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影妖娆话板书——小学语文课堂板书艺术探微

板书技能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02-10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泉有泉眼,文有文眼,好的板书就是一节课的眼睛,透过它可以直视课堂的精髓,文章的腹地。要想上好一节课,板书必须精心设计。
  一、抓文眼,一字得风流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如今的课堂教学提倡删繁就简,讲究从文眼入手,牵一发而动全身。板书设计亦可从文眼着笔,一字表达,尽显风文章流。
  苏教版第十一册《爱之链》一课,一位老师这样设计板书:新课开始,她在黑板上写出一个大大的“愛”字,让学生注意繁体字“愛”的里面有个“心”,让学生明白爱源自内心深处。接着出示冰心老人的名言:“有了爱就有了一切”导入新课。
  一个字,开篇直指文眼。整节课结束,黑板上还是这一个字,只是在旁边多了个心形。无需过多的言语,一个含“心”的爱足以表达故事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在这爱的链条上,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生生不息。
  “执行教导要与撒布种子一样,不要数量,只要质量。”①教学中许多时候质量比数量更重要,只要表达到位,一字板书亦可统领全课。
  二、巧对仗,楹联书豪情
  楹联又称对联,起于五代,兴于唐朝,历史十分悠久。它讲究文字对仗、内容相关、平仄相谐,是中国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语文课堂将对联引进板书之中对提升学生的语言品质、传承祖国的传统文化大有裨益。
  特级教师薛法根老师在《大江保卫战》一课教学中,就将板书巧设为对联,令学生耳目一新。
  薛老师教这节课时,间断抛出几个思考题:“读了课文,哪些场景给你气壮山河的感觉?”(学生回答后)
  板书出:保大堤救群众。接着又问:“哪些词句特别能表现出这种精神和气概?”(学生回答后)板书出: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写了整个保大堤的场面,为什么还要写一个人保大堤的情景呢?”老师的追问让学生陷入沉思,过会儿,学生回答:“可以从一个人身上看到所有人都是铁骨铮铮的汉子。”老师板书:铮铮铁汉。“在‘舍生忘死救群众’前面,再添一个什么词,就与上面‘铮铮铁汉奋不顾身保大堤’对称了?”根据学生回答,薛老师最后板书出:闪闪红星。板书连起来了,是一幅气势磅礴的对联:铮铮铁汉奋不顾身保大堤,闪闪红星舍生忘死救群众。横联是:大江保卫战,军民鱼水情!
  此时,对联整体呈现出来,令在场的老师赞不绝口,所有学生眼前一亮,而解放军官兵为了群众力保大堤的无畏气概和这幅韵律抑扬的对联却已悄悄地烙在了学生的心里。
  让对联在板书中立足,课堂会多出几份节奏,多出几份豪情,多出几份厚度。
  三、正反比,比中辩真理
  “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②有比较才会有发现,有比较才会有不同。板书设计中可以通过词、句、段、篇的对比让学生认识事物的变化。
  如执教《狼和鹿》时,笔者就运用了对比式板书。
  教学时,我先出示课文最后一段中的两句话:“它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学生读后)板书“功臣”“祸首”这对反义词。“在这里你看出谁是功臣,谁又是祸首?”学生的答案是:“狼是功臣,鹿是祸首。”我在这组词后打了个问号,开始了课文的学习。学生读完第一自然后段,我让他们用一个词形容狼和鹿,随后根据交流板书:鹿活泼而美丽狼贪婪而凶残。“狼和鹿你喜欢谁?”对比明显,学生的答案是肯定的(都偏向了鹿)。“此时的凯巴伯森林是什么样的?”根据学的回答我在黑板上写下“生机勃勃”。学习第二自然段后,我再次追问:“谁是功臣?谁又是祸首?”学生的答案是:“当地居民是功臣,因为他们帮鹿捕杀天敌狼,而狼是鹿的天敌,是鹿减少的祸首。”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答案,我又打了个更大的问号。学完课文第三自然段后,我让学生思考:“此时的森林是什么样的?鹿又是什么样的?”随后板书:(森林)枯黄蔓延(鹿)饥荒、疾病,与前面的“(森林)生机勃勃”、“(鹿)活泼而美丽”进行对比。“这是人们想要的结果吗?”“关于‘功臣’和‘祸首’还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纷纷举手:“现在我知道了鹿是祸首,鹿是森林毁灭的祸首。而狼是功臣,因为它吃了病鹿反而减少了传染病对鹿群的威胁。”“我认为人才是更大的祸首,是人杀了狼,鹿才大量繁殖,森林才没有了绿色,所以人是鹿群和森林的祸首,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我在这对反义词的问号后加上一个大大的惊叹号。“学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想说的?”“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干涉狼和鹿的生活。”“不能因为狼凶残就杀光它,狼的存在也是有作用的。”“我们要让狼和鹿都生活在森林里,这样才能保持生态平衡。”
  真理越辩越明。对比板书,在对比中真理也越比越明。
  四、画释诗,字字显真意
  众多文体中,古诗语言简短,意蕴深刻,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最难理解的。“一切认知都是从感官开始的。”③夸美纽斯的这句话提醒我们感官对学生认知的重要性。感官包括视觉的,听觉的,嗅觉的,触觉的,课堂板书可从视觉的角度进行设计,即兴绘画则是最佳的视觉呈现方式。
  于永正老师是灵活运用黑板画的高手,他在古诗《草》的教学中师生共创的板书更让人过目不忘。
  于老师在教学《草》中,他先设一问:“‘离离原上草’中‘原上草’就是草原上的草,你知道草原上的草长得怎么样呢?请看——”于老师转身在黑板上画下郁郁葱葱、一望无边的草原,让学生明白“离离”的意思,无需语言,意在画中。
  古诗理解仅仅是老师的绘画还不算绝妙,学生的生成性绘画才是最高境界。于老师在让学生明白野火烧不尽的关键是草根后,请学生完成“春风吹又生”的情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意象的“春风吹”竟也在稚嫩的笔下创作出来了,这是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成功结合。
  师生共画学古诗,在绘画中认知学生是快乐的,在绘画中学诗字义是明晰的。
  五、无却有,余音撼心扉
  如果说前面的几种板书是有形的,是繁花占春,那么无字的板书就是花影水中映,占春半壁色了。
  无字的板书,不一定是至始至终一字不写,而是随着故事情节,曾经写过的词句从黑板上消失,一切归零。进行此种板书设计需要老师有深刻的理解力和过人的魄力,拿得起,放得下。这当中最典型的例子当属窦桂梅老师上的《圆明园的毁灭》一课。
  上课过程中,窦老师问:“昔日圆明园究竟有些什么使我们说它有不可估量的价值呢?”(板书:不可估量)让学生结合二至四自然段说一说,老师相机板书:“有……也有……不仅有……还有……有……也有……还有……是……也是……”让学生明白圆明园拥有的是祖国的文化史,世界的文化史!然后出示烈火熊熊燃烧半分钟的画面,“圆明园拥有的一切都没有了”,边说窦老边在黑板上所有的连词前加“没有了”。最后她创造式地引读全文“没有了(生: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生: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没有了(生: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生: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60年10月6日。就是从这以后,圆明园化为灰烬,什么都没有了。”窦老师声音低哑,慢慢擦去黑板上的字迹,只留课题,全场一片静默。此时无字胜有字,此时无声胜有声,无声之处孕惊雷。
  字迹从有到无,留给学生的是愤恨,是无奈,是耻辱,是深思。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种板书似击后钟声,余音袅袅,摄人心魄。
  黑板是一个舞台,可以有声的上演;黑板是一张画纸,可以无声地渲染。花影妖娆各占春,只要有风格,任何板书都是美的。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学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33
  2.乌申斯基.《名师营造课堂氛围的经典细节》之《对比,震撼人心的力量》.九州出版社,206
  3.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科学出版者出版社, 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