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肥”后“瘦”话备课
备课技能有效教学,首先取决于有效备课。在新课程改革的教学中,有许多青年教师为上好一堂语文课,常常浏览大量资料,参阅多堂名师范例及教案,经过精心整合、预设,形成了一份几乎无瑕疵的多页详案,但实际执教起来并不如设想中那样顺利,往往出现量大超时,环节仓促,顾此失彼,束缚手脚等现象,形成低效的课堂教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有效备课呢?
一、全面营养,合理“增肥”
1.精读文本。这是备课的基础性工作,只有读懂文本教材,教者才能首先弄清教材讲的“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基础性问题,也才有可能解决教师“讲什么、怎么讲”的问题。通过精读,了解课文大意,把握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从而整体感知教材。
2.细读教参。从整体上领会教参所明示的教材编写意图,具体把握本教材的特点与教法。一读“教学目标”,确定备课教课应达的目标,和检验教学效果的依据。二读“教材说明”,解读教材结构,理清特点、细节和重点难点,在书中及时标注应讲到的字词句、修辞语法等。三读“教学建议”。合理参考提示的教学步骤、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建议。这一部分中,具体的方法、步骤可以不同,但“读中感悟、整体感知、读练结合”等基本思路不变,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字词句的基本功训练不变,这是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
3.博览相关资料。语文新教材所选课文文质精美,信息宽泛,内涵深刻,人文性强,作者简历、背景资料、片段知识、典故哲语等许多相关话题都是学生想了解的,而且应该了解的。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广泛地阅读相关资料,获得启发和借鉴,也才能更有效的讲清彼此间的联系,更有效的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与作者感情共振,达到感知感染的效果。
4.挖掘联系。联系是教好、学好的根本,《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大语文教学观,提倡语文课堂生活化,从教材中挖掘生活话题,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引导他们感知语文,触摸语文,拥有语文话语权,主动使用话语权,从“旁观”走向“参与”,最后迈向“共建生成”。
5.拜读范例及教案。了解语文教研室、名师专家对教材的个性化处理:教学目的的确定,教时的分配,教学手段的准备,教学过程的具体安排,包括教学引言、步骤、细节、以及背景资料、生活话题的渗透,对教学机智的处理等等,可以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二、分步提炼,有效“瘦身”
1.形成详案。在全面阅读教材教参的基础上,根据教者本人、班级学生实际和现有的教学资源,安排教时,分解每课教学目标,确定教学步骤。在这个环节中,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准备更充分,操作更具体,教者应尽可能写详案,每个教学环节,环节间的引言、小结,环节中的讲练形式,应详实具体,学生话题应有所预设,课堂资源应有所考虑,才能胸有成竹,有备无患。
2.变“详”为“简”。在对详案较为熟知的基础上,对详案进行第一轮“瘦身”。以“回顾”的方式,摘录主要过程,主要内容,重点部分。对带有可变性、随机性的次要内容、非重点部分(细节、过度语)等,进行适度精简压缩,形成一个流程分明、重点突出的教学简案。做到体现课堂教学基本环节,体现重难点突破策略,对于“引言”、“提问”、“小结”等课堂用语,力求以主要“关键词”表述,教案篇幅省却而不省事,文字减少但要求提高:能以“关键词”,准确组织教学用语,能根据简约脉络熟知整个教案,基于教案而不拘泥教案,遵循设计又有所发挥,合理而不刻板,灵活而不随意。
3.变“简”为“纲”。对教案进行二次“瘦身”。我们常常发现,一些经验丰富的语文教师,虽然课前写出精细详实的教案,而课堂上却不带教案,只凭条杠式的提纲,灵活游走于文本和文外资源,合理操控教情与学情,上出了优质高效、情感飞扬的精彩课堂。到这个步骤时,文字提纲只起了教学步骤、教学时间的提示作用,而每个步骤具体内容,教者已烂熟于心,达到“手中无案,心中有案”的境界。提倡变“案”为“纲”,既有利于教师精熟掌握教案,融会贯通,磨炼课堂脱稿执教的硬功,形成教随学变的应急机智,又体现了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新的语文教学思想,更好的实现“以人为本”、关注师生共同发展的价值取向。
- 最新内容
- 相关内容
- 网友推荐
- 图文推荐
零零教育社区:论坛热帖子
[高考] 2022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大作业答案 (2022-04-25) |
[家长教育] 孩子为什么会和父母感情疏离? (2019-07-14) |
[教师分享] 给远方姐姐的一封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伸缩门 (2018-11-07) |
[教师分享] 回家乡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是风味也是人间 (2018-11-07) |
[教师分享] 一句格言的启示 (2018-11-07) |
[教师分享] 无规矩不成方圆 (2018-11-07) |
[教师分享] 第十届全国教育名家论坛有感(二) (2018-11-07) |
[教师分享] 贪玩的小狗 (2018-11-07) |