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将帅和他们的战马

长征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提起中国工农红军,恐怕无人不晓;说到雪山草地,举世皆知那是长征途中最为艰难困苦的一段历程。新中国的开国领袖和将帅们大多是从这艰苦岁月里走过来的。可你是否知道,在那些苦风血雨的日子里,曾有许多“无言战友”———骡马,陪伴着他们走过漫漫征途……

  毛泽东的一些诗词是在“马背上哼成的”,这“马背”就是小黄马之背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1935年2月,毛泽东在长征途中写下这首著名的《忆秦娥?娄山关》时,与他相伴的是一匹小黄马。
  小黄马是1929年红军攻打福建上杭时缴获的。据当时跟随毛泽东的老同志回忆,那马个头矮小,样子不算好看,却很结实,脾气好,能吃苦。毛泽东很喜欢它,每逢率红军部队出发,身边总是少不了小黄马的身影。毛泽东说过,他的一些诗词是在“马背上哼成的”,这“马背”就是那小黄马之背。不过,有许多时候小黄马背上驮着的是伤病员或体弱的同志。
  小黄马脚力甚健,胆子也大。井冈山道路崎岖不平,还有许多摇摇晃晃的木桥,桥下是险谷深渊。有些高大的战马一到桥边便腿子发抖,常要人牵着或用黑布蒙住眼睛才敢过桥。但小黄马不怕,无需人牵,不用蒙眼。
  1934年10月,红军从瑞金出发北上。特务连的同志提出要给毛泽东换一匹高头大马。毛泽东说,部队的辎重更需大马驮运,坚辞没要。长征途中,有不少高头大马倒在雪山草地,这匹小黄马却耐住千辛万苦走了下来,跋涉二万五千里,伴随毛泽东到达延安。
  有意思的是,1936年2月,这匹小黄马在陕北跑丢了。毛泽东很着急,派人去找,后来在一军团炮兵连的马群中找到了小黄马。也许是它爱热闹,见到同伴就跑过去“作客”了。当时在炮连任指导员的戴润生老人在一篇文章里回忆:那天,他们在连部接待了前来找马的同志,只见那位同志从口袋中掏出一封信,高兴地说:“这是毛主席的亲笔信,托我转交给收容马的单位和同志们。”那信的内容是这样的:
  “我的坐骑不慎跑失,听说你们收容到了,不知是不是我的,特派人前去相认。我这匹马是很有历史意义的,自从1929年攻打福建上杭缴获之后,随我一同参加长征,对中国革命作出过贡献。我很爱惜它……请转达我对收容马的单位和同志们深深的谢意!”
  令人痛惜的是,1937年小黄马不幸患病死去。毛泽东与身边战士含泪送别“无言战友”,将它葬在延安凤凰山麓。

  朱德心爱的坐骑———红毛骡子被张国焘指使亲信宰杀
  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朱德有了一匹心爱的坐骑———红毛骡子。但他没有想到,3个月后这匹红毛骡子竟然被人偷杀了。
  红毛骡子是红四方面军274团团长周时源在川北千佛山阻击战中缴获的。两军会合后,周时源出于对总司令的热爱,把红毛骡子送给了朱德。朱德非常喜爱这个象征红军团结友谊的“礼物”。3个月来,他与红毛骡子朝夕相处,经常亲自给它找食物,用它驮行李、驮病号,有时自己也骑上走一程。
  后来这件事被张国焘知道了。为了打击这位始终坚持原则、不肯与他的分裂路线“合作”的总司令,张国焘决定从红毛骡子下手。他吩咐亲信:“宰了他的坐骑,从物质上、心理上打击他。不过你们不要自己出面,要悄悄地……”
  这天,一个挎短枪的不速之客来到伤病员中间煽动。他晃着脑袋问大家:“你们饿不饿?我带你们去找吃的。”饥肠辘辘的伤病员一听说有东西吃,“呼啦”一声全跟他走了。走到红毛骡子跟前,挎短枪的家伙马上指使伤病员宰杀牲口,并许诺由他承担所有责任。不明真相的伤病员与朱德的警卫员小范扭打在一起。小范势单力薄,终于支持不住。红毛骡子倒在了地上。
  就在这时,朱德挑着担子从远处走过来了。待走到近前一看,朱德顿时惊住了,只见红毛骡子已经奄奄一息,长长的脑袋垂在地上,身上血肉模糊,腿部的肌肉还在抽搐颤抖。朱德眼前一阵发黑。他赶紧抬起头,不让眼泪掉下来。“是谁叫你们干的?谁带的头?”朱德大声喝问。
  战士们都知道朱德脾气好,还没见他发过这么大的火。一个高个子的伤员连忙说:“是他———”刚说出两个字,话突然停住了。“咦,那个挎短枪的呢?”他环顾四周,那个人早已不见了踪影。大家都怔住了。
  朱德望着伤病员们这个模样,心里立即明白是怎么回事了。早上康克清特地从老远地方跑来提醒他,可能有人要搞阴谋,让他小心点。没想到,这些家伙手段这样卑鄙!“他们搞不垮我!”朱德心里想。但眼前这些伤病员呢,他们在挨饿,他们不知内情。朱德平静了下来,对大家说:“不经批准就随便宰杀牲口,这是违犯纪律的行为,伤病员也不能破坏纪律!”接着他深情地望着红毛骡子,给大家讲起了这匹骡子的来历。伤病员们听后无不惭愧、懊悔。
  最后,朱德对大伙说:“我知道你们在挨饿。大家要一起想办法渡过难关。你们看我担子里装的是什么?是我今天一整天挖的野菜。你们要出去挖野菜,求生存。”
  “总司令,我们错了。明天一早,我们就去挖野菜。”
  经历了这场风波的红军战士更加爱戴自己的总司令了。

  望着长征路上一个个饿倒的战士,彭德怀命令杀掉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
  那是在1935年8月,红三军团艰难地跋涉在川西北泥泞的草地上。与战士们一起行进的彭德怀深知,更危急的是全军已经断粮。部队开始以野菜、树皮充饥,后卫部队甚至连野菜、树皮也吃不上。因为饥饿,不知多少红军硬汉子倒在了渺无人烟的草地里!
  这天傍晚,望着空空如洗的行军锅,彭德怀找来了老饲养员。“总共还有几头牲口?”“连你的大黑骡子还有6头。”彭德怀把手一挥,非常坚决地下令:“杀掉,全部杀掉!”“把大黑骡子留下吧,它伴你走了多少路,为革命立过功呀!”老饲养员说这话时,流出了眼泪。
  彭德怀何尝不爱他的“无言伙伴”!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要牵着大黑骡子遛一遛,给它刷毛、掸土,喂些草料,有时还会悄悄地从自己的那份干粮里分出一块,塞到它的嘴里,高兴地看着它吃完。这头大黑骡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怀轻轻一拍它的脖子,它就会很乖地卧下,等着主人骑上去再慢慢起来。打仗时,只要主人一声令下,它就勇往直前。长征以来,大黑骡子不是驮着粮食、器材,就是驮着伤病员。过湘江时,许多不会游泳的战士就是它一次次地运过江的;过雪山时,一些奄奄一息的战士也是靠它拽过来的。老饲养员不止一次心疼地说:“这样下去,骡子也要累死的呀!”如今,为了革命,为了战士的生命,只好让大黑骡子作最后的牺牲了。
  彭德怀的命令虽然下了,但身边的警卫员和饲养员都低着头,默默地站着。10分钟过去了,没人动手。老饲养员抱着大黑骡子的脖子,像在小声说什么……20分钟过去了,还是没有听到枪声。在彭德怀的命令下,方副官抓过一挺机枪,对准6匹骡马,一闭眼就是一阵扫射。5匹骡马倒下去了,惟有那匹大黑骡子还在那里安详地站着,好像在等待执行任务。“把大黑骡子给军团长留下!”老饲养员叫喊着就要扑过去。“人比牲口更重要,不要留下它!”又是彭德怀的命令,听得出他在极力克制自己。“砰”!又是一个点射,大黑骡子慢慢地倒下去了。老饲养员猛地挣脱拉着他的人,拼命地扑上去,抱住大黑骡子的脖子,失声痛哭起来……
  大黑骡子作了自己最后的奉献。军团部只留下了一些杂碎,把6匹骡马的肉都留给了后面的部队。这些肉不知救了多少红军战士。
  长征路上像这样作最后奉献的骡马,实在难以计数!“无言的战友”啊,红军战士不会忘记你们,中国革命不会忘记你们,人民共和国不会忘记你们!

  贺龙的“黑龙驹”历尽峥嵘岁月,凝聚战友深情
  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在贵州木黄会师后,贺龙、任弼时和关向应各有一匹神骏坐骑,皆为千里挑一的良驹,被称作“黑龙驹”、“小钢炮”和“黄金龙”。
  说起这3匹战马,得从贺龙的800骑兵和他的爱将段德昌说起……
  贺龙爱马善骑在红军中是出名的。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他曾拥有800骑兵。这800骑兵放在红9师,红9师的师长是著名的骁将段德昌。
  1932年6月,川军第4师由外号叫作“范哈儿”的师长范绍增领着杀进了红军腹地老新口。老新口距湘鄂西苏区首府新沟嘴只有15公里。当时的中央代表夏曦都准备“跑反”了。幸好段德昌带着800骑兵急奔而来,用诱敌深入的战法,将川军的一个师部、两个整团都“报销”了。那个“范哈儿”被打得丢盔弃甲,最后不得不坐在牛背上狼狈逃生,而他的坐骑则成了段德昌的战利品。
  那是一匹小川马,胸宽鼻大,墨黑如炭,性情刚猛,犹如古代传说中项羽骑乘的乌骓马。段德昌一看便知不是凡物,一问马夫果然此马名号不同凡响,叫作“黑龙驹”。段德昌乐了,说:“好嘛,黑龙驹,龙之驹嘛,给贺龙军长送去。”
  此后不久,段德昌又指挥800骑兵打了一个漂亮的歼灭战,消灭了国民党的1 77旅,缴获了敌旅长于兆龙的坐骑大黄马。段德昌为此马取名曰“黄金龙”,送给了政委关向应。
  使人万分痛惜的是,段德昌因为对中央代表夏曦在根据地推行“左”倾路线极为不满,多次直言顶撞,1933年5月被夏曦无端安上“反革命”的罪名杀害了。临终前,段德昌将自己心爱的坐骑“小钢炮”送给了贺彪。1934年10月,红二、六军团会师后,这匹马又被送给了任弼时。
  “左”倾路线导致红3军在洪湖根据地第4次反“围剿”中失利后,贺龙率部绕道豫西、陕南、川鄂边境向湘鄂边转移,长途跋涉3500公里。一路上,敌军围追堵截。贺龙的800骑兵几乎损失殆尽,剩下的战马也多因部队断粮而被忍痛杀掉了。但“黑龙驹”却得以幸存。贺龙睹物思人,看到“黑龙驹”便想起段德昌,终于还是将它保存了下来。
上一篇:草地夜行     下一篇:长征中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