是想得到您的指导。”
毛泽东一点也不介意:“你说得对。我是有这个缺点。”
有了毛泽东的这番鼓励,秦怡的心里踏实了许多。可是,她又知道毛泽东有在背上拍一下的“暗号”,于是,一边陪毛泽东迈着舞步,一边就随时留心着毛泽东是否用手拍她的背,只要一拍,她就随时停下来。
然而,毛泽东始终没有拍她的背,她和毛泽东一直跳到舞曲终止的时候。
毛泽东后来是否接受了秦怡的建议,增加了看电影的次数,还没有人统计过。不过,秦怡后来演出的《青春之歌》、《女篮五号》等电影,使她成为了全国上下都知道的名演员。
舒绣文:我很早就见过毛主席,一次在延安,一次在重庆
1938年2月4日,中国电影制片厂西北电影队为了替阳翰笙的名作《塞外风云》拍摄外景,在导演应云卫的带领下,从重庆出发,于2月14日抵达延安。当时年仅23岁的舒绣文也在这支队伍中。
当毛泽东、朱德知道舒绣文一行来到之后,第二天就在枣园一间俭朴的窑洞里设晚宴招待他们。毛泽东对舒绣文等人说:“大家一路辛苦了,到延安来很不容易呀,多住几天,去延安各方面看看。”
接着,毛泽东又向舒绣文等谈了抗战的形势和当前的任务。毛泽东讲完话后,亲自给舒绣文、应云卫等题了“抗战、团结、进步”六个遒劲的大字。
也是在这天晚宴上,毛泽东还与舒绣文进行了交谈,询问了她家里的情况以及重庆的抗日宣传工作。而舒绣文也尽自己所知,一一告诉了毛泽东。
1949年5月,舒绣文从香港来到北平,不久就参加了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当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莅临会场时,全场欢声雷动。舒绣文也沉浸在极大的欢乐和兴奋之中。
“啊,你是舒绣文。”当毛泽东一见到舒绣文时,就立刻认出她来了。
毛泽东一边握着她的手,一边亲切地对她说:“舒绣文同志,你们文艺工作者,要到工农兵中去,要向工农兵学习,要为人民服务啊”
舒绣文一边紧紧握着毛泽东的手,一边连连点头。她虽然没用什么豪言壮语来表示,却深深记住了他的话。
建国以后,由于舒绣文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有时开会,仍有机会见到毛泽东。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舒绣文患有心脏病,但仍被戴上“黑线人物”“反动军官”“香港货”等多顶帽子,被押着到处批斗,打耳光,隔离审查……有一次,她的同事吕恩在“牛棚”的厕所里碰到她,关心地问起她的身体,她说:“我的病不要紧,我在被审查的学习班里很好,过去我读书不多,正好利用这机会好好地学习毛主席著作,改造世界观……”
1969年春节,吕恩到医院看望被折磨得患上重病的舒绣文。舒绣文用手指着放在床正中的毛泽东塑像,对吕恩说:“你看,我整天守着毛主席,想起他老人家过去为革命受的苦,我算得了什么,我有再大的痛苦也能挺过去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毛泽东高度重视吴晗的《朱元璋传》
下一篇:人老情切毛泽东蒋介石的最后交流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