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点符号用法规范

标点符号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4-11-2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佚名  
  一.句号的误用
  1.语气强烈的祈使句误用句号
  如:小王气愤极了,高声喊道:“你给我出去。”
  “你给我出去”不是一般的陈述句,而是一种感情强烈的祈使句,用句号不足以表达这种愤怒情绪,应该为叹号。
  2.在句意连贯处误用句号
  如:没有朋友,一个人是孤单的,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爬山没有劲,打球没有趣,连看电影、看比赛,都缺乏滋味。
  句中“爬山”后边的几个句子都是对“做什么事都很难顺心”的具体说明,句意是连贯的,可见“顺心”后面应该为冒号。这样,文气就变得通畅了。
  3.并列复句的分句间误用句号
  如:小张为人忠厚,对自己严格要求,说到做到。对他人则宽大为怀,热情周到。
  这是一个并列复句,“为人忠厚”后面有四个小句,实际上是两个并列的关系分句,“说到做到”后边的句号用得不对,应该为分号。
  二、问号的误用
  1.否定陈述句误用问号
  如:发现的这具女尸无头、无手,没有办法从面部特征和指纹上查明死者是谁?
  实质上这是一个否定性的陈述句,“谁”并不是表示疑问,而是表示指称(不定指),句末的问号是误用,应改为句号。
  2.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如:至于谁来当我们出版社的总编辑?直到现在还没有人知道。
  上面句子里,虽有疑问代词“谁”,但并不是疑问句。“总编辑”后边的问号用错了,应该为逗号。
  3.间接引语中的陈述句误用问号
  如:座谈会上有人问他对目前相声表演中出现的新形式,如男女对口相声、电吉他相声、群口相声有什么看法?
  句中虽然出现了“问”字,但是整个句子只是陈述提出的情况,属于间接引语,并没有直接引用说话人的疑问句,语调也是平缓的,显然是个陈述句。句末的问号,应改为句号。
  4.选择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
  如:请问:到底是生来就盲的人比半道才盲的人幸福呢?还是恰恰相反。
  这是一个由关联词语“是……还是……”关联两个候选项的选择问句。既然是一个问句,不管有几个候选项,就都只能在句末用问号。应把句中的问号移到句末,在句中原来问号的位置用逗号。
  5.主谓倒装的疑问句中问号的位置错误
  如:怎么还不来呀?校长。
  这是个疑问句,应该用问号。但为了表达上的需要,先说谓语,然后补出主语。在这种情况下,问号仍应该用在疑问句的末尾,谓语后边一般用逗号点断。如果句子很短,主语是个单音节词,同前边的谓语连得很紧,谓语后边也可以不点断。如:不去吗你?
  三、叹号的误用
  1.陈述句末误用叹号
  如:对烧伤面积达到90﹪的张光春,有的医生就觉得是无能为力的!
  这个句子虽带有一定感情,却是个地道的陈述句,可见句末的叹号应改为句号。
  2.疑问句误用叹号
  如:“这个人怎么买人家的东西竟不给钱!”老板娘闷闷不乐地问道。
  这是个疑问句,虽然感情强烈,但基本上还是个疑问句,引语中的叹号不妥,应该为问号。
  3.句子内部误用叹号
  如: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啊!在全面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时期里,将焕发青春,变得更壮丽。
  开头的“伟大祖国的壮丽山河啊”是整个句子的主语,不是一个独立的句子,而叹号却是一种句末点号。因此“啊”后边的叹号属于误用,应改为逗号。全句的末尾“变得更壮丽”后应该用叹号,因为这是一个感叹句。
  四、冒号的误用
  1.在没有停顿的地方用了冒号
  如:我急忙从车上跳下来,说了声:“王大爷再见!”就往家里走。
  这个句子是个陈述句,“说了声”跟“王大爷再见”之间没有停顿,“说了声”后边的冒号是多余的,应该删去。同时,“再见”后边的叹号也应删去。
  2.总起与分述之间,该用冒号却误用逗号
  如:更让人担心的是她的身体状况,经常出现阵发性潮红,一阵阵发热、出汗;常感头疼目眩,心悸恶心;四肢麻木无力,腰酸背痛;晚上更是翻来覆去睡不着觉,严重影响白天的工作。
  这是一个总分式的多重复句,在总起与分述之间应该用冒号,即应把“状况”后边的逗号改为冒号。
  3.一个句子中误用了两层冒号
  如:“我们认为:不犯错误的人只有两种:一种是已经去世的人,另一种是还没有出生的人。
  一个句子中不能出现两层冒号。或者把第一个冒号删去,或者把第二个冒号改为逗号。
  五.分号的混用
  1.内部无停顿的并列成分之间误用分号
  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是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在人们的消费中占更加重要的位置;二是发展型消费和享受型消费大众化。
  句中各并列部分内部没有逗号,分号应改为逗号。
  内部无停顿的并列成分之间,只有在这些成分充当宾语或宾语的同位成分,并且需要强调它们各自的独立性时,才用分号。
  如:本书把汉语规范文件分成以下几个部分:汉字;标点符号和数字用法;普通话;汉语拼音;词汇。
  2.多重复句的第一层,需要用分号时误用了逗号
  如:因为语言文字问题不同于其他问题,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我国的文化教育还不普及,社会语文水平有待提高,而且还有近一亿文盲,所以对语言文字使用不合规范的,不能简单地认为是违法而给予处罚,那样不会有好效果。
  这是一个由六个分句组成的多重复句,第一层是因果关系,前边四个分句讲因,后边两个分句讲果。为了使句子内容层次分明,“文盲”后边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3.并列词语之间误用分号
  如:《雷雨》中的人物对话;《红楼梦》里的心理描写;《水浒传》中故事情节的铺叙都极富特色。
  这个句子中,并列的三项既不是并列的分句,也不是需要突出并列关系的宾语,而是主语内部的三个并列项,因此应把分号改为顿号或逗号。
  六、逗号的误用
  1.两个句子间误用逗号
  如:马来西亚政府为了吸引外资,鼓励私人办学,结果私人大学一下子冒出上千所,由于其办学资质没有统一规范,我们推荐学生留学马来西亚时,也就只能依据我们自己的不太全面的了解。
  这段话的停顿处全用逗号,似乎是一句话,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这段话有两层意思:前半段是说马来西亚私人大学的情况,后半段是说作为“中介”的“我们”的无奈,所以,应把“上千所”后边的逗号改为句号,句子表达的意思才清楚。
  2.充当状语的“把”字短语后面误用逗号
  如:演员孙飞虎饰演蒋介石真绝了。我看了电影《西安事变》后,一直把电影中的蒋介石,当作真的蒋介石。
  句中“把电影中的蒋介石”这个介宾短语是“当作”的状语,它跟所修饰的“当作”联系十分紧密,两者中间的停顿使得文意不连贯,可见“把电影中的蒋介石”后边的逗号是多余的,应当删去。
  七、顿号的误用
  1.在并列的几个谓语之间误用顿号
  如: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贪婪、不是恐惧、也不是激烈竞争所引起的战斗能量。商业世界中最强大的力量依然是爱。
  “不是贪婪”等三项,虽然是并列关系短语,但它们都是充当谓语的,因而构成三个分句,并列的分句之间不能用顿号,应改为逗号。
  2.在没有停顿的地方误用顿号
  如:①他们兄、弟俩很和睦。
  ②这个人大概有三、四十岁了。
  上面两个句子中的顿号都用在没有停顿的地方,是错误的,应该删去。
  3.两层以上并列关系的词语之间误用顿号
  如:请将此文件抄报市委副书记陈立、市常委、宣传部长张如等领导同志。
  在这个句子里,两个人的名字构成第一层并列关系,张如的两个职衔是第二层并列关系,两个层次都用顿号势必造成层次混乱。应在第一层次用逗号,第二层次用顿号,即张如两个职衔之间保留顿号,而将“陈立”后的顿号改为逗号。
  4.书名号或引号连用时多用了顿号
  并列的成分如果完全是带引号或带书名号的短语或文章、书籍组成,那么并列成分之间不能用顿号。
  如:①课文《拿来主义》中的“大宅子”“鱼翅”“鸦片”“烟灯和烟枪”“姨太太”等,分别比喻什么?
  ②第五册中的《阁夜》《旅夜书怀》《客至》《咏怀古迹(其三)》《登岳阳楼》都是杜甫后期著名的律诗代表作。
  但是,如果在这类并列成分之中,还有其他的词语,则仍需要使用顿号。
  如:①斯汤达的《红与黑》、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狄更斯的《双城记》、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都是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