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异读谈片

拼音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07-02-02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佚名  
  有不少汉字,在作为姓氏时有它特殊的读音,这在姓氏学上被称为“异读”。出现异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姓氏中保留了古音,以及受地方方言影响所致。

  常见的姓氏用字异读有:区,Ou音欧;仇Qiu音求;秘,Bi音闭;洗,Xian音显;解,Xi音谢;折,She音舌;单,Shan音善;朴,Piao音瓢;翟,Zhai音宅;查,Zha音渣;万俟,MoQi音磨其;尉迟,YuChi音玉迟,等等。分清这些,对语文教师、播音员等一般语文工作者不是难事。

  在推广普通话,开展普通话水平培训测试中,正音也是重要内容。而姓氏正音是特别要注意的。但在现实社会交际中并非那么简单。汉语一字多音而造成关于姓名音讹方面的错杂。

  有这么个笑话:一位姓“乐”,名“乐乐”的书生考上了状元。这天皇帝坐早朝,要接见新科状元,就叫太监喊乐上来朝见。太监传旨道:“乐乐乐(le)上殿,”过了片刻,下面没有动静。太监想到乐还可读yue,于是又传旨道:“乐乐乐(yue)上殿”,还是没人上来。旁边一位老太监自恃学识渊博,小声说:“乐要念yao”,太监恍然大悟,忙又改口叫道:“乐乐乐(yao)上殿,但仍然不见人上来。皇帝龙颜不悦,道:“这是怎么回事?”主考官忍不住笑着说:“新科状元的姓名要读Yue Le -yao”。太监赶紧照此传旨,语音刚落,新科状元就乐颠颠地跑了上来。这则笑话告诉我们,有的汉字一字多音,识别姓名时要倍加小心,否则就容易闹笑话。

  据说,有一位姓“不”的老先生到邮局取汇款,邮递员叫“不(bu)某某,你的汇款。”不在姓氏中应Biao,于是这位不先生只得说:“我姓Biao,不姓Bu。”邮递员莫名其妙,以为别人写错了,不由分说,就把汇款单又退回去了。这些问题翻翻字典还是可以对付的。

  本人所工作的镇江地区,眭姓较多,分布在镇江市区、丹阳市,两地虽然不属于一个方言区,但眭姓人士几乎都不愿意称他们Sui 先生、Sui 同志。他们自称姓Xu,还说不是“言午许”,而是“目圭xu”,周边群众也只好改口。眭氏世代相传,保存了古音。又如佴姓,江苏有几个县市都有。句容市陈武有佴池,那里的佴姓人士都按词典上称“姓Nai”。而江北的江都市昌松波斯庄,是一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古老村落,那里的佴姓人都自称“姓Ni ”,说是祖先从江南苏州迁徙过来,苏州话里“耳朵”发音作ni duo 。后来我又遇到一位佴姓官员,他不愿意别人叫他Nai 处长,自称姓Mi。听说写《人到中年》的作家谌容,在许多场合都强调自己叫“Shen Rong ”。镇江西南乡的谌姓人口,祖籍河南。也自称姓“Shen”。谌在《新华字典》里注音为Chen

  在读音方面,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和不同方言区的差异,许多汉字在读者方面歧异颇大,随着语言的发展,虽逐渐统一起来,但由于人们不愿“苟且”自己的姓氏,生活交际中“姓从主人”,包括读音和写法,所以不少音变现象在姓名中得以保留。尽管它违背了常识,但我们仍不得不遵守这种变形的读法,否则一是其人不予理会,还有可能给人留下见识短浅的话柄。

  像姓氏方面,谌读Shen不读Chen,盖读Gai、Ge都行,宓为Mi、Fu两读,单为Shan、Dan两读,解为Jie、Xie、Hai、Sai四种读音,亓为Qi Ji ,郇为Xun Huan,费为Fei Bi,都是两读;隗Kui Wei为两读等等。

  同一个作为姓氏的汉字,由于有两个读音,就很有可能代表了两个不同的姓,而且不一源流。如:“乐”姓,北方读音与“月”字同,而南方读音则与“勒”字同音;“召”姓,汉族人读者作“少”,而傣族人则读作“赵”;原籍在中原一带的“覃”姓,读音作“谈”,而注籍两广或壮族的则读音与“秦”字同。这些同字不同音者,基本上分别表示不同的姓,不能认为是同一姓氏在不同地区、不同族属的不同读法。

  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最重要的载体,姓氏作为炎黄子孙的源远流长的重要符号,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因此姓氏异读现象必须加强研究,区别对待,尤其是海内外华人来往越来越密切,寻根问祖愿望越来越强烈,我们不能捧着本字典,用《通用语言文字法》来对待这一类并不通用的“异读”问题。
 〖你正在浏览《》提供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