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是为了“增加”

设计作业技能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02-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延伸,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课堂教学已经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学生的作业依然存在繁重呆板、重复单一的现象。笔者对学校中四至六年级的所有教师做跟踪,就小学生作业的布置展开调查,发现教师没有不留作业的,并且随意性很大,很多教师都是在放学前想到什么就布置什么,根本就没考虑作业的科学性。现行作业内容与方式,已经成为阻碍新课程实施的一堵高墙。
  为什么要改?——乱花渐欲迷人眼
  网上曾有过这样耸听危言: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
  语文教师的压力不仅来源于母语的难教,社会、家长的要求,也来源于作业的批改。现行小学语数外三门学科中,语文老师的作业负担是最重的。就我市普遍情况,低年级语文老师批改的作业本在五本左右,高年级的语文老师要批阅的本子估计在九本左右!作业中还有面广量大的大作文小练笔的批改,语文教师确实有“不能承受之重”的感觉。
  长期以来,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生的作业活动完全服从于教师,作业的功能被定位在“知识的巩固”与“技能的强化”上,语文作业往往跳不出“死记硬背”“死抄硬默”的怪圈。再看当前的语文作业,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简单重复、机械训练、一刀切、课堂教学与课外习题脱节等等。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热情作业热情定会大打折扣。
  但作业又不能不做,它是学生巩固知识养成习惯的必经之路,是教与学的交汇点,对学习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于是,对其进行必要的改革,已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共同心声。
  改什么?——咬定青山不放松
  课标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也是我们进行语文作业改革的依据。
  在新课程标准中,这样提到作业的布置:“要有适量的语文基本练习和作业,要多设计趣味性、创新性、实践性强的练习和作业,多让学生自主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善于总结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提高练习的效率。”
  一个为“有”,一个为“多”,语文作业改什么,怎么改,似乎正迎面走来。
  以前我们的作业更多得侧重于语文基本练习和作业,今后我们的作业要更多向趣味性、创新性和实践性方面努力。
  作业是学生学习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如何布置作业,布置怎样的作业,却大有学问。作业要改革,但改革的方向是什么呢?这就是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优异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
  只有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语文作业改革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怎么改?——相逢何必曾相识
  1.减“负担”增“兴趣”
  学生的负担来自哪里?毫无疑问来自作业,来自于过重的作业负担。现在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年级越来越高,学习兴趣越来越少,原因是什么?也是作业。所以如何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作业的改革。
  小学生年龄小,机械性能的作业要不要做,要!但不是常做或多做。比如抄写默写,本身是比较机械的,但是却是必须掌握的,以笔者在班中的尝试来说,教师常换着花样让学生来掌握生字词,自助式的抄写,见缝插针地默写,根据遗忘曲线先快后慢的规律及时巩固,即使不反复机械地抄写,学生的掌握情况也是不错的。
  2.减“伪知识”增“真素质”
  什么是伪知识,就是那些机械重复的抄写,无意义的识记,把时间花在那里,势必影响其他素质的发展。“真素质”是什么?就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比如新课程强调的学习习惯的培养,预习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养成等。
  教是为了不教,这是每个老师都知道的真理,习惯和能力才是陪伴学生一生最重要的东西。因为只有养成了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才能培养自学能力,它才是源头活水!比如新课程积极倡导的阅读习惯的养成,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实践的地方。
  3.减“时间”增“效益”
  学生的大部分的时间花在哪里?花在作业上;教师的不少时间也花在批改学生的作业上。当效率一定的时候,时间与效益是成反比的,如何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效益?是我们每个教师应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减时间,减笔头作业的时间。我们熟悉的扬州市梅岭小学,26年学生不做回家作业。实践证明,减去回家作业之后学生素质没受影响。
  增效益,增加课堂教学的效益。作业改革的思考起点及落脚点是学生,是学生需不需要,对学生有何发展。如在备课时关注课后练习、《补充习题》中的练习如何有效渗透到教学中去,都是值得研究。
  教师怎么做?——俯首甘为孺子牛
  减负减的是学生的负,而教师为了减轻学生负担可能会前期付出很多。作业改革同样对教师提出了要求,比如学习理论,更新观念;认真落实六认真要求,加强年级组内的交流沟通等等。
  1. 减“学生付出”增“教师投入”
  作业改革的原点是学生,所以我们必须基于学生的发展来思考这个话题,而不是站在教师的角度,为教师减负。某种程度,减学生的负担就是增加教师的投入,特别是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扬州梅岭小学从1982年开始不布置回家作业,而教育质量不减。经验是什么?就是把精力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要真正搞好作业改革,使学生视完成作业为乐事,教师要乐于俯下身子,加强研究,舍得付出心血与汗水。
  (1)作业形式“增值”
  以往,教师的作业以抄抄背背为主,作业内容大部分是教材中的练习,如词语课文的抄写,并且是反复的操作,另外还有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以及从书店购买的各类过关性习题。教师很少从学生的实际与自身的研究出发,研制适合学生兴趣的作业。改革就是要多设计趣味性、创新性、实践性强的练习和作业。除随课布置基础性、巩固性作业之外,还可以结合学习内容布置一些阅读类、写作类、实践类、综合类作业。具体可分为:阅读《阅读》(《自读课本》)或名著,写好摘抄型、提纲型、感想型读书笔记;朗读名家名作,用规范的行楷字抄写或默写自己喜欢的经典片段;养成观察习惯,写好日记或周记;结合综合性学习,进行口语交际、参观访问、社会调查、语文实践等活动;设计、编辑一份手抄报或小型报纸。语文的发展与时代密切相关,语文学习必须联系生活、与时俱进,一些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的新闻报道,特别优秀的、文学性强的影视作品,优秀的报刊杂志文章,都可以是语文作业的内容。【摘自烟台市教育科学院07年11月印发的《关于在全市初中积极推进作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试行)》】比如:艺术渗透性作业,在学习完《长江之歌》之后让学生学唱歌曲;在学习完了古诗《宿新市徐公店》后让学生将画面画下来。操作表演性作业,如学习了《公仪修拒收礼物》后排演课本剧,探究查询性作业,如学习了《秦兵马俑》之后让学生搜集兵马俑的资料。社会实践性作业,如学习了《春联》之后,让学生到街坊邻里之中去搜集整理春联,学写春联;在学习了《水》一文之后,结合最后的《学与做》,让学生展开关于水资料的调查研究,去调查社区的用水情况等等。
  (2)作业评价“增色”
  以往的作业评价以教师为主,而且往往只有教师一个评价者。评价时也只是单一的打钩,或打叉,然后写上等第。千篇一律的评价使学生感到乏味。如果在评价中加入符号的身影,又不一样了。尤其是低阶段学生,当作业优秀时看到老师画的一个笑脸,一个五角星,一个翘起的大拇指,他们的内心该是如何的激动啊!对于高年级学生,作业本完全可以成为师生交流感情、教学相长的一个舞台。教师对学生的作业,不管优劣,都要有一个交代,真诚地写上点评的话。话不在多,在于引起学生的共鸣。可以写上你的赞赏,写上你的感受,写上你的鼓励,写上你的教诲,写上你的批评……
  (3)出示作业“增效”
  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作业都是在课即将结束的时候布置,回家作业都是在放学之前布置。其实,调整一下作业出示时间,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常见的默写,见缝插针式的在课堂的前两三分钟默写效果要比一个单元一默要好得多。再比如回家作业,阅读类、写作类、实践类、综合类作业,预习复习都是回家作业的内容,因此针对不同的作业选择布置出示的时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2. 减“教师做主”增“学生自主”
  作业设计要符合孩子的心理特点,要顺应语文学习的规律。为此,我们确立了语文作业设计的两条原则:1. 把主动权和选择权交给学生。2. 作业设计要由习题化转变为生活化、实用化。
  (1)“酌减”统一作业
  在如今的许多公开课上,老师都会选择“超市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但在日常教学中,这种观念尚未全部形成。统一作业是大部分教师的首选。传统的作业布置,很少考虑学生的具体情况,不管试题难易,强调整齐划一,常常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使得优生的潜能得不到开发,后进生尝试不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个性得不到张扬,更谈不上创新之思和创新之举。作业改革就是要使作业真正能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采用分层作业的方式,让学生喜欢上作业。
  (2)“递减”短时作业
  另外,作业还有短时和长时之分,随着年龄的增长,要适当得穿插入长时作业。比如六年级上学期,关于剪报的作业,就可以贯穿整个学期,当中穿插入教师适时地展开评价展览等活动,以保证作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