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要点 注意形式 突出特色

说课技能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02-07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近十多年来,说课、模拟课堂教学与答辩(统称说课)似乎已成为教师生活、教师晋升、业务竞赛的一种常用形式。在新课程背景下,这种教研形式有哪些新的发展呢?

  话题一:关于说课

  一、说课者要展示良好形象
  1.不良表现:
  一是心理紧张:一位教师说《西门豹》一课,一上台便口齿不清,围绕“西门庆”一词左右重复哆嗦,惹得评委老师忍俊不禁。
  二是说态百样:撑着脸的,低头看衣角的,仰头始终看着天花板的……
  三是缺乏机智:机械背稿,卡壳发呆……
  四是多余解释:如,一直教幼儿;原来教中学;一直搞后勤;一直教低年级,今天真倒霉,抽个高年级;我最近很忙,没作什么准备。试想,随便说一下,不是把说课当儿戏吗?
  五是缺乏自信:我自己都不知道讲什么,乱死了乱死了,糟糕透了!我好紧张好紧张,一片晕乎乎的,我能及格吗?本来还说得不错的,自己这么一说,评委恐怕就要给你一个低分了。
  六是忽视小节:身上手机未关,说着说着,手机响个不停,好好的情绪全给搅乱了。
  七是陈词滥调:开口便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言质疑,必讲“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一天下来,重复听了不下十多遍。评委们多想听点像“兴趣是很重要的”,“引导质疑是很重要的”这样清爽实在的话。
  2.良好表现:
  一是说态自然:态度亲切,好像对着学生那样娓娓道来,有的还善于捕捉评委或听众中的“兴奋点”,适当地与那些特别专注者进行目光交流,不断增强说课的信心。
  二是稍有动作:像与朋友交谈,稍有体态语言、手势动作,恰当得体。
  三是略带思考:言由衷而生,说由衷之言;语有轻重缓急,调有抑扬顿挫,偶有口语。
  四是微有表情:随着内容情节的推进,随着入情入境,教师有适度的喜怒哀乐,有渐入佳境的沉醉,有和谐张弛的韵味,情动于衷,溢于言,融于声,且富有变化。
  二、不良说课的突出表现
  1.学科特点缺失。
  如,“我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首先把全班分成人数恰当的四人小组,每组有负责人,每人分工明确。有计时员,有记录员,有发言代表,有噪音控制员。接着,进行小组交流,对发言好的给予奖励,对存在问题的给予矫正。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具有以下优点……”
  如此说课,分不清学段,弄不懂学科,岂能看出某一学科的教学水平?
  2.文本特点缺失。
  如:①背景介绍,创设情境。
    ②逐段学习,体会情感
  一是学习第一节,默读、思考、讨论;
  二是学习第二节,联系有关词语理解文本内容;
  三是学习第三节,通过朗读表演,体会思想感情。
  如此说课,我怎能看出你这一课怎么教?以似乎万能的套话在应付,乃说课的大忌。
  上例中,说“背景介绍,创设情境”,你就得把具体的背景说出,通过生动的语言把人带入情境;说“默读、思考、讨论”,你必须得具体地把默读哪些内容,思考什么问题,怎样进行讨论一一道来,而不是虚晃一枪;“联系有关词语理解文本内容”,有关的是哪个词语,来不得半点官腔和忽悠。
  三、把握说课的基本要素与形式
  教案必须写明教什么,怎么教。说课要求道清教什么,怎么教,还有为什么这样教。具体说来,以下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要素之一:教材解读
  解读教材,应重点阐述本课的主要内容,文本特色,教学的主要把握点,同时简要说明本课教材所处的位置、作用、编写意图等。这部分的阐述要简洁。初学者可参考“教师教学用书”中的“教材简说”。
  要素之二: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主要可根据课文的导读要求与课后思考练习来把握,教学目标要明确。有时还要说明重点、难点与关键所在。
  教材解读、教学目标两部分至多占说课分量的15%左右,切不可在这两个方面花费过多。
  要素之三: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这是说课的重点、核心,至少应占说课分量的80%。
  要具体说明该课一个环节一个环节怎么教。提什么问题,有什么思考、依据,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能怎么回答,都要一一道来。
  说教学过程,要注意将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手段有机结合。较为常用且利于说好课的基本形式有:
  1.先说一个环节具体怎么教,再说设计意图。如,人教版《酸的和甜的》说课片断——
  第一步:教学“葡萄”二字。
  首先,我用课件出示一个葡萄架,问学生,这是什么地方?学生说这是“葡萄园”,从而引出“葡萄”这个词,指导“pútɑo”的轻声读法。接着引导学生读“葡”“萄”这两个字?注意单字“萄”的读法。
  其次,问学生,细看“葡萄”这两个字,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都有草字头和句字框,里面分别是“甫”和“缶”,教师用不同颜色粉笔板书。
  第二步:教学“串、狐狸”三个字。
  首先,我出示实物一串葡萄,问学生,这里有多少葡萄?从而引出“一串”,认读“串”字。再问,同学们还见过哪些一串的东西?学生便可能说“羊肉串”“一串糖葫芦”,引导学生依实物形状很快就能记住“串”字。
  接着说这架子上一串串葡萄引来了哪些动物?引导看图,教师相机引出“狐狸”一词,引导学生读好“狐狸(húli)”这个词的轻声,进而认读单字“狐(hú)”和“狸(lí)”。
  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狐狸”两个字都是反犬旁,知道反犬旁与动物有关,指导反犬旁的笔顺笔画,指导写好反犬旁,做到弯钩起笔、落笔在同一垂线上。
  第三步,揭题,相机认识“酸”字。
  先问学生,你们吃过葡萄吗?它是什么味道?(酸的,甜的)从而引出“酸”字,指导读音,记形;揭示课题《酸的和甜的》。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特点,课伊始,就联系学生生活,运用课件、实物、图片等唤起学生生活体验,相机认识了本课9个生字中的“葡萄、串、狐狸、酸”6个生字,联系学生熟识材料了解字义,引导学生自主读准字音,发现规律识记字形,既十分自然又提高了识字效率,更为下一步初读课文扫清一大部分生字障碍。
  本例中,怎么教,十分具体,为什么这样教,点到为止。这一说法,一目了然,我们从中可以切实感受到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特点、教学理念。
  2.将环节和意图融合起来说。
  这里举一过程与意图融合的《东郭先生和狼》教学实例。这一例子主要突出了四个特色:一是怎么教,十分具体;二是为什么这样教,简明扼要;三是教学思路,明了清晰;四是教学特色,富有创新。请看——《东郭先生和狼》说课片断:说课主题是“于点睛处识形象,在比较中悟寓意”。
  教材解读
  《东郭先生和狼》一课,讲述了东郭先生好心救了一只走投无路的狼,狼得救后,反而要吃东郭先生的事。告诉我们对像狼一样的人不能讲仁慈。课文塑造了三个不同的角色形象:一是东郭先生仁慈、糊涂的形象;二是老农机智、果敢的形象;三是狼狡猾、凶恶的形象。教学这一课,我认为重点应当是:抓住点睛字句,引导学生认识角色形象,逐层提示寓意。
  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
  教学《东郭先生和狼》一文时,我认为重点应当是:引导学生认识角色形象,逐层提示寓意。
  一、抓点睛词句,巧相对比,把握角色形象
  深入剖析角色的言行举止、心理状态,准确把握角色形象,是学习寓言极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它是提示寓意的前提和基础。(此为设计意图,融于过程中。)
  教学时,可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主要抓以下三点:
  1.深究两个词语,两次言行,认识东郭先生仁慈、糊涂的形象。
  ①深究两次“犹豫”。
  课文第2节,听了狼可怜的求救后,东郭先生犹豫了一下,答应了狼的要求;第4节,听了追狼猎人的询问后,东郭先生又犹豫了一下,说没看见狼。
  教学时可这样启发学生:东郭先生两次都出现犹豫,他犹豫些什么?结果怎样?从中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感悟——
  他第一次主要犹豫的是:救狼?这怎么行;不救,它又立即就要遭灾。看,它多么可怜。于是心肠就软了。
  第二次犹豫主要是:说还是不说呢?说,狼马上就活不成了,那不是前“功”尽弃吗?不说,那不是在骗人吗?唉,为了可怜的狼,我只得说一次假话了。
  可见,东郭先生并非不知狼吃人的本质,而是心地过于仁慈,仁慈得连敌我都不分了。
  ②深究评理言行。
  课文第7节,东郭先生把事情经过告诉老农问道:“我应让狼吃吗?”第9节,老农施计把狼捆住塞入口袋后,东郭先生还“准备往口袋里装书”。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说课万能稿     下一篇:掌握正确的听课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