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文课堂教学中导入的艺术处理

导入技能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02-03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一、引言
  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环节中的重要一环,是开展课堂教学前奏,如同一出戏中的“序幕”。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的开展与恰当的导入是分不开的。好的导入,有利于学习的积极性和注意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主动配合,有利于师生双向的教学互动。而一堂课开始如何导入,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教育内容,选择不同的课堂导入。笔者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在我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深深体会到语文课的教学要追求导入的艺术化,为语文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创造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的艺术处理的作用及重要性
  作为语文教师都知道,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更是艺术中的艺术,它对整堂语文课的教学效果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虽然导入在一个课时中所占的比例不多,但在整个课堂教学结构中有独特的地位,其重要性如下:
  ㈠艺术的导入能引起注意,迅速集中思维,激发起学生自觉地探求知识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语文课的导入设计必须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艺术导入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儿童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因而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都处于最佳发挥状态。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就能主动参与到新课的学习中去,并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㈡艺术的导入能铺设桥梁,衔接新知与旧知。
  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要利用各种教学媒体,使用各种的艺术导入技能,把同学们所学过的知识,利用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巧妙地铺设桥梁,衔接新知识与旧知识,使同学们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开了个好头。正所谓“温故而知新”。
  ㈢艺术的导入能揭示课题,体现教学意图。
  教师选择何种艺术导入方法,其最基本的目的就是通过导入揭示本课堂的课题是什么,体现教师的教学意图,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大致了解今课堂到底学些什么。
  ㈣艺术的导入能不断养成学生的审美观念。
  实践证明,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只要长期坚持艺术导入,就不仅能潜移默化地养成学生的审美情趣,而且能帮助学生判别真善美与假恶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影响是长久的,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㈤艺术的导入能使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
  艺术的导入,对学生心理产生影响是良好的,学生会在艺术熏陶中去欣赏,去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体会学习语文的快乐。
  ㈥艺术的导入能为课堂教学创造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
  充满个性魅力和艺术情趣的激励性课堂导入,创造的是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激活的是学生无限的创新思维。但它却根植于科学的教育理念、深厚的科学文化底蕴,扎实的日常教学功底。
  ㈦艺术的导入能传承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随着素质教育不断加强,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艺术导入,能让学生感受到文学、美学的动人,且不断收到应有的人文熏陶,获得初步的语文鉴赏能力,这就是在教学中传承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㈧艺术的导入是语文教学赋有生命力的重要形式。
  只有教师充满个性特征的课堂教学,才能激活整个课堂,激发出课文较深层次的生命活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热情,从而使语文学科被学生所喜欢,语文所蕴含的民族文化神韵才能被学生所了解,所延续。所以说艺术导入是语文学科教学焕发生命力的重要形式。
  三、当前语文课堂教学艺术导入中存在的问题
  ㈠重形式轻内容。
  语文课的艺术导入值得广大中小学语文教师的高度关注,因为它在教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导入也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是众多教育专家和广大一线教师总结长期实践经验得出的结论。但是笔者看到一些教师只注重艺术导入的形式,对课文内容的准备不足。这就是舍本求末了。艺术的导入,应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为宗旨,应和教师的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艺术的导入只是教师授课的教学手段之一,切不可为艺术的导入而导入。如有些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运用多媒体导入,只是为了赶时髦,摆花架子。有的教师为了准备艺术导入花大量的时间,在课堂上导入的时间过长;有的教师为了表示导入的艺术美感在课堂上过多的播放音乐。我们知道,艺术导入是为了教学,语文课教学不是艺术欣赏。
  ㈡重热闹轻效果。
  艺术导入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但课堂上,到了正式课堂内容教学,一些教师习惯性地进行艺术化授课,课堂形式多种多样,如演讲、小品表演、辩论会、讨论会等层出不穷。课堂上师生热热闹闹,语文课有了盎然生机。但是,课文却被搁置一边,一堂课下来,没有对课文的深入分析,阐发,挖掘等,这就是重热闹轻教学效果。
  ㈢重多媒体或音像运用轻粉笔黑板等教具。
  如今,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运用音像导入越来越多,如在广东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就更多了。多媒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可视化、可闻化、现代化。它极大地丰富了课程内容,增大了课堂容量,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因其形象直观使语文课堂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生动高效。所以现在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几乎把它作为不可或缺的主要条件。于是公开课、观摩课、评比课中,每个教师、每一课、处处都用多媒体,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从艺术导入、板书课题、解释文题到归纳小节、布置作业等从头到尾多用多媒体或音像。许多语文教师在课堂艺术导入时,轻视粉笔、黑板、教学挂图、录音机等其他教学辅助工具的作用。其实,教师整齐优美的板书,形神兼备的简单绘画,边教边写的导入,效果并不比多媒体或音像导入效果差。
  四、语文课堂教学导入艺术处理的要求。
  俗语说:万事开头难。教师要做好课堂教学的艺术导入,要在语文课堂教学导入环节中应遵循的教学规律和艺术处理的要求,必须从心理学、教育学,美学等方面把握好以下几点要求:
  ㈠艺术导入的心理学要求。
  教师要使语文课教学取得成功,应在艺术导入阶段就要按心理学原理要求找准“兴奋点”,诱发学生产生与课文学习相应的情感,激发、形成并保持或发展学生对所讲的内容的兴趣及学生对课堂教学主题的注意力。
  要把握学生心理特征。
  教师了解学生的情绪、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与课堂教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学生情绪状况如何,对课堂教学全过程的展开产生重大的影响。刚上课的时候,如果学生情绪低落、心理状态差,那么,不管老师导入如何生动,学生可能也不感兴趣;相反,如果学生精神愉悦,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了解他们的心理规律,运用不同的导入艺术。如果说学生精神奕奕,面带微笑,情绪平和,满心期待老师来上课,那么,你就艺术性地直接引入新课,把所讲的难点、重点、关键点阐述清楚。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无精打采,昏昏欲睡,或情绪不稳定时,作为语文老师就要十分讲究艺术导入的设计,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调整学生的情绪。
  创造情感氛围,激发学习热情。
  语文教学活动充溢着浓郁的情感色彩,因而教师应深究文章、细研课文,从教材结构整理,意境渲染中发掘教学深情,在灵魂深处与作者情怀相融,领会文中感人形象。教师要运用情感、语言动作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使课堂气氛形成一个广阔的心理场,从而作用于学生的心理,使他们主动积极地投入课文学习活动。教师能够利用好它,并使用幽默语言绘声绘色地讲故事,适当利用夸张的形体动作来创造一种促进其学习兴趣的情感氛围,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
  灵活运用激励,体验成功快乐。
  成功的快乐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创造机会,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和学习上的鼓励,享受到进步的快乐,从内心深处产生自我学习的追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喜欢表现自己,以取得教师和同学的尊重与注意。教师在课堂导入时对学生的肯定和赞赏,暗示了学生的能力,通过勉励和表扬学生暗示学生:用鼓励表扬性评语,会使学生感到快乐和信心十足,从而激发学生自始至终认真学好这堂语文课。
  学生互动参与,有助课堂的导入。
  按照心理学研究表明,无论是观众效应还是共同效应,只要学生互动参与,就会产生社会助长作用,对老师的课堂艺术的导入开展更为有利。
  ㈡艺术导入的教育学要求。
  课堂教学是一种专业性很强的活动,因而导入设计必须按照教育活动规律,做到有的放矢,主攻要害,片言居要,引导学生进入预定的教学轨道。
  启发引导要求。
  成功的导入,就在于富有启发性。教师要从学生的知识、能力、思想实际以及新授课文出发,精心设疑,创设悬念,形成问题意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让学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思考。
  2、理论联系实际要求。
  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课堂导入时,要尽量联系学生的实际导入新课,使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牢固地记忆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保证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