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备课写教案的实效性与针对性

备课技能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07-1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滚滚大潮,猛烈冲击着小学教学管理的陈腐体系。我们多年来一直奉行的教学常规管理,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繁琐滞后的规定要求,机械僵化的检查方式,已经严重挫伤了广大教师改革创新的热情,束缚限制了广大教师创造潜能的发挥。
  随着基础教育改革实验工作的开展,关于如何备课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备课是教师的一项基本的而又至关重要的工作,备课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可见备课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一、备课与教案的关系
  备课是教师独立钻研教材并与教材对话,获得独特的体验和感受的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实际,选择、优化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过程。而教案则是教师把备课中得到的展示在教案本上,只要求写上对教材进行创造性加工的东西,要避免把演讲、讲述的内容作长篇大论的书面抄写。教师要讲给学生的知识要装在教师的头脑里,而不要做详尽的笔录。可以说,教案是备课的集中表现,备课是写教案的基础,两者密不可分,但我们不能把教案等同于备课。
  二、如何提高备课写教案的实效性与针对性的认识
  从总体来说,首先,领导观念要改变。备课管理的实效,即应关注备课的实际用途,引领教师经历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组织教材和选择教学方法等相应的教学准备过程,尽量减少格式化书写等无效劳动,提高备课活动的效率和效益,从而达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其次,还需要教师和领导相互理解,加强沟通。就学校领导而言,要为教师创造成长环境,不要强迫教师进行无效劳动。对教师而言,也要加强师德修养,提高业务素质。
  当然,备课要真正达到实效,真正起到为教学服务的目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职业态度,看其是否有从教的荣誉感,从教的责任心,是否能够真正做到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真正为学生的发展而教。
  从学校的角度来看,营造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是引导教师抓好备课的必要条件。从教学条件的改善,备课资源的准备,特别是在良好的教学条件之下引导教师去熟悉、去运用,让教师在备课中有学习,在学习中有探索,在探索中有发现,在发现中有创新,这也是促进教师有效备课的有效方法。
  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依赖教材、教参和现成的教案等备课用书的做法十分普遍,教案很“规范”,要求有的都有,在教学检查中或职称评比中都能受到好评,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之中,这种教案脱离了教学实际,派不上用场,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当然,关于备课,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其最终目的就是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目前,课后补写教案,频抄教案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本应为教学提供服务的教案,却成了一些教师的“累赘”。出现这样的现象,就需要我们从备课管理的流程上寻找问题的症结所在。
  由于备课更重要的体现在隐性过程中,这个过程教师是否亲身经历了,从教案是无法完全获知的。我们需要把教师从不当管理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学生基本情况出发,从教师自身水平出发,从教学实际出发,引导教师真正经历备课的过程,切实走进教材,走进学生,切实提高备课的实效,努力把务虚的行为变成教师自身务实的劳动。
  三、对教案管理的理性反思
  1、教师备课该不该编写教案
  教案是什么?教案是课堂教学前教师预先设计的教学方案,是教师认真钻研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分析学生情况后,在头脑中形成的对教学目标要求、重点难点、教学思路、教学环节和策略的认识的表现形式。
  教案有两种:一种是用书面形式把备课成果描述出来的书面教案,描述具体完整者为详案,不具体完整者为简案;另一种是将备课成果放在脑海里,必要时才将容易忘记或散失的东西标注在课本、教参上,摘记在卡片上,输入到电脑中,完全随个人需要和喜好,并不一定要用书面形式描述出来,可称为非书面教案。
  无论是书面教案还是非书面教案,都是备课成果的体现,都是为教学实践服务的。教师要上好课就必须认真备课,认真备课的目的是形成高质量的教案,但教案的质量高低却是由教案实用与否、是否符合教学实际、能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来决定的,而不是由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来决定的。具体完整的书面教案并不一定质量高,备在脑海里的教案也不一定质量低。编写高质量的教案不仅能提高教学实效,而且能逐步提高教师把握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的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因此,教师备课应该编写教案,而且必须编写高质量的教案,但教案的具体表现形式却完全可以随实际需要、个人喜好来确定,不一定所有的人、所有的学科、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非写具体完整的书面教案不可。
  2、为什么会出现“抄教案”的现象
  一方面由于所任课时数多,试想一学期要写那么多教案,每天还要上3、4节课、批改作业、辅导学生,能有多少时间认真备课,只好“抄”,完成假教案任务。另一方面,辛辛苦苦写好的教案,有的只是等待“检查”。这种教案浪费了多少教师有效的工作时间!
  教师备课中“抄教案”的“造假”现象,固然还与教师的责任心有关,但主要还是因为领导检查的方式方法过分机械。假如领导根本不查教案,无论有无责任心,谁都不会去抄他人教案;假如领导检查的方式方法灵活一点,不是机械地数页数、课时数,看书写认真程度,而是通过课堂教学实践看备课的实际效果,也不会有人犯傻去抄他人教案作无用功。
  因此,出现“抄教案”的现象责任不在教师,应该首先问问教学管理者是怎样管理备课的,给教师提出了怎样的要求,是用怎样的方式方法检查备课效果的。
  3、教案管理该不该改革
  当前,我们小学教师备课机械地抄教参、抄他人教案的现象非常普遍。无论是什么人,不论是哪个学科、什么教学内容,都一律要求写具体完整的书面教案,无形中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加重了工作负担,影响了备课实效,与教学管理者的初衷大相径庭。领导检查教案的方式方法简单机械,不仅不能了解备课的实际效果,而且加重了教师的心理压力,助长了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风气,挫伤了教师认真备课的积极性,有百害而无一利。教案管理的方式方法必须改革。
  我们来听听老师们对教学常规管理的呼声:
  “太浪费时间了,写好的教案上课没多大用处。”
  “绝大多数教师的教案是抄的、假的,是给领导检查看的。”
  “备课中很多东西,特别是一看就明白的东西,有必要写下来吗?”
  “如果将抄写、打印教案的时间用于钻研教材、教参,讨论教学设计,做到课前心中有数,要比写教案、打印教案更实用……”
  “我们学校应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写教案不一定上不好课,为什么一定要那样机械地检查教案呢!”
  “上完课我们应该反思,总结得失,那样更有利于改进教学”。
  听完这些后,为了彻底解放广大教师的手脚,克服形式主义的“应查”弊端。我们不得不下定决心进行教案管理的改革。
  四、我校改变备课写教案的思考
  2006年,我开始在电脑上备课写教案,起初是想:这一轮我认真的在电脑上自己备好,到下一轮再上,就可以在上面修改用,这样第二次上,备课就省事多了。起初我不会下载别人的教案来用,只是用电脑当自己的笔代写,写了一个学期,就觉麻烦,效率不高。于是就下载别人的教案在上面进行修改来用,这样和上完课补抄教案相比实在多了。于是很想让我校老师都能这样做,但这需要每位教师都要有电脑,要有一定操作电脑的能力,才能做到。就现在我校情况看这根本不可能,所以就想到下载来给老师们在上面修改来用。
  这样改到底行不行?首先要澄清以下几点认识。
  1、“改变写教案的方式”不是笼统地否定一切工整的教案,只是不再要那些工工整整写在备课本上、填在机械繁琐的表格中的形式主义的教案。只要能备好课,教案怎么写都可以,“写”在脑海中也可以。
  2、“改变写教案的方式”不是“不备课”,该做的工作仍然要做,只是不再为写形式主义的教案做那些无用功。
  3、“改变写教案的方式”不是不要备课管理,只是不再用那些机械僵化的检查办法束缚教师,不再毫无意义地加重教师的工作负担而已。
  时代在发展,教学在革命,教学管理也必须与时俱进,这样才能跟得上时代的步伐。
  五、我校实行改变备课写教案的具体方法
  1、版面设计
  我们把从网上下载的教案放在A4纸靠左边,右边留6.7厘米宽写教学过程中补充的内容、教学反思。页眉上写明新课标语文S版、几年级上(下)册,最下面标上王家庄小学。
  2、具体要求
  教案是现成的,是不是就等于备好课了不用备呢?肯定不是这样的,我们要求老师在课前备课,除了要熟悉教材、教参以外,还要求教师要备方法、备感情、备语言、备教态、备教具,备课的每个环节都不能少。
  现在的备课写教案,和以前的备课写教案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处。相同处:备课的每个环节都没少,课前同样要做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使课堂秩序有条不紊,教学时间也会相对充裕。不同之处:以前备课写的多,动脑的少。现在备课动手写的少了,用脑想的时间多了。
  3、检查落实
  对教案的检查不再统一时间,每两个单元订为一本,用完一本后来换第二本,这时再仔细看各位老师备课情况,并在后面写出完成情况及建议,然后面对面和老师们交流用后的心得体会,听取老师们的建议。
上一篇:让备课成为一种幸福     下一篇:新教师如何备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