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的“变脸”

设计作业技能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02-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语文课外作业,是为巩固语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能力而设计的供学生在课外进行的练习,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语文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如何设计好语文课外作业,要探索研究“变脸”的问题。
  一、语文作业为何“变脸”。
  1、儿童心理的需求。
  无拘无束、无忧无虑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对重复、单调、机械的事情感到厌烦,而对新鲜、奇特、富有变化的事情充满了好奇和向往。心理学研究表明,倾向于用肯定愉悦的情感评价事物者,对事物美好一面的感受力很强,乐观热情,信心十足;反之则较易感受事物的灰暗面,牢骚满腹,烦恼忧虑。因此,对于小学生来说,只有把作业好好“变脸”一番,带给他们新鲜愉悦的感受,才能激起学生兴趣,提高作业的有效度。
  2、学科特点的需求。
  语文教学重在打好基础,贵在日积月累,旨在学以致用。语文在培养学生成长、成人、成才方面起着独特的作用。丰富多彩的语文作业,伴随着语言文字的积累、理解与训练,高尚的思想、情操,人类文明的精华就流淌到学生心田。语文作业只有通过合理“变脸”,赋予新颖独特的趣味,学生才能愿做、乐做,从而扎实地巩固字、词、句、篇等基础知识,灵活地运用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高雅的文学修养、实用的语文本领,发展学生的个性。
  3、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教学应该是一种民主科学个性化的教学。语文作业更要尊重学生在性格情感思想等方面的独特性,特别应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呆板重复地抄、读、写,怎能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怎能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语文素质,又怎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我们必须使语文作业变变脸,改革作业形式,丰富作业内容,减轻作业负担,提高作业实效,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负担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在自由的时空做自己想做的事,让作业与学生心灵沟通,让作业与学生生活实际接轨,真正达到语文“生活化”,生活“语文化”。
  二、“变脸”设计要求。
  1、突出目的。
  作业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评价和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学生的学习目的达成与否,教师的教学目的是否实现,均通过作业的批改和检查来反馈。教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要针对新大纲、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考虑学段、年级、学期、单元和课时教学目的,杜绝心血来潮、随意点题、时多时少、时有时无的现象。例如: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的训练重点是认识消息并了解它的特点,我布置的作业是:收看电视新闻,或收听广播新闻,或看报纸上的新闻,说一说最近国内外有什么重大新闻,并摘记几条。
  2、突出层次。
  要大面积提高作业质量,就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先天禀赋以及后天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差异,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基础不同、能力不同、性格不同、习惯不同、兴趣不同的个体。所以,我们布置作业就要面向全体,就要考虑到每个层面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那一组作业,使每个学生通过不同度、不同量的作业练习在原有的基础上各有收获,都能摘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果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杜绝内容千篇一律,或者照搬教辅资料及试题的现象。例如教学《松坊溪的冬天》一课教师设计如下分层作业:(1)爱读书的你,不妨阅读一篇描写冬天的短文。(2)爱写作的你,不妨写写你对冬天的感受。(3)诵读的你,不妨有感情地读出雪后松坊溪呈现出的奇异的美丽。(4)爱绘画的你,不妨画出冬天给你印象最深的景象。(5)爱唱歌的你,不妨创编冬天的歌给大家听。(6)爱文学的你,不妨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7)爱科学的你,不妨查查资料:雪是怎样形成的。(8)爱观察的你,不妨找找家乡的冬天有什么特点。以上八题,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任选若干题完成。
  3、突出趣味。
  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它能激发求知的欲望,促进思维的活跃,保持学习的持久。有求知欲,有好奇心——这是人类的天性,小学生尤其如此。如果我们语文教师每次布置的作业都是一成不变的,时间一长,学生对作业就会慢慢地失去兴趣,求知欲、好奇心就会慢慢地被抹杀。针对学生注意的心理特点,要设计形式新颖、富有创意、内容联系实际的趣味作业,“吊”起学生的“胃口”,使学生一看作业的内容就来劲,就跃跃欲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体验到寻觅真知和增长才干的乐趣。例如:教学完《台湾蝴蝶甲天下》一课,我要求学生走进田野,用捕捉网捕捉蝴蝶,并制作成标本,开一个标本展览会,把自己的标本介绍给同学们。这样有趣的作业学生是很乐意接受并完成的。
  4、突出发散。
  心理学家认为:人的创造力主要依靠发散思维,它是创造思维的主要部分。泰戈尔也说过:“不能把河水限制在一些规定好的河道里。”我们教师在练习中要让学生有发挥的空间,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充分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多词写话”有一定的发散性,是设计作业,指导练习效果比较满意的一种形式,学生也乐意做这项练习。例如:要求学生用下列词语自由编写一段话。(笑盈盈等待悠闲小河仿佛黑夜)要求:(1).大胆发挥,能用上几个词语就用几个。(2).写好后,找伙伴进行交流。有学生这样写:(1)吃过晚饭,我悠闲地在小河乘凉。抬头看那黑业中的星空,实在太美了。一颗颗星星眨巴着小眼睛,笑盈盈的,仿佛正朝我走来。看,北边那颗小星星好像在等待它的小伙伴呢!(2)在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清澈的小河。每天早晨,小河边人声喧腾,小河仿佛一根绳子似的晃来晃去。从小河边回来的人,一个个笑盈盈的。直到黑夜,这条小河才能平静下来。一天傍晚,我悄悄地对小河说:“小河,你真够惨的!黑夜,你才能悠闲地休息一会儿,白天,你却被人折腾得死去活来。”说完,我就坐在一块石头上陪伴小河,等待着黑夜的到来。
  三、“变脸”类型设计。
  1、“自助餐”型作业。
  根据班级学生的差异,设计适合不同基础学生需要的多层次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使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消。教材中有很多语言优美的名家名作,教学后可让学生自主选择方法完成作业,或名篇名句摘记,或写读书心得,或仿写精彩片断。例如:在学了第九册《山行》、《江雪》、《枫桥夜泊》、《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四首古诗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搜集并摘抄关于秋天和冬天的好词佳句,或者去背诵一些描写秋景和冬景的诗歌。再如:教学完《桂林山水》一课,我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创造思维,投其所好。喜欢绘画的,可以用五彩的笔绘出桂林山中有水、山水交融的奇丽景色;喜欢朗读的,可以为《桂林山水》选配乐曲,配乐朗读,表达出对祖国青山秀水的真热爱之情;喜欢写作的,可以将优美、生动的词句收集在自己的摘录本上,然后熟读成诵;喜欢做诗的,还可以作一首小诗,赞美桂林山的奇、秀、险,水的静、清、绿,然后诵读给大家听。以上作业设计融音乐,诗歌,绘画,创作,朗读等为一体。学生可以点自己喜欢的“菜”吃,这充分体现咯“自助”的特点。
  2、合作型。
  通过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庭等方面的共同合作来完成某项作业。例如,在学了十一册新年贺词后,我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设计制作一张贺卡,写上贺词送给自己的同学,收到贺卡的同学要给写贺卡的人回一封信。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增进了同学之间的情感,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再如,为了训练学生的感情朗读,在教完《夏明翰英勇就义》后,我设计了一道家长与学生合作完成的作业题:家长与学生共读课文,家长重点读好“国民党反动军官”的话,要读出其阴险狡诈;学生抓住描写夏明翰说话时神态语气的词语,如“镇定”、“冷冷一笑”、“瞥了他一眼”、“狠狠地盯”、“斩钉截铁”等词,读出他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为捍卫真理而英勇献身的悲壮情景。由于有了家长的参与,学生练习朗读的热情空前高涨,朗读效果很好。
  3、实践型。主要指读写背以外的调查、访问、观察、实验、参观、制作等活动性作业。
  (1)调查型作业。
  教材中有很多反映祖国山水和家乡风景、特产的课文。学这些课文,我们可以立足于本地特色,让学生收集有关家乡特色的图片,感受家乡的景色之美;充当小记者采访当地的老人,收集有关家乡的民间故事,了解家乡丰富的人文资源;或者让学生组成小队开展家乡环境调查,学写调查报告——然后通过专题图片展、故事会等形式展示系列成果。例如:教学《葛洲坝工地夜景》之后,我布置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特别是乡土教材的阅读,收集有关新安江水电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编辑一份专题手抄报。学生收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有关于新安江白沙女的传说的,有关于新安江水电站历史的——新安江水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水电站,有关于新安江水电站游览的——著名的风景区千岛湖等等。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与新安江水电站相关的知识,激发了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2)演说型。
  在学了故事情节突出的文章后,学生通过演说,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并进一步理解人物形象。演说的形式很多,主要有演课本小品剧,看图讲故事,课文内容的续说、漫谈,诗文吟诵等。例如:学了《大象博士请助手》之后,不止学生与家长一起演课本剧。家长扮演“大象博士“,学生扮演小猴、小兔、小熊、小猫,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有礼貌,理解大象博士为什么要请小猫当助手,知道自己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再如:教学《孙捂空三打白骨精》后,说一说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一个人物形象?你能给同学们讲一讲关于他的精彩故事吗?比一比谁讲得最多、最生动、最吸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