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多样化的作业布置形式

设计作业技能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02-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业是课程改革的重要载体,但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大部分学生认为做作业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作业形式单一、没有选择的自由,成了压抑学生成长的工具。他们渴望作业形式的多样化和作业内容的开放性,渴望在作业中放飞自己的理想。另外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自觉性再加上教师对作业又缺少必要的指导,使得作业的有效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流于一种形式。为了激发学生做作业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给学生布置作业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为此,我结合语文学科的自身特点,对学生作业这一块“试验田”进行了一番实践探索,得到了一些收获,现把自己的几点体会同大家交流交流。
  一、绘图
  绘画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一般都能结合一些生活经验,用点、线、面画出一些简单而又能说明问题的图形来。这种绘画不需要学生有高深的美术功底,只要能根据课文的文字描述,简要地画出内容即可。
  例如:教学《荷花》时,我要求学生在学完了课文以后,绘画出
  一池荷花的美丽景象,并想象出自己是池中的一朵荷花,画出荷花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姿态。说到绘画,学生们当然喜欢,都画得很认真,再经过我简单的指导,学生都能把荷花画得栩栩如生,活灵活现。这些绘画不仅有利于学生体会优美的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了儿童丰富的想像和创造能力。
  二、表演
  小孩子都有迫切表现自己的欲望,特别是对课文中所描述的语言、动作、神态、情境的表演,更是趣味盎然。如果布置作业渗透到课本剧的形式中加以表演,相信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教学《西门豹》时,我布置学生分别演示西门豹、巫婆、老大爷以及官绅头子和官绅们等人物的语言、表情等。提到表演,学生的兴致都特别高,为扮演好角色,都认真地投入到剧情的表演中。通过表演,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因此,有些文章,可以将全文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分角色表演。在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但巩固了课文内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在创造力、语言、情感等方面也得到充分的发展。还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这样的作业形式,何乐而不为呢?
  三、收集
  学生将收集到的与课文相关的资料信息带到课堂上与同学们交流、讨论,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的信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宽知识面。对学生来说,收集本身也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因为学生必须经过查阅、筛选、整理等步骤,才能找到合适的材料。
  例如:我在教学《太阳》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科技知识,我布置学生去收集有关宇宙方面的很多科技知识,同学们或查阅书籍或上网,很快收集到了很多关于宇宙、银河的科技小知识。通过交流,同学们懂得了太阳发光发热的原因,以及太阳黑子的很多小知识。收集这种作业形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了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而且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四、复述
  对一些故事性很强的文章,可以采用复述的作业形式,把学生分成几个学习小组,以讲故事的形式引进竞赛机制,评出故事大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例如:像《女娲补天》这一类故事性很强的文章,我布置作业就采用复述这个办法。学生们争先恐后,讲得绘声绘色。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作文水平乃至整个语文素养都能得到提高。
  总之,新课程作业应该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多元复合体,它能激发学生进行多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境中获得知识,培养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