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怎样解放孩子的?
成长的摇篮
孙云晓
教育孩子似乎是千头万绪的事情,其实用八个字可以概括精髓,即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因此,发现孩子与解放孩子,应当成为父母们与教师们的座右铭。
我是怎样发现孩子的?
大人们常常抱怨孩子不懂道理,可我的观察结果相反,即孩子往往比大人讲道理,也比大人客观公平。
譬如,和许多父母一样,我们也要求女儿多穿衣服,可她常常不愿意多穿。有时候双方争执不下,女儿就去打电话听天气预报,以气温高低来决定穿多穿少。细想一下,女儿的态度是科学的,而大人则是感情性的,并不如孩子明智。
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有下面几件事:
1.AA制
女儿上中学之后,由于离家远,有时在外边吃饭,偶尔也乘出租车,可她并未多向家里要钱。
我有些担心:她请别人吃饭或打车的钱从哪里来呢?不能总让别人花钱吧?谁知,女儿听了我的心事一乐,说:
“你怎么净瞎操心哪,我们都是AA制,一起吃饭、打车都是AA制,各花各的钱。”
我愣了一下,问:
“都是同学,好意思吗?”
“嘁,谁像你们大人那么虚伪?没钱也装大款!我们是穷学生,没人不好意思。5人打车,一人二块,自动出钱。”
女儿的话点到大人的痛处了。试想,我们请朋友吃饭,即使手头再紧张,也不好意思实行AA制,只好穷大方吧。可今天的孩子轻松地抛弃了成人的一身酸气,比我们更勇敢地走入市场经济的社会。
2.珍惜自己的权利
一年夏天,女儿学校的校长对我说,暑期有一个国际海洋夏令营,给我女儿一次参与的机会。校长如此关照,学生父母能不千恩万谢吗?事情就这么定下来,虽然女儿知道后反应平淡。
不久,开始办理夏令营手续。6天活动,交费1600元,我知道价格偏高,可还能去砍价吗?只能乖乖如数交钱。
谁知,女儿参加夏令营的事前培训之后,回家宣布:
“这个夏令营是骗人的6天改5天,又没有多少海洋活动,我不去了!”
“钱都交了,怎么能不去呢?”
“退钱呗,有什么了不起的!”
女儿态度挺坚决。
这件事让我有些犯愁。校长给的机会,怎么好意思退?再说,多一天少一天有什么大区别?去了就会有收获嘛。这种惯性的理由在我心中上升的时候,另一种声音响了起来:“要做孩子的法官,先当孩子的律师。”
我突然意识到,女儿的态度是有道理的,而一味忍让的态度不应让孩子接受,为什么不就势给孩子一次机会呢?
我调整了一下心态,平静地说:“去不去参加夏令营是你的权利。如果决定不去,你要负责向有关老师解释清楚,并办好退营的手续,行吗?”
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明白,退营是一件极麻烦的事,谁办夏令营愿意参加者退呢?况且,这一次是区、校两级参与,又已经到了出发前的培训阶段。不料,女儿却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女儿办妥了全部退营手续,1600元钱如数交回。
3.热心外事活动
不知别的父母怎么看法,我时常担心如今的孩子不会关心别人,有时还显得待人冷淡,今后怎么与人相处呢?
也许,与独生子女的背景有关。他们从小习惯了受人照顾,却很少去照顾别人。父母太心疼孩子,百般呵护,怎么肯让娇宝贝委屈自己呢?于是,有些独生子女已经习惯了只关心自己的生活。
可是,我意外地发现,女儿对参加民宿(Homestay)活动非常热心。所谓民宿活动,就是互不相识的人到对方的家里去生活一段时间,同吃同住同活动,以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女儿所在的中学开设日语课,又恰好有民宿项目,与日本交流频繁。
女儿热心与人交流,父母怎能不欣慰与支持呢?于是,陆陆续续,女儿先后领回三个日本女孩来家民宿。
领回一个外国孩子,又要住又要吃又要出去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挺麻烦的事。可是,女儿却格外积极,每次都把自己住的房间倒出来,还总带领人家东奔西走。我和妻怀疑“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女儿身上的独生子女病何时不见了?于是,我们也要求女儿:人是你主动领回来的,你就要独立负责照顾人家,我们只是配合你。
“行!没问题!”
女儿充满自信,什么都答应。果然,三批日本人来来去去,都是女儿负责,除了自己丢了钱包和相机,别的意外什么也没发生。
这件事引起我的深思:孩子的潜能无限,是我们成人的包办代替束缚了孩子。其实,被人过度关照未必幸福,而照顾别人未必不快乐。女儿在接待日本学生来家民宿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成功的用日语交流,成功的与异国伙伴相处,这是一种难得的快乐,所以,孩子有强烈的兴趣。
类似的故事多得讲不完,而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比较美满,原因何在?也许用一句话可以讲透原因,即: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一向信奉自己的教育格言: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试想,有了了解的愿望和尊重的态度,还有什么矛盾不可以化解呢?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渐渐升华,即不仅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而且还要向孩子学习,与其一起成长。
我是怎样解放孩子的?
写下这个标题,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这似乎抬高了自己而贬低了孩子。实际上,父母与孩子是在相互解放或者相互束缚,只不过前者是成功的,后者是失败的。我的感受是,孩子一直在解放我,而我也在解放孩子。
回想一下,在解放孩子方面,我有以下较深的印象。
1.从重点学校的压力下解放出来
1995年,女儿临近小学毕业时,老师通知学生父母去学校开会,内容是毕业考前动员。
坐在窄小的椅子上,我发现这个会简直像生死大战动员会。现实明摆着,想让孩子将来上大学吗?那就要让孩子上重点中学,可上重点不容易,前三名才有希望。一个班50多个学生,考前三名谈何容易?那就准备钱吧,当时的行情好像是区重点中学5万元,市重点中学8万元。不过,考分太低了,5万,8万也不行!可是,花了高额学费,进了重点中学的门,学生又是怎样的心理感受呢?会不会如坐针毡四面楚歌?
果然,女儿表示不愿去重点中学活受罪。一个不到13岁的小女孩发出了哀哀而愤怒的声音。中国的教育怎么啦?九年义务教育不是国民素质教育吗?不是合格教育和成功教育吗?怎么成了选拔淘汰教育?这不成了失败教育吗?一个人人成功的教育被扭曲为多数人失败的教育,这是谁的发明?又代表谁的利益?其目的何在?
我的心在颤抖。
不久,女儿提出要报考非重点的月坛中学。这是一所全北京招生的日语特色学校,提前招生和录取。
妻立即表示反对。她是北京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的,一直与日本打交道。她认为学日语太窄,将来发展空间受限制,还是主张女儿力争进入重点中学,学习英语。毫无疑问,妻子的担心是存在的,学任何语种都会受到某些限制。
于是,女儿选择什么中学成了我家的争论焦点。我的观点:第一,将有关信息告诉女儿,然后,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第二,发挥优势,先生存而后发展。女儿学日语固然窄一些,但可与母亲用日语对话,加上月坛中学对外交流多,会比学英语进步快,机会多,生存能力强。
争论的结果是女儿轻松考入了月坛中学,免去了升初中的大考之苦,也免去了升高中的考试压力。关于这一点,妻至今仍与我争论,她认为这是失误,误在让孩子缺乏大考的磨砺,从而对高考不利。她至今后悔当初没有说服我们。
女儿在月坛中学6年,总起来是轻松愉快的,成绩处于良好状态。4次接待日本人来家民宿,两次赴日本民宿,并做了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研究,出版18万字个人作品集。试想,一个中学生取得如此的成绩,难道不是成功吗?更重要的是,她免受了应试教育更多的折磨,拥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并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不是幸运吗?我始终认为,考试是重要的,学历也是重要的,但比考试和学历更重要的是人格,是使人能够获得真正幸福的健康人格。
2.从分数和名次中解放出来
应试教育在中国有天罗地网,谁也休想完全逃脱。因此,女儿虽然选择了非重点的日语特色中学,也时常为考试成绩及名次所累。是的,大家都在比名次,你怎么潇洒得了?
坦率地说,女儿的学习成绩并不优异,有些科目还挺弱,但我认为女儿已经努力了,是个好学生。自然,她也惶惑过、懒惰过、叛逆过,但对一个青春期少女来说,这些不都很正常吗?即使一个成年人,一个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人,也未必不出现类似问题,为何苛求于一个孩子呢?
于是,我不怎么在意女儿的考试分数和名次,尽力缓解她在考试期间的紧张心理。
有一天晚上,我和妻请女儿去看芭蕾舞剧《天鹅湖》。
正在读初二的女儿一听,马上拒绝,说:“我不去,明天考物理呐!”
我拍拍她的背,说:“看《天鹅湖》比考物理收获大。再说,学物理也不差一个晚上,考什么样算什么样嘛。”
教育孩子似乎是千头万绪的事情,其实用八个字可以概括精髓,即发现儿童和解放儿童。因此,发现孩子与解放孩子,应当成为父母们与教师们的座右铭。
我是怎样发现孩子的?
大人们常常抱怨孩子不懂道理,可我的观察结果相反,即孩子往往比大人讲道理,也比大人客观公平。
譬如,和许多父母一样,我们也要求女儿多穿衣服,可她常常不愿意多穿。有时候双方争执不下,女儿就去打电话听天气预报,以气温高低来决定穿多穿少。细想一下,女儿的态度是科学的,而大人则是感情性的,并不如孩子明智。
最让我感触深刻的有下面几件事:
1.AA制
女儿上中学之后,由于离家远,有时在外边吃饭,偶尔也乘出租车,可她并未多向家里要钱。
我有些担心:她请别人吃饭或打车的钱从哪里来呢?不能总让别人花钱吧?谁知,女儿听了我的心事一乐,说:
“你怎么净瞎操心哪,我们都是AA制,一起吃饭、打车都是AA制,各花各的钱。”
我愣了一下,问:
“都是同学,好意思吗?”
“嘁,谁像你们大人那么虚伪?没钱也装大款!我们是穷学生,没人不好意思。5人打车,一人二块,自动出钱。”
女儿的话点到大人的痛处了。试想,我们请朋友吃饭,即使手头再紧张,也不好意思实行AA制,只好穷大方吧。可今天的孩子轻松地抛弃了成人的一身酸气,比我们更勇敢地走入市场经济的社会。
2.珍惜自己的权利
一年夏天,女儿学校的校长对我说,暑期有一个国际海洋夏令营,给我女儿一次参与的机会。校长如此关照,学生父母能不千恩万谢吗?事情就这么定下来,虽然女儿知道后反应平淡。
不久,开始办理夏令营手续。6天活动,交费1600元,我知道价格偏高,可还能去砍价吗?只能乖乖如数交钱。
谁知,女儿参加夏令营的事前培训之后,回家宣布:
“这个夏令营是骗人的6天改5天,又没有多少海洋活动,我不去了!”
“钱都交了,怎么能不去呢?”
“退钱呗,有什么了不起的!”
女儿态度挺坚决。
这件事让我有些犯愁。校长给的机会,怎么好意思退?再说,多一天少一天有什么大区别?去了就会有收获嘛。这种惯性的理由在我心中上升的时候,另一种声音响了起来:“要做孩子的法官,先当孩子的律师。”
我突然意识到,女儿的态度是有道理的,而一味忍让的态度不应让孩子接受,为什么不就势给孩子一次机会呢?
我调整了一下心态,平静地说:“去不去参加夏令营是你的权利。如果决定不去,你要负责向有关老师解释清楚,并办好退营的手续,行吗?”
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明白,退营是一件极麻烦的事,谁办夏令营愿意参加者退呢?况且,这一次是区、校两级参与,又已经到了出发前的培训阶段。不料,女儿却毫不犹豫,一口答应下来。
第二天,女儿办妥了全部退营手续,1600元钱如数交回。
3.热心外事活动
不知别的父母怎么看法,我时常担心如今的孩子不会关心别人,有时还显得待人冷淡,今后怎么与人相处呢?
也许,与独生子女的背景有关。他们从小习惯了受人照顾,却很少去照顾别人。父母太心疼孩子,百般呵护,怎么肯让娇宝贝委屈自己呢?于是,有些独生子女已经习惯了只关心自己的生活。
可是,我意外地发现,女儿对参加民宿(Homestay)活动非常热心。所谓民宿活动,就是互不相识的人到对方的家里去生活一段时间,同吃同住同活动,以促进多元文化的交流。女儿所在的中学开设日语课,又恰好有民宿项目,与日本交流频繁。
女儿热心与人交流,父母怎能不欣慰与支持呢?于是,陆陆续续,女儿先后领回三个日本女孩来家民宿。
领回一个外国孩子,又要住又要吃又要出去玩,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挺麻烦的事。可是,女儿却格外积极,每次都把自己住的房间倒出来,还总带领人家东奔西走。我和妻怀疑“太阳从西边出来了”,女儿身上的独生子女病何时不见了?于是,我们也要求女儿:人是你主动领回来的,你就要独立负责照顾人家,我们只是配合你。
“行!没问题!”
女儿充满自信,什么都答应。果然,三批日本人来来去去,都是女儿负责,除了自己丢了钱包和相机,别的意外什么也没发生。
这件事引起我的深思:孩子的潜能无限,是我们成人的包办代替束缚了孩子。其实,被人过度关照未必幸福,而照顾别人未必不快乐。女儿在接待日本学生来家民宿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成功的用日语交流,成功的与异国伙伴相处,这是一种难得的快乐,所以,孩子有强烈的兴趣。
类似的故事多得讲不完,而每一个故事的结局都比较美满,原因何在?也许用一句话可以讲透原因,即:向孩子学习,与孩子一起成长。
我一向信奉自己的教育格言: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前提是尊重孩子。试想,有了了解的愿望和尊重的态度,还有什么矛盾不可以化解呢?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渐渐升华,即不仅是了解孩子、尊重孩子,而且还要向孩子学习,与其一起成长。
我是怎样解放孩子的?
写下这个标题,我有些不好意思,因为这似乎抬高了自己而贬低了孩子。实际上,父母与孩子是在相互解放或者相互束缚,只不过前者是成功的,后者是失败的。我的感受是,孩子一直在解放我,而我也在解放孩子。
回想一下,在解放孩子方面,我有以下较深的印象。
1.从重点学校的压力下解放出来
1995年,女儿临近小学毕业时,老师通知学生父母去学校开会,内容是毕业考前动员。
坐在窄小的椅子上,我发现这个会简直像生死大战动员会。现实明摆着,想让孩子将来上大学吗?那就要让孩子上重点中学,可上重点不容易,前三名才有希望。一个班50多个学生,考前三名谈何容易?那就准备钱吧,当时的行情好像是区重点中学5万元,市重点中学8万元。不过,考分太低了,5万,8万也不行!可是,花了高额学费,进了重点中学的门,学生又是怎样的心理感受呢?会不会如坐针毡四面楚歌?
果然,女儿表示不愿去重点中学活受罪。一个不到13岁的小女孩发出了哀哀而愤怒的声音。中国的教育怎么啦?九年义务教育不是国民素质教育吗?不是合格教育和成功教育吗?怎么成了选拔淘汰教育?这不成了失败教育吗?一个人人成功的教育被扭曲为多数人失败的教育,这是谁的发明?又代表谁的利益?其目的何在?
我的心在颤抖。
不久,女儿提出要报考非重点的月坛中学。这是一所全北京招生的日语特色学校,提前招生和录取。
妻立即表示反对。她是北京大学日语专业毕业的,一直与日本打交道。她认为学日语太窄,将来发展空间受限制,还是主张女儿力争进入重点中学,学习英语。毫无疑问,妻子的担心是存在的,学任何语种都会受到某些限制。
于是,女儿选择什么中学成了我家的争论焦点。我的观点:第一,将有关信息告诉女儿,然后,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第二,发挥优势,先生存而后发展。女儿学日语固然窄一些,但可与母亲用日语对话,加上月坛中学对外交流多,会比学英语进步快,机会多,生存能力强。
争论的结果是女儿轻松考入了月坛中学,免去了升初中的大考之苦,也免去了升高中的考试压力。关于这一点,妻至今仍与我争论,她认为这是失误,误在让孩子缺乏大考的磨砺,从而对高考不利。她至今后悔当初没有说服我们。
女儿在月坛中学6年,总起来是轻松愉快的,成绩处于良好状态。4次接待日本人来家民宿,两次赴日本民宿,并做了中日中小学生勤苦状况对比研究,出版18万字个人作品集。试想,一个中学生取得如此的成绩,难道不是成功吗?更重要的是,她免受了应试教育更多的折磨,拥有了丰富的人生体验,并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这不是幸运吗?我始终认为,考试是重要的,学历也是重要的,但比考试和学历更重要的是人格,是使人能够获得真正幸福的健康人格。
2.从分数和名次中解放出来
应试教育在中国有天罗地网,谁也休想完全逃脱。因此,女儿虽然选择了非重点的日语特色中学,也时常为考试成绩及名次所累。是的,大家都在比名次,你怎么潇洒得了?
坦率地说,女儿的学习成绩并不优异,有些科目还挺弱,但我认为女儿已经努力了,是个好学生。自然,她也惶惑过、懒惰过、叛逆过,但对一个青春期少女来说,这些不都很正常吗?即使一个成年人,一个有相当社会地位的人,也未必不出现类似问题,为何苛求于一个孩子呢?
于是,我不怎么在意女儿的考试分数和名次,尽力缓解她在考试期间的紧张心理。
有一天晚上,我和妻请女儿去看芭蕾舞剧《天鹅湖》。
正在读初二的女儿一听,马上拒绝,说:“我不去,明天考物理呐!”
我拍拍她的背,说:“看《天鹅湖》比考物理收获大。再说,学物理也不差一个晚上,考什么样算什么样嘛。”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分苹果的启示
下一篇:叶圣陶的“教”与“不教”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