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作业批改的思考

批改技能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02-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批改作业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常规工作,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提高。它对于指导学生学习,检查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案,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实,作业批改情况不仅反应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一定程度上还影响着师生之间的思想、情感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由于日常教学工作繁忙,特别是中高段语文作业种类多、批改任务重等因素,致使多数教师作业批改流于形式,没有真正起到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作用。本人觉得目前作业批改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批改周期长
  当前语文教师多数兼任班主任工作,工作量普遍偏重,班级学生人数基本在40—50之间,教师对作业施行全批全改,会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特别是作文,反馈时间短则两三天,一般为四五天,长的竟达一个星期。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较重,所谓全批全改,多数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地作些圈圈点点,不能做到全面分析,无法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简单的几个符号,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订正效果不明显
  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再加上订正时间的不充裕,学生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修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即使修改也只是订正几个错别字,又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长此以往,问题不断堆积,等到以后发现存在问题,想要补救,就非常困难了。
  4.忽视学生个性
  教师一般只是就作业中共性问题点出来讲评。基本上没有人对作业中的个性问题做很好的解决。而这样不仅对于错误的个性作业没有很好的提点外,对那些即使做对的作业也得不到应有的鼓励。长此以往,我们将无法发现学生的个性差异,新课程下“因材施教”教学原则更无从谈起。
  如何更好地通过作业的批改,来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发挥主体能动性,增强教学效果,并以此来增进师生之间的情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内容。针对上述问题,本人在平时的语文作业批改方面做了一些尝试,想从以下三方面作一些交流:
  一、丰富作业批改方式
  除了最基本的全批全改外,我还尝试了多种多样的作业批改方法,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灵活选择,以便发挥作业的实效。
  1.变换批改地点
  作业批改一般都在办公室,有时可以尽量利用一些自习课、作业整理课、早上或午间课前十几分钟时间在教室里批改,这样可以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和学生打成一片,亲其师而信其道,还可以让学生看到教师工作的辛苦,用教师认真的工作态度对学生进行感化。
  2.注重当堂批改
  因为上课时间有限,对于课堂作业可以经常选择有点难度的题目进行轮流批改,这次改班级左边的一半同学,下次改右边的一半。在批改时,对做得好的和有进步的同学给予及时表扬、鼓励;发现问题,及时指正。也便于及时从学生作业中发现问题,反馈发现教学中不足,对于个别问题因材施教,大范围出现的错误可以当堂改正,节省了教师批改作业、学生订正作业的时间,提高了效率。
  3.适当自批自改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评意识,有些作业做完后,学生对自己的作业先作出判断,认真检查,发现错误立即作上记号并及时改正。比如听写词语、组词、按课文内容填空等一些基础知识类的作业,都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批自改,然后教师再进行二度评判和点拨。而教师在二度评判时要赏罚分明,对于批改仔细、改正认真的学生作业成绩升一级,批改马虎,未能及时发现或改正错误的则作业成绩降一级,以此来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仔细认真的作业习惯。
  4.尝试互批互改
  互批互改可分两种:一是同桌互批,即同桌学生先将作业相互交换,相互判断对错,并要求学生在错误之处批上记号,然后还给本人,同桌相互讨论错误的原因,及时改正。二是小组互批,批改小组通常四人为宜,即前后桌组合。作业批改时,教师提出批改要求,由组长主持,先以某一人的作业做“示范作业”,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这一过程是明确正确答案,集体进行反思的过程。批完“示范作业”,然后逐个自批、互查。无论是同桌互批还是小组互批,最后教师都要全面了解学生“批”和“改”的情况。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对作业的责任心。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使教师及时而全面地掌握信息。
  二、丰富作业批改符号
  “√”和“×”是教师批改作业中最常用的符号。曾经有不少人提议学生作业本中尽量不要出现“×”,别让学生幼小的心灵受挫。其实我认为这些都不是重点,关键是教师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丰富作业批改符号,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老师在批改作业时所运用的符号的意义。当学生拿到老师批改的作业时,一看就明白自己的作业哪儿是正确的,哪儿是错误的,好在什么地方,错又错在什么地方,便于学生加以订正错误。例如我在语文作业批改中尝试着运用了以下几种批改符号:
  (1)“√”表示全部正确。
  (2)“√☆”表示完全正确而且方法巧妙独特或语言生动,并且视学生方法创新或语言生动程度酌情加“☆”。以此来激发学生作业时认真思考的积极性。
  (3)“”表示最普通、最明显的错误,学生直接就能明白错处,提醒学生赶快订正错误。
  (4)“?”表示遗漏。粗心是学生作业时的一种通病,他们常常会丢三落四。针对这种现象,教师批改时,可在遗漏处打上一个小问号,通知学生及时补救。
  (5)“……”表示补充。有些学生由于偷懒或思考不深入等原因,在完成写句子或片段等作业时,会出现不够完整、不够具体等现象,这时教师在合适的位置用“……”提醒学生可以在此处将句子或片段写得更完整、具体,提高学生作业的质量。
  其实,符号多种多样,教师可以根据个人的习惯自由选择,只要能达到目的即可。实践证明,有针对性地运用多种批改符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另外,语文作业中还包括一些朗读、背诵等口头作业和办手抄报、配图等综合类作业。部分学生认为教师对此类作业难以批改与检测,因而完成作业的态度不是很认真,简单应付一下就了事了,个别学生甚至逃避作业。因此对于这类作业我通常采用等级制,以鼓励为主,用“☆”表示最基础的等级,并根据作业完成的优秀程度酌情加“☆”,有时还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比,并将评比结果以“喜报”形式在教室张贴。同时我还将学生此类作业成绩记录于记分册,并和学生单元调研分数挂钩,酌情加分,以此来进一步调动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并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丰富作业批改语言
  评语,是语文作业批改中一种常见的批阅方式,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发展。将评语引入语文作业的批改中,指出其不足,肯定其成绩,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将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1.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好习惯
  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仅要判断正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书面整洁等方面要严格把关。及时用恰当的评语委婉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地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书写认真,但格式正确吗?”等。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切希望,改正缺点。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奋勇前进!”、“和细心交朋友!”、“你的字写得真漂亮,要是能提高正确率,那肯定是最棒的!”。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严谨的学习态度。学生作业做得又快又好,除了打上“☆”外,还可加上各种评语展开竞赛。如“你真棒!”“太出色了!”对于这些陌生而新鲜的评语,学生充满了兴趣,自然使其学习语文的优势得到了顺势迁移。当然,写评语时,语言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热情洋溢,情感交流,激发进取心
  用亲切的第二人称代替冷冰冰的指责;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娓娓叙谈代替严厉的训斥;用诗化的语言、散文般的风格,向学生送去柔柔的春风,融融的阳光;用赞扬、鼓励、企盼、惋惜等热情的语言代替生硬的分数标记;用商量的口气,在一种师生共同探讨的气氛中向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批改作文、日记等作业时,和学生用书面语言进行沟通,学生更乐意接受,能有效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一个学生在日记中写出了自己希望与同学和好如初所做的努力,我在评语中写上“你是一个很有心的女孩,你的行为深深地感动着我!”。有学生把自己捡来一只流浪猫养在家中的故事写到日记里,而且把自己养猫的情节写得很细腻,我在评语中这样写到:“你的爱心有了回报,让你拥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读着你和猫的故事,我仿佛看到了一个天真的孩子和可爱的小猫正在我眼前嬉戏逗笑呢!”……
  教师予以热情洋溢的评价,使学生在受到肯定和表扬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受到教师的亲切与信任,同时也使学生在教师的热切企盼中了解自己作业中的缺点,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间感情的融洽交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