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业改革的实践

设计作业技能
首页 > 教师 > 教师分享/2011-02-05 / 加入收藏 / 阅读 [打印]

  作业是巩固学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传统的作业大多都是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机械重复,只是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而轻视能力及情感个性的培养。所谓“费时多而收效微”及“高分低能”的现象正是这种作业的具体体现。问题的产生归根到底是在于教师认识上的不到位,观念的陈旧落后,因为千百年来,我们的教师就是从这个模式中铸就出来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有适量的语文基本练习和作业,要多设计趣味性、创新性、实践性强的练习和作业,多让学生自主发现语言文字的规律,善于总结语文学习的方法,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并注重语言的运用,提高练习的效率。”依据新的课程标准理念、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我在小学语文作业改革的实践中,设计了不同类型的作业。于2002年新学期初,在自己所担任的五(2)班实施研究,历时一年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在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合作式作业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互促互进。
  1、愉快的手工式合作作业。根据一些课文的特点和内容设计手工式的作业,把有关文意用立体的模型图画形式表现出来,使抽象的文字变成直观的形象。如学习课文《詹天佑》,在学生充分预习后,我给学生布置了用各色橡皮泥捏造詹天佑设计的人字形铁路模型图、开凿居庸关和八达岭隧道的模型图。作业分小组完成,小组长负责分工,在发挥各人特长的基础上任务具体到个人,学生对这个作业兴致很高,课桌上摆满了各色琳琅模样别致的模型,大家在动手中明白了詹天佑的“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法”和“中部凿井法”的开凿隧道的方法,也明白了人字形铁路的创新性和重要性,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更让我意外的是有个别学生还在人字形铁路旁边,用黑色的橡皮泥捏造了细致得连头发都看得清清楚楚的詹天佑的“铜像”。
  像这样的作业,对于学生不再是负累,他们感到新鲜,产生兴趣,使他们迸发出创新的火花,把一次次的作业变成一件件艺术品。而且小组合作学习,不仅有利发挥集体的智慧、解决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培养了学生之间合作交往的能力,促进学生主动性的发展,由学会共同学习向将来学会共同生活、共同工作等更广泛的领域发展。
  2、生动的表演式合作作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有一些课文故事情节性强,适宜表演,我就选择合适的课文课外辅导学生编排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如《将相和》、《少年闰土》、《她是我的朋友》、《奴隶英雄》等都是表演的好素材。如《奴隶英雄》本身就是一个剧本,我先在班里选出平时善于表演的四名同学做这次表演的负责人,再要求他们自己挑人分成四组来进行表演比赛。结果将会评出“最佳导演奖”、“最受欢迎主角奖”“最受欢迎配角奖”“最佳团体奖”等等。一个星期后我们班的这个别开生面的表演活动在学校操场上举行,小演员们虽然没有精心化妆,可道具准备却样样齐全,“狮子”戴上了面具;“奴隶们”的手脚也戴上了玩具手铐;“贵妇人”拿着小扇子,穿着鲜艳的衣服……最受欢迎的要算班里一个平时说话瓮声瓮气的高大威猛的男同学,这次各组都想请他扮演斯巴达克,通过协商他被邀请客串扮演每一组的斯巴达克,课文里的对白不再是枯燥的句子,也不再是乏味的词语,而是出自于他口中精彩的流畅的生动的台词。结果他被评为“最受欢迎主角奖”。令人高兴的是各组演员在“导演”的安排下,都把自己的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表演时形神兼备虽说不上,可也熟练自如。
  像这样的课外作业富有情趣性和吸引力,是促进学生进行全身心感受读物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鉴赏能力。同时为完成这一类作业,学生既分工,又有合作与鼓励,大家出谋划策,彼此信任,互相帮助,在互动中促进了交流,在交流中学会了合作,在合作中学会了学习。
  二、开放性的作业。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走出封闭狭窄的课堂,树立大语文观。把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语文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渠道,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习语文。通过作业把学生引向家庭,引向社会,引向生活,使作业成为丰富生活的“向导”。
  1、创新性的电脑作业。电脑这样的新鲜事物早就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我让语文作业与电脑学科相融合,让做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如学完《桂林山水》、《迷人的张家界》等等描写大自然美丽景色的文章后,我先与微机老师联系,教给学生用Microsoft PowerPoint制作幻灯片的简单方法。再要求学生动手操作,从网上下载有关课文的内容及图片,制作介绍有关旅游景点的幻灯片。要求既要有图片,又要有文字介绍,还要配上优美的音乐,画面美观大方播放的形式多样。我把语文课堂搬到了微机室,让学生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自己制作的旅游景点的景色,边介绍边用实物投影仪播放画片及照片。
  这类作业练习,不但使学生深入理解了课文内涵,把握住文章的感情基调,还使语文科与其它学科学习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使学科与学科之间相互沟通,体现了语文学科与其他各科知识间的整合,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2、丰富的实践性作业。
  一是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如语文活动课,举行小小辩论会,正方的辩题是“多看电视有益”,反方的辩题是“多看电视无益”。通过辩论,学生明白了看电视应有所选择,适时适度。如在写作方面鼓励学生一方面自由地向学校广播站、校报投稿,让全校同学去欣赏和评价,让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获得更多的“创作”满足。另一方面把习作投稿到《东莞日报》、《少先队员》、《第二课堂》等他们熟悉的报刊杂志上发表,本班的丁嘉文同学在母亲节前夕所写的《母爱》一文就在五月十二日的《东莞日报》上发表。这让他们充分体验了习作的成就感,及满足感。
  二是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学习了为被称为“活化石”的银杏树投保的课文后,我结合课后的习题,布置了要求学生搜集或调查了解有关的保险知识的作业。再请来了班里一名做保险经纪的学生家长为同学们讲解有关的各种各样的保险险种及相关的保险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增长了学生的知识。近日班里一名学生发生了意外住进了医院,令大家都意想不到的是保险公司紧跟着来调查具体的情况进行有关赔偿。原来在听了那位做保险经纪家长的课后,该学生主动要求其家长为其投保一份人身意外险,结果就出现了以上的一幕。可见通过这样的语文学习,学生在学会了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学会了生活。
  经过了一年多的实践,本班学生无论是在学习兴趣方面,还是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都比别班的学生略胜一筹。本班的陈秋翠同学代表学校参加全镇小学生普通话演讲比赛以优异成绩获得了第一名;期末考核中,本班合格率达100%,优秀率达78.45%,高于全镇平均优秀率20.58个百分点,获得了领导及广大教师的一致好评。可见语文作业改革的实践,既带来了冲击,也带来了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