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折号”和“括号”的区别

标点符号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4-05-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佚名  
  破折号的形式为“——”。破折号和括号都有标明补充说明的语句的作用,而且,有时破折号之前还有其他标点。这是怎么一回事?怎样区别?让我们先来看两个句子:
  例(1)杨二嫂发见了这件事,自己很以为功,便拿了那狗气杀(这是我们这里养鸡的器具,木盘上面有着栅栏,内盛食料,鸡可以伸进颈子去啄,狗却不能,只能看着气死),飞也似的跑了,亏伊装着这么高低的小脚,竟跑得这样快。(鲁迅《故乡》)
  例(2)过了一会儿,又听见一个说:“怎么,你们都走啦?难得来一趟,自由自在地洗个澡,也不多玩一会儿。——哎呀!我的衣裳哪儿去了?谁瞧见我的衣裳啦?”(《牛郎织女》)
  例(1)用的是括号,虽然有标明补充说明语句的作用,但是,破折号标明的补充说明性语句是正文的一部分,比较重要,需要读出来,而括号标明的补充说明性语句不是正文,一般可以不读出来。例(2)在表示话题或谈话对象突然转变,或语意有所跃进的时候,破折号的前面常常用个句末点号,用以表示破折号前面的话语和意思的完整性与独立性。
  一、表示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解释说明前面的话的内容。
  这是破折号的常见的用法。例如:
  (1)1927年8月1日早晨,一个指挥员挥着左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马灯,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
  (2)迈进金黄色大铜门,穿过宽阔的风门厅和衣帽厅,就到了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中央大厅。
  (3)哦!这是她带的最后一个孩子——第19个(4)她笑着说:“红薯稀饭——我们的年夜饭。”
  明确:
  (1)“马灯”解释了作起义“信号”的工具,说明了“士兵们举着”的具体事物。(2)“中央大厅”解释说明“大会堂建筑的枢纽部分”的内容。(3)“第19个”解释了她带的最后一个孩子是谁。(4)“我们的年夜饭”是为了解释“红薯稀饭”作为特定时间里的食物,强调了当时物质生活的贫穷。
  二、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这种用法一般针对特定的语境而言。例如:
  (1)其实,那套数只是书脊上檫破一点,属于轻伤,用个纸一包就解决了——这值得大惊小怪地出谋划策吗?
  (2)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3)和风吹送,翻起了一轮一轮的绿波,——这时你会真心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若不是妙手偶得,便确是经过锤炼的语言的精华。
  (4)“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明确:
  以上四句都表示话题的意思转折。(1)“这值得大惊小怪地出谋划策吗?”与前面“用个纸一包”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话题突然转换,表示善意的批评。(2)前面讲“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这是说“豆”,可突然一转,说到了“戏”,意思发生了转折,看似悖理,其实,作者要引起读者思考的在于:正是因为看社戏的情趣才会留下吃豆子的美好回忆。所以,使用了破折号。(3)前面说“一轮一轮的绿波”,后面转到“佩服昔人所造的两个字‘麦浪’”上去了。这是触景生情,移情入境的思维跳跃,表明了作者此刻无比欢快的心情。(4)破折号前面的话是对大热天的烦躁与诅咒,而后面的话突然转向对小王的的问话上去了,所以用破折号前后意思构成了转折。
  三、表示声音延长,拟声词后往往用破折号。
  例如;
  (1)我们对着高山喊:“周——总——理——”
  (2)“呜——”火车开动了。
  (3)于是她使劲地张了张嘴:“浩——波——”,发出三天来第一个声音,然后,她吃力地伸过手来抓住孩子的小手
  明确:
  (1)“周——总——理——”每个字节后的破折号表示呼喊声的延长,传达出全国各族人民对周总理的无限深情的缅怀和爱戴。(2)“呜——”摹拟火车的声音以及它的声音的延长。(3)“浩——波——”表示说话人非常吃力,与其说是声音的延长,倒不如说是声音的断断续续。
  四、破折号的其他用法:
  使用正、副标题时,副标题用引号表示;事项列举分承,各项之前用破折号。例如,
  (1)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瞻仰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2)路——都市大动脉;立交桥--动脉栓塞通。岂止是动脉栓塞通呢,人们还说它是:——跨越时间的桥。——节油养车的桥。——保障安全的桥。——美化环境的桥。(刘宗明《北京立交桥》)
  明确:
  (1)使用正、副标题时,正标题(也叫“主标题”)在上,副标题在下。正标题表示写作目的,副标题之前用破折号,表明写作的对象和内容。(2)后面的四个破折号表示段落的开头,用它可以减少表示层次的序号,从而使段落层次更加分明、清晰。
 
上一篇:方括号的用法     下一篇:分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