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作用
导入技能前几天听同事蔡芳老师上公开课《山谷中的谜底》,她的课堂导入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上课,她是这样问学生的:同学们,宇宙是神秘的,是无奇不有的。尽管当今科技很发达,但依然有许多的不解之谜在困绕着我们。你们知道有哪些不解之谜吗?”这样的话语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学生纷纷说出了“百慕大三角洲”“埃及金字塔”“死亡之谷”……为接下去的教学开了个好头。
这使我想起了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呼唤、鼓励。”的确,有效的课堂导入,犹如乐曲的引子、戏曲的序幕,起到酝酿学生情绪、集中学生注意力、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导入,能触动学生的心弦,是学生情绪高涨、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多年的教学经验让我感觉到,有效的课堂导入作用很大。
一、引发兴趣、集中注意力。
新课的导入任何,直接会影响到学生学习的兴趣、情绪、状态等。因此,老师在设计导入语时,一定要精心设计,让学生一开始就对你的表现非常感兴趣,对你的课堂教学产生好奇心,同时,学生的注意力也随之集中了。例如前几天我在教《半截蜡烛》一课时,我设计的导入语是这样的:“同学们,蜡烛在我们的生活中是非常普通的东西,半截蜡烛就更微不足道了。但是在二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中的桌子上,放着半截蜡烛。这外表看似普通的半截蜡烛里却隐藏着一个重大的秘密……”学生当时听得非常认真,注意力一下就集中到我的话题上了,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二、画龙点睛,突出重点。
每节课都有它的重点和难点,而重点和难点的如何体现,正是一节课的关键环节。如果教师能在开始的导入语上巧妙地把重点和难点渗透进去,效果会事半功倍。如我在教《卢沟桥烽火》一文时,我先在黑板上写“卢沟桥”三个字并简单介绍了卢沟桥的地理位置,然后在后面再“烽火”二字,问:“知道‘烽火’的意思吗?”紧接着向学生介绍抗日战争的历史背景,让学生知道卢沟桥烽火的前因、经过和结果……用语不多,却画龙点睛,突出了课文的重点。使学生对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有了初步的了解,明确了本课将要学习的要点和目标,效果不错的。
三、承上启下,新旧过渡。
苏教版的语文教材在编排内容时,很注意单元与单元、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如果教师在教新课时,在设计导入语时能兼顾前后单元、课与课之间的内在联系,设计出能联系旧知识、挈领新内容,承上启下地导入新课,则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新旧知识更好地融会贯通。再例如《半截蜡烛》的第二课时,一个老师是这样过渡的:“昨天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在德国军官顺手点燃了桌子这的半截蜡烛时,危险就一步步向母子逼近。而诺德夫人的努力又失败了。在这危难的关头,两个幼小的孩子有什么反应呢?他们俩又做了些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这样的导入既小结了上一课的内容,又抛引出即将要学的内容,起到承上启下,新旧过渡的作用。对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瑞士作家温克勒曾经这样说过:“开场白有两种作用:“一是建立说者与听者之间的共鸣,二是顾名思义,打开场面,引入正题。”导入语就是课堂教学的开场白,它起着联系师生情感,打开课堂教学,引入新课的重要作用,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沟通桥梁。这座桥架得如何,将直接影响师生之间的互动效果。可见,精彩又有效的课堂导入语,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小学语文教学应重视课题的导入
下一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有效提问的方法研究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