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六、说教学程序
说课技能第一环节∶导入新课(2分钟)
导语是这样设计的∶
小学时大家就读过写周总理的文章,谁能讲讲周总理的故事呢?(请1~2名学生讲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学习后会让大家认识到周总理确实是人民的好总理。”教师板书课题∶一件珍贵的衬衫。请学生解题,着重解释“珍贵"二字。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由故事引入新课,能诱发学生积极思考,开启学生思维,集中学生注意力,并能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第二环节∶自读指导(28分钟)
步骤一∶(11分钟)指导学生默读自读提示,明确提示的要点,从提示入手,以“一件珍贵的初衫”的由来为线索,结合投影片上的思考题,边听教学录音,边在书圈点勾画,自学文章的追述部分——2~7自然段。
投影片上的思考题为∶(1)追述部分表示时间的词语有哪些?(2)这部分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3)这件事中记叙的各个要素是什么?
听完录音后,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选派第一组的代表来主持,除围绕思考题进行外,还要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并通过讨论加以解读。
学生可能提出这样一些问题:本来是我自己的过错,可周总理为什么这样对我呢?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的句子有哪些?文中描写周总理采用了什么方法?……这些问题难度不大,尽可以让学生各抒已见,互相交流,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注意宏观调控。教师有选择地写出第二部分的板书。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1)让学生明确这部分是按时间顺序来写的。(2)能准确找出这部分的时间词语,为后面突破难点奠定基础。(3)锻炼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步骤二:(4分钟)列出追述部分的提纲,结合板书,复述故事内容。复述时要求学生既要做到要要素清晰、内容完整,又要做到必要概括和适当取舍,切忌机械地背诵原文。
设计此步骤的目的:(1)让学生熟悉故事内容。(2)培养学生口头表述能力。在完成这个教学步骤时,我用这样的方法进行过渡:既然这部分内容已把衬衫的来历说清楚了,结构起来似乎也很完整,那么课文的开头、结尾是不是多余呢?
四、说课堂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途径。因此,优化课堂练习,是教学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学生角度
1.要注意激发练习兴趣
学生对教学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是执着求索的强大动力,诚如爱因斯坦指出的那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永远胜过责任感。”应当把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作为正在形成某种智力的契机来培养。
任何教学教学形式都在寻求激发最佳动机的办法。教师“在责任中使学生信服数学是有趣的”(波利亚),然而“数学教育的最大缺陷之一却正是缺乏这种动机的激发”(M.克莱因)。教育家们深信兴趣可以培养,并积极寻求培养的途径。他们从多方面论述了大量技巧,诸如∶引人问题要活泼、新鲜,有时还可诙谐些,或说些似是而非、自相矛盾的见解,让学生猜测。当他们表示出某种猜想以后,就会进一步追求猜想的正确与否,从而热心起来;指导学生发现数学中有趣味的东西(如简便方法),领略学习体会到自己不断地有收获加强数学美育;等等。教学案例如下∶
华蘅芳曾运用教育机智以激发学生学数学的兴趣,他有一次“手画黑板,故错其数,学生发现便笑而喊∶“先生误矣”,于是华蘅芳就抽学生上台改正,然后然日∶“我今老矣,自学竞不及尔等"以此来增加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劲头。
2.要重视学习思维过程
这是提高学习积极性的得力措施,数学家波利亚在“解题数学”中也让学生看到思维过程是如何推进的,有力地促进了思维能力的提高。
3.要准确把握练习时机
根据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练习题的内容、形式不同,组织练习的时机也应不同。如能把握好练习时机,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极大地调动学习积极性。
4.要启发学生主动探索
练习设计应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动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器官去探索数学的奥秘。波利亚说∶“教师讲了什么并不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生想了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启动学生在允许的条件下亲自去发现尽可能多的东西,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以恰当的帮助,特别是“内部帮助”,多问是什么?,为什么?哪里?怎样?以催化学生思想的产生。
(二)题型角度
1.要考虑题目使用价值
设计的题目使用价值如何?可从两方面分析。一是题目本身的价值,我们通常设计的“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只要安排得当,“价值”较大,往往通过一道题的练习,能使学生举_反三,触类旁通。二是设计的题目能否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上充分发挥其作用,如新课前的铺垫练习,就很有讲究,设计的题目应是与新知有直接联系的,在新知的连接点上做文章,这样才能收到积极的迁移效果。
2.要重视题目有机组合
数学知识最大的特点是逻辑性强,相互间联系紧密。因此把相关的题目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组织练习,既能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又能提高练习效果。
3.改造常规性题目为开放型的问题
为了让学生在解题中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尝试进行“问题解决式"研究,可以改造一些常规性题目,打破模式化,使学生不能依靠简单模仿来解决。比如把条件、结论完整的题目改造成给出条件,先猜结论,再进行证明的形式;或给出多个条件,首先需要收集、整理、筛选以后才能求解或证明,打破条件规范的框框;其次增加多个结论或多种解法的题目,加强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最后,也可能给出结论,让学生探索条件,或将题目的条件、结论进行拓展、演变,形成一个发展性问题,利用这些非常规的题目,作为常规题目的补充。通过这样的改造,打破了模式化,使题目具有了“问题”解决的形式,更大地发挥了例题的功能,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
4.改造为应用型问题
应用意识的薄弱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典型意义的问题,回归它生活、生产中的原型,给学生创设一个实际背景,让他们认真观察、收集数据、抽象图形、联想学过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从中体会数学来自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思想和方法。这种改造要做到,应用背景的设计要能够学生理解,不宜过难,在解答中有一个数学化的过程,应用的教学思想要比较深刻,直正起到培养应用意识的作用。同时这种题目的改造也要适度,不可过分地强调“双基”训练,成为新的应用题的“题海”。
下面为改造后的标准化反馈题∶
(1)把答案公布一组选择。如某种旗子有两种颜色,有这样的旗3面,一共有()种颜色。(A6,B3,C2)
(2)把条件改变进行判断。如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分数不变。( )
(3)把关键词去掉进行填空。如分数的意义——把单位“1”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
五、说多媒体应用
教育部制定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对此,作为学科教学的执教者,既要避免陷入“技术害怕论”,不敢尝试使用新教学技术,又要防止“唯新技术论”,成为技术至上的认识论者。教师应当以提高教学效率、时效为宗旨,从实际出发,因人因地因教材而制宜,在充分挖掘和发挥传统教学手段的同时,做好多媒体与教学过程的整合。
刘显国编著的《说课艺术》一书中,黑龙江省哈尔滨中山小学崔炜翊《琥珀》讲读课,则采用集中讲的办法来表达多媒体教学。《琥珀》一课是一篇说理性很强的文章,它根据孩子捡到一块裹有蜘蛛和苍蝇的琥珀,推想出一万年前发生在原始森林中的一个故事。对于我们这里远离海边,从未见过甚至从未听说过琥珀的孩子们,这篇文章在教学上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怎么样使孩子们认识琥珀,使学生知道琥珀形成是难点所在。因此,在这篇课课文的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为学生创设环境,较好地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文章的第二段讲的是琥珀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在这里我利用计算机制作了逼真的动画,在课堂上演示,使学生依靠直观的认识,了解琥珀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难点。在教学中,我首先请学生认真读课文,看一看作者是怎样推想琥珀的形成过程的,用笔画出有关语句,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议论。然后再用计算机动画演示∶
①一个夏天,太阳热辣辣地照着松林,松脂直往下滴;
②一只蜘蛛正要捕食苍蝇;
③滴下来的松脂刚好包住苍蝇和蜘蛛;
④松脂继续下滴,积成一个松脂球,两个小虫被重重裹在里面;
⑤经过很长时间,陆地沉,海水漫;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说课:七、说板书设计
下一篇:说课:五、说学法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