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在说服人方面的智慧、幽默和胆识

毛泽东[毛主席]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22-03-08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毛泽东经常用俗语、熟语来说明道理、影响群众,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有趣,使你能从尴尬中解脱出来。他在言谈时,还经常用民间的俗语对工作人员逗乐,以消除他作为领袖与工作人员之间的距离,使在他身边工作的人对他由敬畏转而亲近。50年代,毛泽东在接见韶山当地一个叫贺凤生的生产队长时,听说人民公社成立之后农村便刮起了虚假浮夸风,便感慨地说:“社会像你贺凤生这样敢讲真话的人太少了。有些人怕说‘拐了场’丢了乌纱帽。农村有句俗话,叫‘三十吃年饭,尽赶好的搬’。”在这段对话中,他就用了农民老百姓常说的惯用语“拐了场”(长沙方言)、“丢了乌纱帽”和俗语“三十吃年饭,尽赶好的搬”,这样,就一下子使领袖与群众的距离接近了,贺凤生仿佛看到了刚从韶山冲出来的毛泽东。1961年,毛泽东在会见英军元帅蒙哥马利时,谈到了生死问题。他以“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的俗语,表达了他豁达的生死观,给蒙哥马利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四、善用典故,巧用比喻。作为现代白话文的光辉典范和语言大师,毛泽东的语言说服风格,深深地植根于优秀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之中,鲜明地体现出一种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开创了一种亦庄亦谐、雅俗共赏的独特文风。而构成这种文风的重要因素,就在于毛泽东常常在行文和讲话中,以渊博的学识、敏锐的思维、丰富的联想,恰到好处地引用那些既富有哲理,又生动有趣的成言典故和新奇巧妙的比喻。他特别指出:“由于我们没有努力学习语言,古人语言中的许多还有生气的东西我们就没有充分合理地利用。当然我们坚决反对去用已经死了的语汇和典故,这是确定了的,但是好的仍然有用的东西还是应该继承。”
  毛泽东讲话使用典故最多的是在成都会议上的讲话。1958年3月22日,在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上,毛泽东在讲话中就引用了几十个历史典故。为了反复强调解放思想、破除迷信,他一开头就用《西厢记》中惠明挺身突围给白马将军送信搬取救兵一事,提倡中国要多出现一些像惠明那样勇敢而又坚定之人;接着,毛泽东就提到《法门寺》中“站惯了,不敢坐”,十足的奴隶主义者贾桂,又讲了中国儒家们对孔子不敢直呼其名(孔丘),也是一副奴才相;其后则讲了李贺敢于直称汉武帝(刘彻)之名,甚至称之为“刘郎”,鼓励人们不要怕名人。在讲话的后半部分,毛泽东讲到任何阶级都是好大喜功时,则讲了禹王惜寸阴,孔子“三日无君则惶惶如也”、“席不暇暖”;当讲到说话要选择时机讲究策略时,则提到了明朝反对奸党魏忠贤的东林党那一派人(如杨镇安等),由于策略失误而失败;当讲到敢讲真话时,则提到了比干、屈原、朱云、贾谊等人,并引述了《红楼梦》中王熙凤说的“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的话。在这篇讲话中,引用典故最多的还在中间部分。这部分阐述了自古以来创新思想、创新学派和发明创造者大多数是青年人的内容。其中提到了孔子、释迦牟尼、孙中山、马克思、章太炎、康有为、刘师培、王弼、颜渊、李世民、秦叔宝、罗成、王伯当、梁启超、马丁.路德、达尔文、富兰克林、高尔基等20多位历史人物。同时,在讲话中,毛泽东还讲到了一些其他反面的历史人物,如伯恩斯坦、考茨基、普列汉诺夫、袁世凯、段祺瑞等。此外,这篇讲话还涉及到诸如斯大林和“联共布党史”结束语、康有为及其《大同书》、邹容及其《革命军》、章太炎驳康有为的文章,以及刘备挂帅等典故。总之,这篇讲话引用典故之多,实在无人能够与之相比。我们仅从篇讲话就可以知道毛泽东运用典故说古喻今,已经达到了无人比拟的炉火纯青的境界。
  比喻,在修辞学上就是把物当成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毛泽东在运用比喻时,非常讲究一个“巧”写。或即景生“比”,或以古喻今,无不突出一个“巧”字。无论是用比喻来抒情,还是去说理,无不似随口道来,随手拈来,生动形象,既无斧凿之痕,又从不落入俗套。他在写文章或讲话中使用的比喻,,不仅以其生动形象性而被赋予了鲜活的生活力,以幽默风趣令人忍俊不禁,而且以其通俗性深入浅出地说明了许多深奥的道理。1945年8月,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会见文艺界进步人士,当有人向他介绍著名电影演员陶金时,毛泽东笑着说:“啊!沙里淘金。”“沙里淘金”本来是一个成语,比喻做费力大而成效少的事。显然,毛泽东此处是取其褒意,赞扬陶金出类拔萃。陶金自然能悟其意而悦之于心,比听“久仰”之类的“八股”客套话要亲切得多。
  毛泽东与人初识,除了在姓名上做文章,还善于“求同”——寻求与对方的相同相通之处,把自己和对方摆在平等位置,使人产生平易亲切、相遇知音的感觉。毛泽东在重庆谈判间,柳亚子推荐画家尹瘦石为毛泽东画像。毛泽东一见柳、尹来到,连忙伸出手来:“欢迎,欢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柳亚子向毛泽东介绍了尹瘦石,毛泽东紧握画家的手,摇了几摇说:“喔,艺术家!文以载道,诗以言志,艺术人才是极为重要的!延安有一所鲁艺,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不过,那里的艺术家都是窑洞里培养出来的‘土包子’噢。”
  尹瘦石忙说:“我也是‘土包子’,没有留过洋的……”毛泽东大笑:“我们彼此彼此了。我只读到师范,没有进过大学。恩来他们去法国勤工俭学,我也没有去。我是觉得对中国的问题还未充分了解,首先需要好好研究一下,就一头钻进线装书里研究历代兴亡史了。不过,我对于美术却研究甚少。记得小时候,最不耐烦的是图画,在纸上画了一条横线、一条弧线就交卷。先生问我画的是什么,我说,这是李太白诗意:‘半壁见海日’!”话毕,朗声大笑。
  毛泽东从艺术的宗旨切入,引出“土包子”这一形象用语作比喻,一下子就找到了与尹瘦石共同的话题,缩短了与尹瘦石之间的距离。尤其是那个“半壁见海日”的故事,信手拈来而又话不离题,趣味横生而又文雅不俗,简直使尹瘦石相见恨晚了。
  综上所述,毛泽东的语言说服艺术是“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在全新历史时期和全新的文化条件下的最高典范,也可以说是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和现代的语言运作的功效性和方法论的科学性的最高成就。毛泽东的语言说服艺术熔铸了古今汉语的精华,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毛泽东是举世尊敬、雄绝千古的语言大师,其不朽的著述和言论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上一篇:毛泽东的读书法     下一篇:外国精英眼中的毛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