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提问“六忌”

提问技能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02-06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探究兴趣;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感知、分析、概括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共同参与的舞台;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热情,使课堂更加活跃更加精彩。根据多年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我认为高效课堂提问(设计)要做到“六忌”,即:忌虚、忌罚、忌偏、忌少、忌频、忌乱。
  一、忌虚
  课堂教学中应避免“虚假提问”和“表演性的提问”,更要避免无实际意义的提问,不要为了营造所谓的“热闹课堂”气氛,采取满堂问、齐声答,如师问:“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学生也简单回答“是”、“对”、“好”。这样的问答看似热闹非常,实际上这种没深度、没水准的浮浅的提问,无任何教学效果。这不但暴露了任课老师对教材研究、挖掘不够,对提问没有设计好,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更有甚者为了给听课教师留下好的印象,使师生对答如流,课前指定专人提前记好答案,课堂完全成了表演,任课教师不但有哗众取宠之嫌,同时对听课人员也是一种欺骗和不尊重。
  二、忌罚
  在教育教学中,老师要宽容、理解、尊重学生,不要借提问之名,行惩罚之实。对纪律较差的学生,要善意的提醒并纠正其行为,不要提出较难的问题让其回答,若答对了不给表扬;若答错了或答的不全面,就对其讽刺挖苦,甚至罚站,这样以关心学生学习为名,行惩罚整治学生之实的做法,教育效果是非常差的,往往造成师生对立,激化师生矛盾。
  还有的教师先把学生喊起来再提问,这样做有两个缺点:一是被叫起来的学生因没有心理准备,没有思考的时间,往往由于心里紧张不能完整全面的回答问题;二是这种提问方法,只有被叫起的一个学生认真思考,而其他学生成了旁观者,不能使全班学生积极思维。
  三、忌偏
  课堂提问忌偏。这里的偏有两个意思:一是问题的设计不要偏,既不要太难,让学生无法回答,又不能太浅,学生不用思考就随口答出。教师要注意问题的适度、难度和梯度,要让学生经过思考“跳一跳能摘到桃子。”二是指教师不要偏心,在教学中不要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不关心差生;只面向少数尖子生提问,不面向全体学生;提问不能做到因材施教,点面结合。偏爱造成课堂机会不公正,使学习困难生被冷落,心生嫌怨,失去学习信心。所以教师忌偏,要用发展的眼光看等每一位学生,关心每一位学生,真心帮助每一位学生。
  四、忌少
  课堂提问忌少,这里有三种含意:一是指教师提问少或没有提问,没有对学生启发思维,没有引导,课堂满堂灌成了教师的独角戏。二是教师提问的方式少,只采用师问生答的单一方式,缺少提问的双向性,实际教学中还可采取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笔答,师问生合作共答等互动形式。三是问题类型少。只问答案单一的问题,要求学生照本宣科,有时只读一读教科书上的有关文字,问题没有拓展性,不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一些答案不唯一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这样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死读书、读死书。
  五、忌频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多而不精的提问,避免为了提问而提问,提问要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要掌握好提问的角度和速度,避免频繁提问,不给学生留思考的时间,避免学生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全面时,立即迫不及待找另一学生出马,甚至教师亲自说出正确答案。这样教师对学生没有激励、引导、启发和评价,也丢掉了课堂提问的教育功能。
  六、忌乱
  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教师要避免随意提问和脱离课堂主线的提问,要根据不同的对象和不同的时机,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同的提问方法和不同的问题。教师要避免不加思考、乱而无序、表述不清、目的不明、语言罗嗦的课堂提问,要努力为提问创设情景,使提问生动有趣,迂回曲折、化大为小,对学生的回答也要及时给予评价、给予指导点拨和补充修正。
  爱因斯坦说:“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美国的斯特林·G·卡尔汉认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所以教师对课堂提问艺术要认真研究,精心设计,努力优化提问质量,使课堂低耗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