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用“拾级而上”
语文常识
庄诚
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写的是贵州山区生活。第三章写到书中主人公柯碧舟代替别人到 望哨棚,必经一条山道;关于这条山道,作者是这样写的:“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这里,一连用了三个定语:两人宽、拾级而上、青岗石。第一个是说明山道的宽窄,第二个想来是形容地势的高低,第三个则是交代山道构成的材料,再加上后面的“忽陡忽缓,忽弯忽拐”,这条山道留给读者的印象是清晰的。遗憾的是,“拾级而上”用得不妥。
作者这里写的是“道”,而“拾级而上”只能用于人,是对于人在山道上逐级攀登的一种动态描写。关于“拾级”,历代学者的说法并不一致。东汉的郑玄读拾为涉,“拾级”即涉历梯级。唐代的颜师古则认为此说“近乎穿凿”,“拾者犹如一一拾取”。涉历也好,拾取也罢,学界尽可继续探讨;“拾级”不能用来形容山道自身,则是显而易见的。
长篇小说《蹉跎岁月》写的是贵州山区生活。第三章写到书中主人公柯碧舟代替别人到 望哨棚,必经一条山道;关于这条山道,作者是这样写的:“两人宽的拾级而上的青岗石山道,忽陡忽缓,忽弯忽拐……”
这里,一连用了三个定语:两人宽、拾级而上、青岗石。第一个是说明山道的宽窄,第二个想来是形容地势的高低,第三个则是交代山道构成的材料,再加上后面的“忽陡忽缓,忽弯忽拐”,这条山道留给读者的印象是清晰的。遗憾的是,“拾级而上”用得不妥。
作者这里写的是“道”,而“拾级而上”只能用于人,是对于人在山道上逐级攀登的一种动态描写。关于“拾级”,历代学者的说法并不一致。东汉的郑玄读拾为涉,“拾级”即涉历梯级。唐代的颜师古则认为此说“近乎穿凿”,“拾者犹如一一拾取”。涉历也好,拾取也罢,学界尽可继续探讨;“拾级”不能用来形容山道自身,则是显而易见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趣解汉字
下一篇:“排揎”不是“排遣”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