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目标制定策略
备课技能3.体会作者都想象到了什么,能自己展开想象,说说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看到、听到、想到些什么。
4.练笔:用一段话写写自己喜爱的花,注意展开适当的想象。
二:阅读教学目标科学表述
(一)阅读教学目标表述的原则依据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钟启泉主编的《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一书中有这样几个基本观点:“课程目标必须是分层次的;行为目标陈述的两类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与体验性或表现性目标);行为目标陈述的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行为主体应该是学生,而不是教师;行为动词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评估的;必要时,附上产生目标指向的结果行为的条件;要有具体的表现程度。”简单表述就是:学生(行为主体)+行为条件+行为动词及表现程度。当然,在具体表述中可以灵活一些,不一定死抠这种句式,如“学生”可以略去。教学目标表述力求明确、具体、可测。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行为条件指影响学生产生学习结果的限制或范围等。如“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就是影响学习结果“体会句号和逗号的不同用法”的特定课堂情境。
2.行为动词最好用显性行为动词,表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如说出、写出、认出、记住、说明、猜测、作图、解释、区分、辨别、朗读、背诵、概括、修改、独立阅读、写话、作文等。
3.对于不好用外显性行为动词表述的目标,可以用内隐性行为动词加上有关说明或实例来表述。如“开始体会到拼音识字的乐趣,乐于拼读。”“乐于拼读”就是“开始体会到”的有关说明。再如“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能在读书讨论中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理解”“体会”都是内隐性行为动词,“能在读书讨论中说说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就是有关说明。
4.表现程度指学生对目标所达到的最低表现程度,也就是用以评量学习表现或学习结果所达到的程度。如“正确朗读课文”,“正确”就是“朗读课文”的表现程度。
另外,语文新课程提出了新的课程理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规定了全面的课程目标,体现了课程功能的转变,以实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同样规范着教学目标的科学表述问题。其中行为条件就是过程与方法,行为动词和表现程度隐含着要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而这些都是在学生主动自觉的学习条件下进行的,这就是情感态度的范畴了。
(二)例谈教学目标的科学表述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桥》一课提出的的教学目标如下: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应该肯定,目标1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认写分开”准确提出了这一课的识字写字的目标,有操作性和可测性。但是这个教学目标表述方式不一致。前一句子,只把要学习的生字数量列出,欠缺具体指向;后一句子,指向是十分具体了,但又显得啰嗦。最后识字教学一重要原则是音形义结合,这个目标明显是缺少了“义”这个学习要求。所以这个教学目标宜修改为:“能正确读写“咆”等14个生字新词和“狂奔”等7个词语,并在课文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目标2、3和4,虽然准确,但是说得很笼统,操作性和可测性差,等于没有制定。因为,只要放在任何一篇、不管哪个年级的写人叙事的课文,到可以使用。学生学习这一课,的确要做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但是“理解”和“体会”都是内隐性行为动词,只有通过学生的外显行为才能知道,才能测得出来,才能评价学生是否理解到了、体会到了。而且这种目标几乎是万能的,在阅读教学中,哪一课都可以讨得上。都可以说“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这有什么个性可言?这一课课后题2是:“课文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学生能说出答案,岂不是就知道了他是不是理解了课文内容,是不是体会到了文章的思想感情?所以这一条目标不妨改为:理解课文内容,能说说课文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如果再加上方法和过程目标,还可以表述为: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品读有关词句,能说说课文里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自己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这一条是阅读理解感悟的目标。默读是重要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默读也是理解和感悟课文的的手段,所以我把默读和理解感悟的有关目标综合在一条里。
同样道理,目标3也可以改为:说说课文结尾和环境描写的特点,和同学交流这样写的好处。这是学习表达方法的目标,这方面的目标决不可少。这样的预设和表述的教学目标具体明确,可测、可评,有操作性。
总之,确定教学目标要根据年级特点和课文特点,落实课标的阶段目标。在表述上,尽量做到使用显性行为动词,用以表述学生形成的可观察、可测量的具体行为,于不好用外显性行为动词表述的目标,可以用内隐性行为动词加上有关说明或实例来表述。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备课就是备各种可能
下一篇:备课:善于发掘教材的教学价值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