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多元评价促进多元智能
评价技能在听课中发现,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学习活动和绩效的评价,其语言、角度、方法等都比较单一,如语言方面,听得最多的是“你读得真好”“你真聪明”或让学生合着拍子喊:“嘿嘿,你真棒”之类,这样的评价不仅单一且缺乏针对性,笼而统之,对以直觉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个体智能开化和促进作用甚微。久而久之,学生对如此的评价会麻木不仁,心理效应为零,评价也就失去其应有的作用。要走出评价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在多元评价的框架下,充分关注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会柳暗花明又一春。
一、评价语言多元化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满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断。在语文课堂上的直接表现就是教师常常用语言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结果等进行判断,再行褒奖、指导,让学生获得或有望获得成功的心理体验,进而明确努力的方向,焕发出更大的学习热情,积极投身学习活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获得发展。这就要求教师的评价语言要指向明确且丰富多彩,如恰当运用比喻、夸张、拟人、拟物等语言,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从评价的语言信息中摄入具体形象的画面,建构明确的努力图式,产生极强的心理认同,从而信其师,明其意。
1.恰当运用比喻语言
有位教师在教学《兰兰过桥》总结课文时启发道:“请同学们想想,你头脑中神奇的桥是怎样的?”话音刚落,一个小男孩站起来一口气说了四种神奇的桥,教师评价说:“你真聪明。”我仔细瞧瞧,那个学生一脸平静,不经意地坐了下去。显然,学生听多了这样泛化的评价,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不感兴趣了,评价的功能何以体现?如换成比喻性语言:“这位同学长大后,也会是一位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这就会大不一样。这样的语言形象具体,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把自己和“会变魔术的桥梁专家”联系起来,幻化出自己也是桥梁专家的美好形象,从而获得极大的心理满足,进入更加积极的思维状态,产生出奇思妙想,这正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呀。
推而广之,当学生从教师的评价中产生出“文学家、慈善家、发明家、记者、医生”的角色联想,进而对这些心目中的理想目标萌发出追寻的愿望,这样,他们就有了追求的动力和目标,潜藏的智能被激活,为发展储备了动力,理想境界的距离随之拉近了。
2.恰当运用夸张语言
一位教师在执教李白的《夜宿山寺》时,一位同学朗读诗歌声音特别洪亮,教师评价说,“啊,你的声音也能惊动天上人。不过,读最后两句时声音太响了,会惊动天上的神仙。”听到这样的评价,听课老师和学生一起发出会心的微笑。这样的评价一方面会鼓起诵读者极大的信心,点燃把书读好的愿望之火,从而乐此不疲;另一方面又巧妙地引导学生读好后两句,使其语言智能得到进一步发展。如是的评价是极其高明的。
二、评价角度多元化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对于学生的评价,一方面最重要最有用的导向莫过于帮助其找到一个可以尽情施展才华的地方,我称其为“锦上添花”;另一方面是帮助其把弱项智能发展到最好水平,我称其为“雪中送炭”。通过这样的评价,使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挑战自我、完善自我。这就要求教师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终极关怀的目标参照下,从不同的视角,不同的层面去评价学生。
1.针对学生的智能优势进行评价
通过激励性的评价语言,给学生智能优势做导向,让学生认识自身智能优势并得到较好发展的同时,又认识到学无止境,还应朝着更高的目标攀登。
请看《第一场雪》教学片断:
师:现在我们归纳一下,要写好这类文章,有什么规律?
生:写景的文章,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可以由近及远,也可以由远及近,可以先写景物再写人物活动,也可以写动物,最后还可以写由此产生的联想或者感受。
生: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运用一定的修辞方法。
师:这两位同学总结得很好,学了一篇文章,总结出一类文章的写法。请同学们以《第一场春雨》为题,说一说你们的写作安排,描写春雨的句子。比一比,谁说得好。
显然,教师这番评价是针对两位学生“语言智能”优势而言。“说一说,比一比”挂出了要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为全班有语言智能优势学生的发挥提供了机会。
2.针对学生的智能弱势进行评价
对学生的评价光“锦上添花”是不完整的,还得着眼于“雪中送炭”。小学生的智能正处在发展变化最活跃的时期,通过后天教育,运用鼓励性评价语言,能让学生克服困难,战胜自我,促使多元智能中的弱项也得到应有的开化和发展。
于永正老师在一节公开课上,让一个学生连着读七次课文片断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一个小片断连续读七次方读好,可见这位同学的语言智能是弱项。针对其弱项,于老师采用鼓励、导向、比较、促进等语言评价,终于促成该生把这个片断读好了,其弱项智能得到了有效发展。
三、评价资源多元化
1.充分利用体态资源
课堂上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极好的评价资源。体态语言有很强的形象可感性,可多方位刺激学生的视觉,替代甚至超越语言的评价作用,传达出语言难于传递的多种信息,诱使被评价者多种智能得到发展。
教师一个显性的手势造型,或隐性的动作暗示,会调动起学生的空间智能,或数理逻辑智能。饱含期待的目光,能让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注和信任,扫去自卑的障碍,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一丝甜甜的微笑,会像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催生出智慧的种子。学生在教师动作、神态的示意和促进下各种智能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课堂上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学生思维短路时,教师用手势助其疏导,马上会接通电源,思维畅通;当学生欲言又止时,教师送去鼓励期待的目光,很快,学生便知无不言。
2.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课本选文图文并茂,语言规范,用词准确,行文生动精炼,题材内容丰富,景物各具特色,人物形象众多,这些都是评价的优质资源。各学段所选文本,绝大多数切合该年段学生认知水平,学生乐于易于接受。利用这些资源,和学生已有的智能模块对接起来,促成其重新编码建构。这样不仅拓展了评价领域,还有利于学生多种智能的认同和发展,有利于潜移默化的熏陶,变文本资源迁移为学生的智能。
一位教师在教学《颐和园》一文小结时说:“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把你最喜欢的地方多读几遍,把看到的想到的和同学们交流”……一位学生说:“我最喜欢的句子是:‘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从‘正前面’三个字我知道了昆明湖的位置,我仿佛看到几条插着彩旗的游船,载着公子小姐、丫环佣人缓缓地行驶在清波荡漾的湖面上,欢歌笑语给宁静的湖面增添了勃勃生机。比喻句准确地表现出湖面的平静、明亮、澄清。”教师评价说:“你想象合理并注意到了方位词和修辞方法,这也叫‘细细玩赏’”(细细玩赏为课文中词语)。好一个“细细玩赏”,其作用不言自喻。
3.充分利用学生资源
学生中间也有着丰富的评价资源,如:语言、情感、动作、表演等。一般而言,同年级段的学生其心理特征、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基本上处在同一水平线上,但其思维方式、情感体验、对事物的认识又各具特色。这些特点,既可以让学生之间产生亲和力,又能在“排斥”中互相启发,形成五彩缤纷的融知大场所。在这样的大场所中不同智能互相撞击、互相启迪,得到发展。请看《捞铁牛》教学片断:
师:请举例说说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
生:他指挥大家捞铁牛的方法很巧妙。
生:他能借助水的力量把铁牛捞上来。
生:……
师:对,能借助水的力量把铁牛捞上来,所以他是——
生:出色的工程方面的专家。
教师没有把怀丙懂得力学云云之类的话硬塞给学生,而是用学生“能借助水的力量把铁牛捞上来”的话作导向评价,同样表达出怀丙懂力学的意思。学生将在教师借用的这一评价中有所启示,有所心得。
四、评价主体、客体多元化
教学本来是教师与学生双主体的多边活动,教学过程的展开是以教师和学生共同的活动为载体的,既是共同活动,就应该让共同活动的成员都参与到评价中来。这种评价常常表现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习小组之间,同座之间平等、自由、开放的对话,评价主体和客体充分展开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纳,各种智能相互开启促进。因此,应给予足够机会让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进行评价,形成评价主体客体多元化的格局,促进师生多元智能发展。评价过程中一要给足时间,给予成员们民主评价的机会,并让主客体互相交流、倾听;二要让评价者明了评价不只是区分好坏,更重要的是矫正、鼓励、促进、提高,教师要把握好方向并及时疏导。三要评价语言既委婉又明确地指出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
多元评价给了评价者广阔的评价空间,使评价方式生动活泼,评价功能更具作用,赋评价功能在促进被评价者多元智能发展上以重任——发挥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上一篇:反思语文课堂中的评价
下一篇:给小学语文课堂评价加点“钙”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